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略

全球军事,历史,战略
正文

航母对决系列:航母在两战之间的发展

(2022-05-01 07:34:42) 下一个

1(题图) 兰利号轻型航母(美军第一艘航母):14000吨(满载),36架舰载机

一百年前,古老的海军和高新的航空之间的结合成就了海军航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0年,飞机就首次从军舰上腾空而起。十年不到,第一艘有全通甲板的真正航母问世。但早期的海航飞机动力不足,性能不稳,仅限于观测和侦察任务,在海战中要挑起歼敌重担很少有人看好。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20年间,海航的跃进可谓波澜壮阔,舰载机开始肩负起保卫舰队和攻击敌方的重任,航母高效集中的打击能力开始崭露头角。本篇简介这些发展,为太平洋战争 (太战) 时美,日航母之间的六场对决打下基础。

航母和海航在两战之间能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决于(1)华盛顿海军会议后各国主力舰建造受到限制,将注意力转向航母;(2)航母和航空技术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战以后,各胜利国马不停蹄地开始海军竞赛。这种劳民伤财的军备竞赛在1921-1922年举行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开始刹车。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将英,美,日,法,意各国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总吨位限制在5 : 5 : 3 : 1.75 : 1.75,而且规定有十年的造舰假期(不造新舰)。条约对崭露头角的航母也有限制:按上述比例,航母总吨位被限制在135000 : 135000 : 81000 : 60000 : 60000吨。单艘航母排水不能超过27000吨,但每个国家有两艘例外(主要是允许将战列巡洋舰未完工的舰体改建成航母,不然这些舰体将被拆毁,浪费太大)。从制度的角度看,《华盛顿海军条约》(简称《条约》)为航母的发展规范了游戏规则。

当时英军已有一艘1918年入役的由远洋客轮改建的百眼巨人号(Argus)航母。这艘满载16000吨,有15架舰载机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有全通甲板的航母。在英,美,日三强的海军竞赛中,英航母的发展领先一步。但美,日航母建设很快超过英,而且英在二战中没有参加任何一场航母对决,出于篇幅考虑,本篇(也是本系列)只专注美,日航母的发展。

1 美,日第一批航母

1922年3月20日,美国迎来了第一艘航母:兰利号(Langley)。根据《条约》,这艘在1921年11月华盛顿海军会议前完工的航母是“试验舰”,不计入总吨位。这艘满载14000吨(本系列所有吨位都用满载), 有全通甲板的航母的前身是一艘又脏又慢的运煤船,最高时速仅16节(海里/时,29公里/时,18英里/时)。最别开生面的是属“高新技术”的兰利号带了一群信鸽出海。当时通讯技术原始,信鸽是可靠的通讯手段。兰利号的36架沃特(Vought)VE-7双翼机取得了无数美海航零的突破,例如首次从航母上起降。

我们从小看着高大上的美航母长大,很难想象美航母的起步像“丑小鸭”一样。兰利号一开头只能跟在战列舰部队里“打杂”,干点侦察观测这类辅助任务,最大的贡献是为射程越来越远的战列舰主炮提供校射服务。但出身低下,带着信鸽启航的兰利号逐步为美海航发展壮大摸索出一条宝贵的道路,二战前悄然成为一支劲旅。2022年美国海军隆重庆祝百年航母,就是庆祝兰利号入役100周年(见《航母对决系列:前言》图3)。

1922年12月27日,日本迎来了第一艘航母:凤翔号(Hosho)。这艘满载9700吨的有全通甲板的航母是全世界第一艘正宗航母:凤翔号不是从其他舰种改建的,它一开始就是作为航母设计的。所以1922年是航母发展史上特别有意义的一年:美,日海军都迎来了第一艘航母,而且日军迎来的是一艘根正苗红,出生就是航母的航母。另外读者要注意:凤翔号不是在第一场航母对决中(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第一艘被美军击沉的航母翔凤号(Shoho)(见本系列《航母对决一》)。“凤” 和“翔”这两个汉字实在太优美,被日军反复使用。和凤翔号相比,翔凤号出生晚(1941年11月才入役),死的早(寿命才六个月)。太战时,凤翔号因为高龄,很少上前线,主要任务是在后方训练新手,结果命大福大,是1941年太战开打时日军全部十艘航母中坚持到终战唯一没沉到海底的一艘。

