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练琴

(2020-06-20 03:50:37) 下一个

    七岁那年,爸爸拿出一把做工很精致的小尺寸小提琴,说:今天起学小提琴!

 从那一刻起,便开始了我与小提琴的缘份。

      儿时非常不爱练琴。练着琴,听着窗外小朋友们在玩耍嬉闹的声音,痛苦之极,更受不了平时和和气气的爸爸,只要我拿起琴,霎时就变成个凶巴巴的陌生人。

   感觉一拿起琴就有无尽的委屈,几乎三天两头都要流出许多眼泪,洒在小小的提琴上。

   每天爸爸一下班回家,会马上毫不留情地把我从一帮正玩得高兴的孩子当中抓出来。

   经常重复着这样的对话:

“我还没玩够!”“你已经玩了一下午了。”

“我不想练琴!”“听话”

“我累了”“累了我背你上楼。”

“我饿了”“饿了先吃饼干,琴不练完我们不吃饭。”

“ 你不是爸爸,是老虎!”我抗议!

老虎就老虎,虎爸才无所谓怎么称呼他,只要乖乖的练琴就行。

  虎爸毫不让步,没辙。

开始每天只练半小时琴,随着程度加深,练琴时间也一点点增加,到了十岁每天要练两个小时琴,我练琴时总是不停地看钟,觉得那时的钟走得慢得可恶,漫长的两小时是活生生地在受煎熬,可恶梦还在后头。

    有一天父母带我去冷饮店,买来一大块冰激凌,(上海人当时称冰砖)还有汽水,汽水浇在冰激凌上,咕噜噜地冒着奶白色的泡泡,好玩又好吃,那是我小时的最爱,记得那天吃得前所未有的胀,享受完了,正在摸着鼓鼓的肚子,打着舒服的嗝,就听妈妈说:“好了,给你吃了个痛快,先慰劳你一下,因为从明天起你就要开始每天练三小时琴了。”我的嗝一下噎住:“要我的命啦!”当时恨不能把吃进去的汽水冰激凌全吐出来还给父母。

  七岁至今,练琴的情绪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极其痛恨练琴的童年时代,发奋苦练的青年时代,心甘情愿练琴的中年时代。

   童年时代练琴是为了服从父母,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可不敢抗命,在泪水中还是练出了基本功。

   学生时期为了应付考试,开始懂得要有付出才有好成绩,练琴态度有所改变。出国留学后,明白如不用手中的琴杀出一条生路,从小学琴付出的泪水汗水都将付诸东流。离开了亲人,在异国他乡我突然觉得小提琴变得亲切无比。它变成了我的亲密伴侣,也成了我奋斗在人生道路上的武器。

   人到中年,没有了青年时代的激烈竞争,事业家业已不需更多的发奋图强,日子平静安定了下来,该是高枕无忧之时。可是进入中年后,却比年轻时还离不开琴了。

年纪越大,学识越广,要求就越高,而体力却在滑坡,人到中年,身体似乎处处开始生锈,几天不碰琴,手指关节就会有僵硬的感觉。其实练琴是相当艰苦的一项工作,每天拿起琴时它不一定都会有发出令人满意的声音,要有很大的毅力和耐心。如果不是全心投入,不痴迷,练琴是非常枯燥的苦差事。

 从事演奏职业,必须坚持练琴。年纪越大越不能偷懒,稍不注意,专业水平就会一落千丈,因为不进则退。这个特殊的职业只要不退休,就没有真正的休闲。

   我这个小时不爱练琴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中年后却变得真爱练琴了,并且如今可以不去在乎周围人的目光,我终于为自己练琴了。

 记得老妈经常说:“练琴如磨刀,出了多少力是假不了的。”是啊,刀不磨要生锈,变钝,演奏家不练琴就如锈钝的刀。现在我这把老刀还有用武之地,还得继续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也没什么特殊的天赋,是没必要强迫孩子学乐器。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初一正是逆反开始的年纪,到了国外就能够全面反抗父母了。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儿子一到加拿大就拒绝钢琴、乒乓球,到现在10年了。
没想到他这么恨这两件事。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问题的。
他来加拿大后说要学trumpet,
一直吹到现在。
我曾经建议saxophone,没用。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我儿子小学练了五年钢琴,
他妈妈每天是威逼利诱,
初一到了加拿大,10年了,
拒绝练钢琴了。
练了四年的乒乓球也不打了。
我觉得,培养兴趣爱好最重要。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每天练8小时是有点多,其实超过六小时的练琴效果并不一定好,因为人是会疲乏的,不过也要看人。你儿子5分钟是少了一点哈,确实,如果孩子不是非常喜欢,是没必要强迫他们学,孩子和父母都痛苦,哈哈。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记得一个熟人拉大提琴的,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特玩命,90年代去了米国,还是我给翻译的信件。估计应该有点名气了,要是那么用功。叫什么来的都忘了,什么青。

我儿子每天练琴5分钟,特懒。我也不想让他成为职业音乐人,有个爱好就行。这爱好比较烧钱,一晃快10年了……
音来小提琴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写了这么多,It's really nice to read.我会尽快回访。
seabreeze17 回复 悄悄话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article brought back a lot of memories in my childhood.
I recalled that when I listened to the very first violin concerto, it was Beethoven’s in D major. It was a phonograph record, played by David Oistrach. The simplicity of melody could be presented by violin in such a beautiful way, I was absolutely astonished and obsessed. Even though, it was during the time period that Western music was not publicly encouraged, and I did not have the treat of any icecream with soda, but I practiced violin throughout my childhood; even after I left my hometown and stepped on this New World. I recalled that in my first recital, I played Beethoven concerto III movement.

Now, as I am aged and look around, many things have changed and people who were used to close to me were left; yet, my violin is still there and waiting for me to be touched. When I play my violin again and find out that most of the memories are still in my muscles, I’m deeply appreciate it and grateful.

“In youth we learn; in age we understand”.

P.S. my apology for unable to type in Chinese; but I can read/speak and write in Chinese. I can be reached at seabreeze035@gmail.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