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西安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同人眼中的纽约下城

(2025-09-07 10:13:24) 下一个

最近看了两本书;一是纽约记者出身,在纽约曼岛常住七十年多年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写的(纽约下城);另一个是华三代出生于布鲁克林,在纽约华埠长大,做了九年黑帮,后又做了二十一年警察的MrMoy(black to blue)回忆录。他们都对纽约下城很熟悉,确实不一样的熟悉(从地段儿,到人群)。两厢比较,颇有意思。小述一下。

(纽约下城)是中国出版的中文翻译版,作者是沙米尔,有名的记者。他文笔很好,分不同地段(章节),讲述他从业几十年在下城跑新闻过程中,对下城地区各主街街各主要大楼厦历史及相关人物介绍。(我都有点爱发思古之幽情,此作者更甚,随时随地会回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确是同类,更是老师。他因为兴趣及工作要求,曾阅读超五百本关于纽约的书籍)。我印象深,是他满怀感情地讲broadway 的发展史,更联系自己实际地讲二十多年前9/11灾难爆发时,联合广场上聚集的纽约人…种种细节很多,不愧是居住下城十九处居所的纽约老客,对纽约下城极其黏熟。是我居纽约十几年来,读到的头一本纽约“掌故书”,很有温度和厚度。

而另一本(black to blue),则是一个赤贫中国移民家庭的孩子,十六岁辍学,干黑帮直至转售生意“洗手不干”。入警校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平静为社区服务的警察,直至退休的故事。他笔下(由他提供经历细节,由专业作家执笔):那一系列华埠街头的混混,黑帮小伙子们,那些他买过无照枪的黑人,以及他努力融入的警察团队,及他的家人们。这些混底层的人,这些不为主流社会而知的人们和他们的生存形态,实在令人唏嘘。这跟白人记者先生笔下的纽约下城完全是两个世界。

而以我的经历和观察来的,这两位写的都是纽约下城,底层和中上层,华裔三代和爱尔兰裔三代的区别。

其实往大的说,(纽约下城)作者写出的是他阅读纽约历史后,畅想的纽约 ,很多人文思考,博古通今。Mr Moy 写的是真实世界里的华裔世界,艰难融入的历程。或者说,他接触的下层人群比较多,熟悉中国城的街市,熟悉警察系统的各机关(监狱/看守所等等)。他们各自眼中的纽约都是纽约的一部分,有耀眼的,有灰暗的。

什么是我眼中的纽约呢?比起他们来,范围小很多呢。(纽约下城)一书中百老汇大街是重要一篇,联合广场和华盛顿广场也是各一章,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深厚,这曾是他多年跑新闻,或所服务的(纽约邮报)等办公大楼所在地。这些地儿各我去过三五回。而Mr Moy时常提起的纽约华埠勿街等,我也是

去过几次,且总觉得不安全似的,办好事儿尽速离开。故我熟悉的纽约下城更多的是下城华埠附近。

就连近日女儿观礼同学西式婚礼需去的长岛两个相距四十分钟车程的小镇,我都是第一次涉足。那新娘在那里成长了十几年,跟我女儿同学四年。但她两成长环境和熟悉的地理环境及周遭交往的人群真不一样啊!

也许,就是靠着这样的摸索,我渐渐熟悉纽约更多的地方。但很可能,就是域于自己熟悉的周遭环境,因而建立起自己眼中的有限纽约样貌。

随缘吧。人到中年,其实好奇心啥的,也不很强烈了。听听孩子们的探索就好了。。。

仅以此记两本书中的纽约下城及我眼中的纽约及下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7grizzly 回复 悄悄话 Do you mean "bad to blue" instead of "black to blue"?
elfie 回复 悄悄话 Never been to NYC. I live in the South and deep South half of my life, rarely going north. NYC seems too much for me and for us southerners. The chaos, I can't take i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