2 凤翔号轻型航母(日军第一艘航母):9700吨(满载),15架舰载机

和兰利号一样,凤翔号的15架三菱十式单座双翼机(英国人设计的)也取得了无数日海航零的突破。当时日本能造航母和舰载机,但无人能驾机上舰。拜师心切,不耻下问的日本请当时的盟友英国(英日自1902年起结盟)帮忙。

1921年9月,当时航母技术领先的英国派出一个27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在山彼尔(W. Sempill)上校率领下来对日海航进行启蒙教育。1923年2月飞机首次在凤翔号起降时都是顾问团的英国专家驾驶的,但不久善于学习的日本飞行员开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不是说着玩的:1941年12月太战一开打,日海航将两艘英军认为不可能被飞机击沉的巨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击沉。因日海航是英军手把手教的,战胜“于蓝”的一位飞行员有点犯罪感,事后驾机来到英舰沉没海域向“于蓝”献花)。当时日,美矛盾已加剧,美对英这种“猫教老虎”的短视行为暗中施加压力。1921-1922年华盛顿海军会议的外交成果之一是废除了英日同盟(代之以《四国条约 Four-Power Treaty》,美,英,日,法同意不改变太平洋地区现状)。这样英国被迫撤出了顾问团,但18个月的勤学苦练已让日海航打下了可以问鼎天下的坚实基础。

3 猫教老虎:山彼尔上校向东乡平八郎元帅(日俄战争时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展示英军现役的麻雀隼(Sparrowhawk)战斗机, 192112

function forumSelected() { var forumId = $("#forumId").val(); if(forumId == null || '' == forumId) { alert('请选择论坛.'); } else { }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多次讨论!但跑题太远,军人待遇和战绩(勇猛或怕死)的关系是一个很大又很有趣的课题,但实在不是我兴趣所在,所以没认真研究过,我们就不再讨论了吧。我一是要搬砖,二是要专注我的系列,争取下周发表中途岛,再下周刊出东所罗门,都要反复校对核实,有很多后期工作要完成(搞科研,要花很多时间,你懂的!)。同时建议:要是这些讨论对你有启发,你可考虑写文,你从开博时写学术生涯,现在我看你的作品也开始针砭时政,戏路开始宽广,建议尝试写写军人待遇和战绩(勇猛或怕死)的关系。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其实我上贴说的不清楚。还不是工资的绝对数量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的问题。以前的美国人可能工资也比中俄高,但是有贵族精神,可以享受也可以吃苦,打仗。现在只剩下了对着电脑谈兵的“精英”,底层的士兵已经娇生惯养,不能打仗了。从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战争“一个都不能死”就看得很清楚了;阿富汗和乌克兰战争,更清楚的看到美国人怕死:只要有一点点风险,就不敢上了。中俄的导弹打过来,他们准备怎么办?可能没想过吧。感觉上拜登也好,佩洛西也好,想的是:如果中俄导弹打来了,选民们应该不会怪我,这就perfect了。川普最近接受采访的逻辑是:“老子会说狠话,一说出来,普京习近平金正恩都吓尿了”——至于狠话如果不管用,真刀真枪的要打,咋办?老子没想过。当所有的政客都这么想的时候,就没有人关注美国士兵其实不能打的问题了。耶伦一方面说“中国敢支持俄罗斯,我们动个小指头就搞死你的经济”,另一方面说部分取消贸易战,才能减缓通胀。看上去自相矛盾,但是她还是想过美国物价的问题。美国士兵怕死不能打仗的问题,似乎没人关注。只有打一次他们才发现问题。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讨论!和各国军人比,美军工资待遇可能是最高。你的理论:工资待遇高的军队不会打胜仗,有时会被支持(如越南,阿富汗),有时不被支持(美墨,美西,一战,二战),所以我的看法是军队待遇和战绩之间是 spurious correlation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回帖。首先,最高军事首长不是打仗的军人。其次,老川完全是表演:他作为总统,不知道总统的工资(虽然他自己不要)?其他人工资不可能超过总统啊。最后,我说美国军人工资高,是跟中俄比,跟乌克兰比。如果美国兵亲自去乌克兰,肯定被俄罗斯打的稀烂。幸好有乌克兰能打仗的士兵顶着,才打到现在的水平啊。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讨论!刚在珊瑚海海战80周年的今天将(一B)篇也发表了。

讨论一下你提的:“美国这么多年,给军人和各级军官确实待遇太好了。”我不知道你是凭印象还是有数据。下面是Wikipedia “Joint Chiefs of Staff” 这一条提供的数据:

While serving as the chairman or vic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chief of staff of the Army, commandant of the Marine Corps,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chief of staff of the Air Force, or commandant of the Coast Guard, the salary is $15,583.20 a month, regardless of cumulative years of service completed under section 205 of title 37, United States Code.

