个人资料
野性de思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印度见闻

(2020-07-18 06:27:50) 下一个

千禧年,二零零零年,我在美国首府华盛顿工作,公司让我和一个美国人一起去印度的子公司视察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去印度,在此之前,我虽然对印度和印度人有了不少的了解,但那些了解毕竟是书本上的、间接的,或者远离印度本土的,远不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来的深刻和真实。

飞机从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了,中途我们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中转倒机。进入印度后,我们又在孟买倒了一次飞机,然后向南飞去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到了班加罗尔机场时恰好是半夜,所以我们两个不得不在机场等待天亮。一路十几个小时的折腾,让我们已经很疲劳了,本想找个地方躺一躺休息一下,这才发现,那时印度机场的硬件设施比起美国和西方来,差得太远了,没办法,只得将就将就吧。

天刚一亮,我和美国同事赶紧走出机场大厅,去给公司的人打电话。没多久,公司的人来接我们了,然后用车将我们送到预定的酒店。在去酒店的路上,我观察着窗外的异域风情。印度有着与中国一样的庞大人口。街道上到处都是人,行人过马路很像中国人过马路一样,人与车拼道,谁先抢着道谁就先过,根本不存在礼让、次序和规矩。同行的老美见到这种情形,惊得目瞪口呆,嘿嘿地笑着对我说:“你瞧,他们(他指的是行人和车)配合得多默契啊!”一辆正在高速行进的车,可以蹭掉抢道行人屁股上的一块嫩皮而完全不会把他给挂了,这是何等的酷技啊!这种超一流的技术默契,我也只是有幸在中国大陆和印度见过。在此,这个美国人的弦外之音恐怕是:这个国度怎么会如此没有规矩乱来呀。一路上,另一个令我们惊讶的发现是,很多卡车的尾巴上竟用英文写着:请按喇叭!什么意思呀?我和那个老美又是一头雾水,忙问我们的司机,他说,在印度行车按喇叭是一种常态。可这种常态在北美可是要惹麻烦的!北美人开车极少有人按喇叭,除非是在紧急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按喇叭,按喇叭,就是路怒,骂人呢。

到了酒店,简单的洗漱了一下,我们就去了公司。公司雇了大约百十来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年龄在三十岁以下,总经理的年龄顶多也就四十岁左右。他把我们请到办公室,简单地寒暄和介绍了之后,就领我们去了自己的办公室。干了一会儿活之后,我去公司的厨房冲咖啡,让我惊异的是,厨房里有一个看似仆人的人告诉我可以回到办公室等着,他一会儿就把咖啡送到我的办公室来。在美国,不管你的职位级别多高,一切都是自己来做,自己准备咖啡,自己冲咖啡等。哈,没想到在印度,我们还能有这等的享受。

我打印了一份文件,正待我去到打印机取时,一个印度小伙子急匆匆地给我送来了!哦,什么级别的待遇呀?我和老美都觉得有点受宠若惊了。他悄悄地对我说:“We are spoiled.”(那意思是说:我们被宠坏了。)

我们待的这座城市应该是当时印度最发达和先进的城市。在与印度同事闲聊时,我得知他们的工资水平连我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是每天却干十几个小时。每天到晚上五点时,我和美国的同事,一分钟都不多留,立马就回酒店去。后来才知道,包括总经理在内所有印度的员工,他们一直干到晚上九十点钟以后才回家,而且公司从来不付给他们任何的加班费。只是到了这里,我才深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的美国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和舒服。

酒店的设施是一流的,吃的也很丰富。吃完晚饭后,我信步走出酒店的大门,想到处转转体察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可是,当我前脚刚一迈出大门,还没等我站稳脚跟,不知道从哪里呼啦来了十几个女人和孩子,一下子把我团团围住,全都伸出手来要东西。我一下子被搞懵了,赶紧撒腿往后撤退回酒店。一问酒店前台才知道,在印度,这种乞丐到处都是。酒店的人埋怨我为什么不先仔细读读酒店的手册呢?那上面明确警告客人:乞丐是一种常态,请不要大惊小怪!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永远不出门呀?历练过一次之后,神经就不再那么娇滴滴了,以后再遭到人海式的围追堵截的时候,自然就淡定从容了许多。

周末到了,公司雇了专车安排我们去参观一处印度王宫,那个王宫离我们一百多公里。汽车上了高速公路,咣当,我的头顶撞到了汽车的天花板,怎么回事儿?高速路还这么颠簸?原来,印度所谓的高速路,不过就是一些普通的街道,而且是些年久失修的街道。我甚至在行车期间发现有辆牛车在高速公路上慢悠悠地潇洒,还冲我们挤眉弄眼的。本以为一个小时就会到达目的地,没曾想到却用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到。

因为已经到了中午,公司的陪同人员将我们领到一处王宫去进餐。一进王宫,我立即就被眼前奢华壮丽的王宫内景给震住了。哇,好气派的宫殿呀!等进了王宫餐厅之后,我们就更是惊讶了:门的左右居然站了两排身穿整齐白上衣的服务人员,他们正等待着为我们服务呢。我们被安排到一张大餐桌。坐稳后,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巨大的一个餐厅,居然一个进餐的人都没有,所有的服务人员都在为我们服务。餐食非常丰富,包括上好讲究的小羊肉等,七八道菜才花了我们三个人总共不到五十美金,这也太便宜啦!日后才发现,印度的物价要比美国的便宜不知多少倍。我们拿着一比五十多的美金到印度来花,简直就像王公贵族一样。

参观完了景点,在大门口,一个印度小贩拦住了我,问我要不要买银手镯。还没等我说话,随行的印度同事上来赶走了那个推销的小贩。可是,哪曾想到,我们走出一百多米后,那个家伙又出现在我旁边,小声问我要不要。我耐不住纠缠,顺嘴问了一句:“多少钱?”他说:“两百。”我说不要。又走了几百米,那个家伙不知道从哪个地缝又冒了出来。“一百要不要?”他问我。我说不要。又走出很远了,这个家伙又来了,这次要五十,我还是不要。就这样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就在我们一行人快要到达一个新的景点之前,那个家伙又来了,凑近我问十块要不要,这次我真有点动心了,终于买了下来。从他开始出现到做成交易,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印度人的这种坚韧不拔的革命赚钱精神,让我和那个老美实在招架不住了,终于举手投降倒在了血泊之中。老美跟我说,这家伙真乃“persistent”– 如此坚韧不拔,何等的革命精神啊?

拿着用十美金买来的银手镯,我有点沾沾自喜,以为这辈子捡了多大的一个便宜。刚一转身,看到路边的小摊上也有卖类似的银手镯,我就好奇上前去问价,这一问没把我的鼻子气歪了,他报价说五美元,而且还可以讲价!折腾了一溜十三招,到底还是自己被涮了,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生吞了一个绿头苍蝇一样。嘚嘞,这趟印度真的没白来,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还能学到“如何帮助把你卖了的人数钱”这一课。还好,除此之外,还体验到了许多想花钱去体验都体验不到的风土人情,这是不是比什么都珍贵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suiyi' 的评论 : 为了生存,可以低到尘埃里。-- 精辟!谢友来访留评!
isuiyi 回复 悄悄话 同理,人穷志短。
为了生存,可以低到尘埃里。

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人口大国必然有一部分人力“不值钱”。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常态' 的评论 : 同感!谢友来访留评!
常态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同感,好像中国30年前。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19428182' 的评论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visit and comments. Much Appreciated!
19428182 回复 悄悄话 Th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ing in Indian 202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