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众多的退休同事里,继续练琴的寥寥无几。很多人为了坚决除去碰乐器的念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乐器卖了。上次与同事聚会得知,连最爱琴如命的前首席都把琴卖了。
从事乐器演奏职业,随着年纪的增长,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也对自己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身体到了一定的时候,却毫不留情地开始往下坡路滑去。有一天你就突然感到力不从心,无论如何都找不回年轻时的状态,拉出的琴声怎么听都不满意,失落无比。这是很残酷,但又必须去面对的现实。
当你无法接受自己老去的状态,又无勇气去继续拼斗,选择放弃肯定最容易,也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谁也不会去讥笑一个老去的音乐家不练琴。
但我不甘心,我知道,一旦放弃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我不想这么早就放弃我拉了大半辈子的琴,失去我苦练了几十年的琴技。
退休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两大愿望:趁脚能走抓紧旅游,趁手还行抓紧拉琴。
今年外出旅游了几个月后,我便静心宅家练琴了。
说来大概没人信,因为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我这退休人士,居然会异常起劲地练琴。每天一吃完早饭,工老师还没洗漱完毕,我就已经开练,一直练到必须去做饭的最后一刻,把琴往桌上一放,就赶紧冲去厨房,一副争分夺秒的架势。
因为现在我终于能彻底自由自在地为自己而拉琴了。
从童年开始学琴到退休,每每拿起琴,总负有使命感,每个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任务, 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乐团的工作曲目,要不就是室内乐四重奏的音乐会作品。退休以后,有生以来再也没任务要完成,拉琴成为了纯粹的乐趣。
但我很清楚,保持这种乐趣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激发动力。于是我为自己制定出了一个宏大目标。
我选择去完成全部的莫扎特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因为我最喜欢莫扎特。他的协奏曲我已经全部练过,交响曲绝大部分都演奏过,弦乐四重奏五重奏的作品也全部演出过了。只剩他的奏鸣曲我还没拉过。
从古至今,好作曲家千千万万,但于我来说,无一有着莫扎特那般的灵气。莫扎特短短一生所写的作品,无论从范围到数量,都无人能及。他的音乐听似简单,但会直触心灵。我认为他创作音乐有神灵的旨意。
奏鸣曲有三十二首,我从中听到了莫扎特一生的情感。他写第一首奏鸣曲时,只有八岁。虽然作品简单幼稚,但展示了一个八岁神童的内心。莫扎特很早就不再写小提琴协奏曲了,但却没有中断写奏鸣曲,这三十二首奏鸣曲浓缩了莫扎特所有的音乐灵感,这些奏鸣曲中的许多元素,后来都被莫扎特发展到他其它的作品中去了。
这些奏鸣曲看似容易,但演奏好太难了,既要成熟又要纯真,要具备炉火纯青的技巧功底,但不能有炫技轻浮的做派。总之,非常具有挑战性。世上各地音乐厅,巴赫,贝多芬,帕格尼尼,伊萨伊专场的独奏会不少,但敢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专场的极少。
我选择拉莫扎特奏鸣曲,不为上台演出,只想在我的双手彻底衰退之前,尽情体验沉浸在莫扎特音乐中的愉悦。
决定要拉奏鸣曲后,就一直在寻找一个能与我长期合作的钢琴家,周围的钢琴家看似不少,但真要找到合适的人选,就突然一个也不见了,稍有水平的钢琴家,他们都很忙,忙自己的演出,忙教学,找他们合作,一定要有已经定好的音乐会。并且排练时间都不会很多,与我想纯粹为享受音乐的出发点有偏移,水平勉强的钢琴家又胜任不了。付费请人陪我玩奏鸣曲,都要看人家是否有闲情,因为合作前需要练谱,很耗时。唯一一位接受付费陪我玩的年轻钢琴家,也只能到暑假以后才有空。
有天一个老同事发信息告诉我她要搬家了,突然想起她曾经抱怨楼上的邻居每天练钢琴,让她心烦。便抱着侥幸,请她在搬家前帮我问楼上的邻居,是否有兴趣与一个退休大妈合作莫扎特奏鸣曲。
几天后答复来了,她邻居说愿意。没想到,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
听同事说,她邻居是一位音乐学院钢琴本科毕业生,同时又是数学博士生,如今虽当数学老师,但对钢琴仍痴迷,每天雷打不动练三小时琴。每周只去上两天班,除了采购生活必需品,很少外出。也很少有人上门。听着有点社恐,还有点自闭。反正要与一个从未谋面,又不知水平如何的人合作者,全看运气了。
第一次去合奏,第一段前奏下来,我就在心里暗暗叫好,我知道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合作者。
为了不给他增加负担,不打扰他原有的生活节奏,我把选择日期的权力交给他。结果不到两天,他就发信息定出了下一次的合奏日子。
之后每周他会定出一次合奏日期,每次他都把作品完成得非常好,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们就练好了十首奏鸣曲。
我原本的目的是以玩音乐为主,随意性更多,而数学博士认真精准的工作态度,加上对音乐的执着爱心,逼着我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个不从事钢琴专业的数学家,却有着专业钢琴的水平,太难得了,并且不计得失,纯粹只为沉迷于音乐的人,更稀有。
我把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看成是上帝成全我不放弃小提琴的奖赏。在余下有限的人生,我唯有抓紧享受这天赐的礼物。
现在很多交响乐团都喜欢搞电影配乐音乐会,因为这类音乐会涉及的观众面非常广。
好老师非常重要,尤其是教莫扎特,如果老师自己都没理解莫扎特,学生也一定拉不出莫扎特的正宗风格。
对了,莫扎特的协奏曲我还喜欢Wolfgang Schneiderhan 的演绎。我猜他是一个衣食无忧,不是太热衷功名的人。
去年去看了Portland (Oregon)交响乐团为电影Wolfgang现场配乐的音乐会。
最近好像美国不少乐团在尝试这种模式。
当初看这个片子是在大学里看的盗版录像。音像效果很差,自己又少不更事。
我喜欢Annie-Sophie Mutter在13岁时候和卡拉扬合作的莫3,莫5协奏曲。那时候她的演绎很纯。
我儿子当初跟一位上海乐团的方老师学过莫5的第一,第三乐章。方老师是我儿子的启蒙老师介绍过去的。两个寒假,每个寒假大概各上了3次课。每次1小时。3次下来,我儿子拉得就有莫扎特的味道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C-VuqubFM&list=RDT4C-VuqubFM&start_radio=1
每次都把音来的故事讲给苗听,使她还能自己坚持弹弹拉拉……你一定要坚持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