最高军事首长年薪$20万不到,我个人认为军人待遇不够高。2017年川总刚上台,他从小也是军迷,上过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他问上述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工资,人家请他猜,他说你们官这么大,起码有$150万吧,众笑。总统觉得军人待遇低的不可思议。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您说的有道理。确实有可能中国的战术素养很差,武器也差一些。但是美国这么多年,给军人和各级军官确实待遇太好了。有钱人怎么会不怕死打仗呢?anyway,希望大伙别打仗就好。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再复一篇:我昨天说的“过去一两年有一照片,美驱逐舰舰长(翘着大腿),大副指点江山,近处中方航母正在起降作业。” 今天正好有一篇新的报导里面可以看到:“辽宁舰战斗群进入太平洋 搭配南昌舰具备长程打击能力”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2/05/03/11533246.html 谢谢讨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深度再评!请允许我用一篇回答你的两评:《多情剑客无情剑》没看过。“您说的古巴导弹危机时都是以前的老皇历了。” 这是历史无用论。你作为文艺青年,当然可以持有这种观点,我很尊重。但既然历史无用,愚作航母对决(全是二战期间)是更老的老皇历了,为何还承蒙你和众多网友捧场?引用Mark Twain名言: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现在美国人怕死的不得了” 80年前珊瑚海/中途岛战役前日军对美国“少爷兵”也有同样看法。。。

“最近有两次中美两方舰艇接近,都是美方退吧” 不清楚你讲的具体是哪次,但我记得美舰为防止被撞,避让过(冷战期间美舰被苏舰故意撞过)。另外我还记得过去一两年有一照片,美驱逐舰舰长(翘着大腿),大副指点江山,近处中方航母正在起降作业。这是火炮射程之内!中方护航战舰竟然能让美舰如此单刀插入,没有挺身而出,为母舰挡住“炮火”,反映的是极差的战术素养。

“如果不打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共同为和平祷告,求神看顾!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补充一句,现在的美国政客,是“电视里看别人打仗”的高手(包括伊拉克,阿富汗,乌克兰,三场,美国人其实在“看敌人落荒而逃”的多,打得少),但是承平日久,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是啥了。有点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面的天机老人,对武功的理解和认识上要远超其他人;但是却坐在兵器谱第一的位置上N年,没有打过硬仗(欺负小人物不算),结果跟上官金虹一交手,就玩完。非常希望美国人不要去台湾挑事啊。如果不打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至少还可以过20年。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您说的古巴导弹危机时都是以前的老皇历了。当年美国人还是可以打仗的。后来96年台海危机,那是美国有绝对的优势,中国领导人也顾全经济发展大局。双方均知道中国不会开炮。现在美国人怕死的不得了,希望死亡人数“清零”。所以其实这些武器都没有用。最近有两次中美两方舰艇接近,都是美方退吧。未来如果出现中美两艘航母接近,美国一弹不发走人的可能性更大些。至于航母的质量,有多少武器,在“中美对决”中,根本无所谓。倒是台湾的导弹,很有可能将中国的航母击沉:这是战斗意志的问题,不是武器质量的问题。这时候中国就面临普京今天的问题:直接打美国本土,还是咬着牙齿打“局部战争”。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深度思考' 的评论 : 谢讨论!你的观点是导弹派!以前有战(列)舰派和航母派的大辩论(见本系列),现在有导弹派和航母派的大辩论。也许你是受了最近莫斯科号被击沉的影响,但导弹派的起源之一是1950年代的赫鲁晓夫。他认为航母在(尤其是核)导弹面前是“浮动的棺材”,所以不允许红海军发展航母。结果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受尽屈辱。即使苏海军后来奋起直追,和美航母也有极大代差。现在东方某大国自称第二航母大国,但愿将来没有航母对决。但航母不参加对决,还有很多其他任务。航母不光能吓小国,对大国也有震慑作用。1996年西太某国发射导弹,美派两个航母打击群通过敏感海峡,危机温度就降了下来。这种浩浩荡荡,展示实力的画面感比派威力无穷,但躲在水下的导弹核潜艇通过同样的海域强多了。
深度思考 回复 悄悄话 现在有导弹了,特别是极音速导弹,航母是不是只能吓一吓很小的国家,在大国对决中已经没有用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