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西安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重读“母亲的大学同学纪念册”有感

(2025-05-18 17:47:42) 下一个
某日,我抽空又读了一遍母亲的(大学同学聚会纪念册),颇为感慨。再读一遍后,有许多不一样的感觉(我过去读过,整体印象,她同学被分配到陕西各县各地区,不光我父母(西安生源),被分到偏远的陕北,其他人,也是各种偏背地区,许多人老年时很像农民)。
母亲毕业于1962年,陕西省某大学化学系。毕业前一个月,她和我父亲因是优等生,被分配到西安市工作。他们有了确信后,就离校去结婚了。结果结婚完回来,学校里风云突变,据说同学中有人不满毕业分配去向,到处告状,结果我父母被改分配至陕西榆林工作。我父母极不满意,但改分配的事儿已被敲定,他们憋屈生气。拖延一段儿日子,无奈在当年九月初到榆林县的单位报到。且一干就是十三年多。母亲在中学教高中化学,父亲在教育局啥的单位。十三年期间,我们四姐妹陆续出生。父亲在机构工作,常被派出去下乡搞社教,一去半年多。家里挺困难。如我大姐七岁上学,二姐五岁上学。二姐上学一两学期,小妹出生。不好找保姆,就让二姐停学,在家带刚出生的小妹。而我和大姐被转到兴平县豆马村外婆家看护,大姐上农村小学,我由外婆看护,同时在那里还有其他几个表姐们等等。直到小妹十个多月,找到保姆看护。我和大姐才回到榆林跟着母亲…
转回头说(纪念册),是他们班的两次同学聚会纪念。一次2005年,一次2007年。这是本三四十页后的普通A4纸装订的带塑料皮和装订塑料棱的薄册子。除了几次聚会的合照及分组照。还有每人一页的个人介绍或个人感悟。如乔老师一页,有个人彩照,个人感言及若干年踪迹小述,还有他的书法作品等个人才艺的一角。很朴实。实际上,母亲和她那一代人都很朴实。
我知道乔老师,因他是西安市某中学的高中化学老师。从1962年毕业一直干到退休。我大姐高中成绩不好,母亲将她转去十中。在乔老师的帮助下,总算如期毕业。母亲1975年调回西安后,跟乔老师走动较多。乔老师给予我大姐很实在的帮助。
另外,其他同学,除十个左右在西安工作,其他都分配去陕西各县,如陕南旬邑,陕北横山县等等。且因过去时代,户口随着分配地方走,很多都在当地中学等教育单位一呆就是三十几年。文革后期,有些就办调动,调回原籍所在(我父母从榆林调回西安,有些从陕北调回咸阳)。(另隐情是1966年后,中国大学停止招生。即大学院校培育的大学生,真就是不够分配不够用,特别是偏远地区。已毕业的大学生们,真的是长期忙碌在各县一线教学岗位上).
他们同学中,有被打成“右派”,下放几年的。有因家庭困难,不能服从分配,在西安成黑户,做了十几年饭堂员工(实际就是临时工,没编制的。反正人要吃饭要养家,有个工作比没有强).也有革命军人,比同学大个十岁左右,保送进大学的。总之,都是兢兢业业一辈子化学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我看毕业时分配到西安的同学,哪几个会是在毕业前夕闹事,把我父母驱赶到陕北榆林的?哪个我母亲从不提起?从不来往的?旧账了!不提了!母亲已85岁,她同学很多都去世了!
我有邻居大妈是1963年天津某大学化学机械专业毕业的。据她讲,他们毕业分配也形势紧张,哭的闹的吵的。很多同学毕业后都从不来往,因为毕业分配结恨.
我也想过,这一个毕业分配决定人一生(至少十五年的去向,实在是事关重大,实在也是不合理不合情啊!这是中国国情和政策造成的!让多少人怨恨啊!但我邻居大妈也说,那时国家到处缺人,大学毕业生不够分配的,只好一个省一个两个。故而她若干年间,没有过同学会,根本联系不上)。
总归,看了在2005年65-70岁左右的一群老牌大学生们各自回顾他们的一生,怀念学生时代的友情。只有感慨:时代的烙印,影响他们每个人。个人的意愿,在那个时代是不被重视的,个人的抗争是渺小的,能做的只能是在本职岗位上任劳任怨,大多数人也愿意任劳任怨,不计得失。
我跟母亲一代差不多隔30年,我的同学们,也都工作了30几年了!大家会如何回顾各自的一生,如何缅怀学生时代。母亲同学中的热心人,编纂了这本同学纪念册,朴实实在,且许多老辈人还有中国国画或书法或格律诗的才艺秀秀,放我这一代还不会这些呢!至少我不会!哈哈!
仅以此记!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