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性的世间

我旅经这红尘,因着一株带露的白莲,而停留了片刻 。。。
个人资料
平等性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几本最喜欢的书 —《战争与和平》

(2020-09-26 09:02:00) 下一个

小的时候,听大人们提起,说有一本小说,大大的有名,偏偏读完的人并不多,书名叫作《战争与和平》。当时我正值少年,而陪伴我的,是古龙,金庸,还珠楼主,温瑞安,司马翎这几位大侠,以及令狐冲,萧峰,楚留香,陆小凤,韦小宝那些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江湖人物。等到了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在窗明几净的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这才窥见了文学的另一个层面。

因为在大学之初经历过一些生死的考验,又面临人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首次触及到了自己的灵魂,所以印象特别深。也是因为这本书,我又读了许多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受益匪浅。

当时思考得最多的是人性的价值,历史和情感,以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手法。等到工作了几年以后,生活有了些阅历,再读它的时候,看的是英文版,感受又有些不同。这时领会的,主要是民族和国家的苦难历程,以及书中主人公皮埃尔的精神追求和境界的升华。

时光如梭,匆匆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眨眼的功夫我女儿也上高中了。她是个文青,小小年纪,已经读了不下几千本的书,然而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没有读过《战争与和平》。好不容易说动了她,也买来了最好的版本。没想到的是,以她的阅读速度,读了大半年,既然没看完。和她交流了一下,看来时代的距离感是一个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她对书中大段的关于人生,信仰,哲学的论述和讨论没有共鸣。看来我是操之过急了,这本书似乎不太适合青春勃发的花样少年;而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沉淀,品尝过挫折和创伤,才可能会有所感触。

书中有几个片段是我非常难忘的。第一个片段是描写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安德烈公爵,他在历经了战场的惨败,重伤,受俘,丧妻等一系列的挫折后,万念俱灰,心如枯木。在一个春天,他去女主角娜塔莎的父亲庄园公办的路上,于森林中见到了一颗貌似枯死的老橡树,触景生情,感慨不已。之后他就见到了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女主人公娜塔莎,并为她的青春活力所激发和触动。在回程的路上,他又见到那颗老橡树。而此时已是初夏,橡树的枝头开满了新叶,蓬蓬勃勃,郁郁青青,就好似他当时的心情,又重新焕发。书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真是精彩之极,而托翁关于万物循环,生生不息,以及顽强的生命力的阐述,对我后来走出精神困境起了很大的帮助。

再一个就是写娜塔莎的悔恨。作为托尔斯泰心目中最理想的青春化身,她因为忍受不了分离的痛苦,在花花公子阿纳托利的刻意引诱下失去了理智,试图与之私奔,并写信给安德烈公爵要求退婚。在犯下如此大错之后,她伤心欲绝,决意封闭自己,忏悔终生。我对此很有些感伤,的确是的,人最痛苦的往往并不是失败或贫困,而是对自己过往所犯错误的无奈和锥心的懊悔。我后来接触到了佛教的思想,又有些不同,那就是不管我们过往的一切辉煌和错失,统统放下,所依的只有当下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宁静。

当然还有的,是后来娜塔莎和濒死的安德烈公爵的重逢。这时的娜塔莎,已经受到了皮埃尔的救拯,从绝望中走出;而安德烈公爵,因为在与拿破仑军队的战斗中的领悟,在精神上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与娜塔莎的重归于好以及临终的诀别,是全书最催人泪下的一幕。

作为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被无数次的搬上银屏。我看过好几个版本,其中前苏联拍的,场面极其宏大,也最忠实于原著。而我本人最喜欢的则是亨利·方达和奥黛丽·赫本联袂主演的那一部。在我看来,奥黛丽·赫本简直就是娜塔莎的完美重现。大家有空的时候不妨一观,不过要有点耐心,这部电影有三个多小时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几本最喜欢的书 —《笑傲江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落英如雪' 的评论 : 谢谢您的留言,我也非常喜欢邦达尔丘克的这一版,场面真是宏大极了。
落英如雪 回复 悄悄话 BBC的版本看了几集,有些寡然无趣,最喜欢邦达尔丘克的版本,不但大气滂沱,更是浓浓的俄罗斯的味道。娜塔丽的扮演者无论相貌还是演技都不输于奥黛丽赫本,甚至因为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而更让观众引起共鸣。一口气读了您的六四回忆,心中感动五味杂着,谢谢分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囫囵' 的评论 : 同好,同好,谢谢您的留言。
囫囵 回复 悄悄话 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与百年孤独从来都是我最喜欢的三部文学作品。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且我还看过战争与和平所有版本的电影、电视剧,不管是哪个国家拍摄的。绝对的一生所爱。

谢谢分享心得。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您的评论,很有见地!看来您对俄罗斯文艺有挺深入的鉴识,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我一直有个困惑,在欧洲权贵们看来,俄罗斯就是他们粗俗不堪的乡下表亲。偏偏俄罗斯人民的艺术素养极其出色……”

我觉得您使用了“俄罗斯人民”这个单词,而且是泛化概念的“人民”,所以会显得“矛盾”了。

我是把苏俄文(艺)人分成3各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1850年前后几十年开始出现的名人,但我不把他们当作“俄罗斯人民”中的一份子,他们是法国西欧贵族在俄罗斯大地洒下的种子,大多数是贵族,(感谢那个德国女帝),他们的一切“素养”来自西欧,他们作品中的“俄罗斯”色彩也很少;

