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76)
2023 (122)
多去不同图书馆的好处之一,就是能碰到好书好杂志。最近一次,我就偶遇了一本(oh reader)的针对书虫的杂志。颇为喜欢,稍讲一讲它。
这杂志出版才出过二十多期,是本新杂志。其内容大致几类:介绍新近好书,介绍书虫喜欢的器具,发表与读书感受相关的文章。
我很喜欢它关于书虫喜欢器具一栏。那里介绍的物件:有夜用书架上的书型led灯,有适合读书的沙发,有书房布置佳例,有让书虫会心一笑的咖啡杯,有有香味的书签等等。虽然我知道是广告,可这是独一份的杂志,会用这么贴心的语句,描述满足读书人读书时的需要器具。man!真是大爱!虽然我知道专门设计的家具啊器物啊会比较贵,但在这比较心浮气躁的年代,有谁还关心经常读书的人的细节要求!Very nice!它的每一个字,都沁润着我的心。好想好想,好想拥你入怀!虽然大概率,我还是呆在老书桌老台灯底下阅读,但它的同情共感,让我感怀!
另外,有关读书感受的文章,我觉得颇通俗。一般,美国这边专门的书评杂志,都罗列很多近期的好书书评,大多短小,相当于内容简介。有长篇书评,又大多职业评论人所写,对于英文书读得不多读得不新的读者来看,多数一头雾水。我有时读书评报纸或杂志,就挑读有关亚裔作者著作的评论,其他不读。读不懂,也没兴趣。就像我读其他英文 报纸,跟亚裔相关的人或事儿多读。时间精力所限。(oh reader)杂志上的书评,我觉得不难读。语言也不fancy, 真情实感多一些。就仿佛有时读Reddit 上本地美国人的问题回复,有所得又是家常语言。
其他感想。最近在不常去图书馆看到不同的书,或不同的杂志,满欣喜。曾经某时,我觉得那些图书馆的大部分收藏,都跟我没关系似的。偶尔有空,或者说有小烦恼时的躲避,钻进书里,马上变成了那个少时的我,一切都不记得了,尽兴地神游在那本书的世界里,倒是挺娱情的。往坏了说,是逃避。往好了说,是心能静下来。于我是与著者共时空的少有时间。真希望像那个小说家似的,躲在南方自己的庭院里,弄书架收藏12,000余本书,且很多都是他写作之余的个人兴趣点(他叫mcqueen什么的,其小说作品已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十几部,其他电视剧若干,近期刚去世),如高数微积分的某些理论就倾心研究,笔墨记载的心得写在十几本相关著作书页边缘,亦或是某种哲学理论,这才是真正身心自由的书人做的事儿。他有趣的言语包括:有次他被邀请去某大学讲演(关于他的新书),他拒绝了。他说“我要讲的话已经写在书里,有啥必要讲演的!”于是他家下一周又吃了一周的豆子(他太太语)。
总结一句,此杂志表述了很多“小书人”的心境,会吸引同好的喜爱。在竞争如此激烈,出版界不大赚钱的时期,创办这样一般杂志,针对有限定的一批读者,真的挺好!
仅以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