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期阶段,因为“国家与人”这类人文观形成的原因,“西欧种子”的后代开始考虑自己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种身份确认吧,其中混杂着一丝一缕矛盾心情,托尔斯泰、朵思妥耶夫斯基等都有这种特点,这个时期的他们,其实还不是所谓的“俄罗斯人民”,我们其实是通过他们的作品认识到了一个“俄罗斯(人民)”的存在;

第三阶段,1918列宁斯大林以后,布尔什维克把他们“俄罗斯人民化”了,(或叫“本土化”),一个断层式变化,比如高尔基、肖斯塔科维奇等……最大好处是靠国家力量把“古典艺术”散播到人民中去,这才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俄罗斯人民”。

(个人观点 :)) )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看书看电影,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如果把它当作完成任务,就不会太放松,有时候就难以产生共鸣。希望您喜欢这部电影。


'迪儿' 的评论 : 我弟弟说对他的人生观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我读这些名著,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回头看看,也许当初年龄太小,理解能力不够。
准备去看看你推荐的电影,作为补课。谢谢分享。
迪儿 回复 悄悄话 我弟弟说对他的人生观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我读这些名著,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回头看看,也许当初年龄太小,理解能力不够。
准备去看看你推荐的电影,作为补课。谢谢分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谢谢您的留言。我一直有个困惑,在欧洲权贵们看来,俄罗斯就是他们粗俗不堪的乡下表亲。偏偏俄罗斯人民的艺术素养极其出色,在音乐,文学,电影,舞蹈上的造诣都极高。我很喜欢他们的文学创作,当然还有音乐,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真是百听不厌。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安德烈是愤青的话,那一定也是一个非常有执行力的愤青》

哈哈哈,笑出声了,机智地回答!!

觉得那时几部苏联电影很好还原了原作,57年拍的《静静的顿河》,66年拍的《战争与和平》。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您这个观点非常独特。如果安德烈是愤青的话,那一定也是一个非常有执行力的愤青。


'天随人意' 的评论 : 安德烈就是今天的愤青
天随人意 回复 悄悄话 安德烈就是今天的愤青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的留言。您说的非常好,一个人的经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而苦难的历程往往会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入的思索和了解。


'快乐红宝石19' 的评论 : 谢谢分享!读后非常受启发!我们这一代经历了苦难,使得我们考虑问题更加深刻。存在决定意识吧!
快乐红宝石19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读后非常受启发!我们这一代经历了苦难,使得我们考虑问题更加深刻。存在决定意识吧!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uoke001' 的评论 : 谢谢您的留言,这本书的确是需要静下心仔细的体会的。以前有一句话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觉得这是非常狭隘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骄傲和局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大家才都能超越自己的境界。
当您看完全本了以后,一定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期待有更多的分享。
guoke001 回复 悄悄话 比较惭愧,我是为了学英语,买了两本书,3本有声书,对照看,推荐企鹅的,只看了230页,总是静不下心来。
心理描写很细致,感觉这个民族是为了爱而生存的。性格在东西方之间。比较狡猾。
战斗民族每个人都有思想,纪律差。要接着读下去。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姗姗d来迟' 的评论 : 谢谢!很高兴您喜欢我的文章,祝天长夜爽!
姗姗d来迟 回复 悄悄话 你写的真好!很有共鸣。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的信息。我还没看过这个版本,一定要找空补一下。


'balangyu' 的评论 : BBC 这两年做了一个电视剧,很不错, 比较轻快。
balangyu 回复 悄悄话 BBC 这两年做了一个电视剧,很不错, 比较轻快。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握手握手,很高兴您喜欢我的文章!每个人看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我觉得这就是好书的意义所在。


'Peace418' 的评论 : 我也很喜欢《战争与和平》,你写得真好,又带回了当年看书时的记忆。
Peace418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很喜欢《战争与和平》,你写得真好,又带回了当年看书时的记忆。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我也看过前苏联拍的那一部,场面极其宏伟,也非常终于原著。我记得分四部,就像您说得,一共八个多小时,我是花了几天才看完的。我也很喜欢打狼的那一段,特别是猎犬出击的场面,写得真是生动。


'chufang' 的评论 : 我在大学时候就买了一套董秋斯翻译的《战争与和平》,来美后,还专门去看了苏联拍的《战争与和平》,长达八小时。只觉得书里的插图和电影里的镜头一个样,不过还是非常漂亮。我喜欢的是娜塔莎和叔叔去打狼的一段。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我在大学时候就买了一套董秋斯翻译的《战争与和平》,来美后,还专门去看了苏联拍的《战争与和平》,长达八小时。只觉得书里的插图和电影里的镜头一个样,不过还是非常漂亮。我喜欢的是娜塔莎和叔叔去打狼的一段。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您说的很好。这本书的深度的确是电影的短短三小时所没法涵盖的。不过很多人一开始会敬畏书中大段的讨论历史和信仰的文字,先看了电影再去读原文也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二胡一刀' 的评论 : 非常同意你对此书的推崇。最近刚重看了这个56年版的电影,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不过毕竟是电影容量有限,深度不能和小说比。
二胡一刀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同意你对此书的推崇。最近刚重看了这个56年版的电影,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不过毕竟是电影容量有限,深度不能和小说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