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西安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嗬!吃了个大瓜!—侧记百老汇歌舞剧(日落大道)

(2024-12-24 19:17:25) 下一个

为庆祝圣诞节,女儿请我去看热门的百老汇歌舞剧(日落大道)。日落大道是洛杉矶市延缓坡下行的一条大街,我去那里旅行时导游指着那条路两边的房子,告诉我们这是谁住过的,那间酒吧曾是某现象级歌手第一次唱成名曲地方等等。给我印象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街区。我怀着对该剧的猜测观剧,看完后觉得吃了个大瓜,各中感觉十分奇特。简述如下。

这剧是根据一个旧电影改编的。这是关于一个男青年和一个过气女明星的故事。故事起头是1949年,一个参加完战争的退伍兵来到洛杉矶日落大道区域,想凭借自己写的四五个剧情手稿,敲开好莱坞演艺界的大门。他试了无数次,遭遇各种拒绝和怠慢。一次次的打击,让他灰心失望甚而快绝望。。。直到有一次遭遇一个过去的女明星,其手稿似被其欣赏。她邀请他入住她位于日落大道附近的大房子客居,希望他能改编出一部让她出演重回银幕的好剧本。女明星家的舒适环境使得写字的男青年,逐步被禁锢,被温柔乡被女明星暧昧的感情所沦陷。一步步地,当男青年想跟他过去志同道合的怀揣艺术梦的友人们来往,或回到他过往的圈子时,女明星屡屡用自杀威胁等手段将他叫回。于是,青年不再挣扎,怀着惶恐又得意的心态,享受着他自己逐渐成名步入好莱坞演艺圈子的事实。。。但某时,他昔日的女友人向他表白,并劝说他离开那个温柔乡,那会让他丧失自我。他几经反复,想决绝地跟过气女明星了断。对方和他生气纠缠,最后两人都气息奄奄。全剧终。

这剧故事有些老套。以老明星和年轻后辈爱恨纠缠为主线的电影类故事挺多了。如老一辈女明星费雯丽的晚期故事,电影(黑天鹅),甚或慈禧或叶卡特琳娜大帝故事的某些桥段,都有一些相似。相似点是有权有钱的年老女士想从年轻情人身上找回青春和活力,最后失败的故事。那我说不止对女方是迟年情况,男方是迟年时想从年轻女伴身上找到活力的例子也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比比皆是。结果都不太好。

这剧的新异处有三:

一是整部剧黑色背景。整个两个多小时的剧一多半时间舞台上都是黑暗沉沉的,多是聚光灯单独聚焦女主男主或其他演员独白或独唱,像在黑暗中拷问灵魂似的。

二是多采用电影摄制手法,即在舞台上,有摄影机直对某主演大特写,其超大特写影像映照在其后巨大放电影幕布上,让观众产生不知在看电影还是舞台剧的时空交叉感。剧中有一段,男主由摄影机追随,一路到后台到化妆间到夜色沉沉的街道上,一面享受成名后,别人的敬意与阿谀,一边内心惶恐地走过日落大道(真实剧院外大街影像),感怀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这种处理,在我看过的近十部百老汇歌舞剧中从没人使用过,且相比起其他歌舞剧剧服华丽多变/道具夸张浮华的情况,此剧服装道具颇为朴素,特殊在它运用摄影机镜头在舞台上。

三本剧音乐是由操刀(歌剧魅影)音乐的名音乐人韦伯执笔写的,故有至少三只即情即性的演唱歌曲,旋律都挺优美,延续(歌剧魅影)的音乐魅力。我是感佩那女主演员(西班牙裔),一次次独自在舞台前端独自吟唱-对青春的追忆,对爱情对有才华青年的爱慕欣赏。她像在吟唱所有女士们心中最深沉的向往,令人黯然神伤。特别是她跟年轻情人相爱相杀的最后,她满身是血站在舞台上,形容难以形容,面孔诡异凄惨,仿佛我看见了墨西哥亡灵节上的女鬼。。。

我觉得这剧演这女主的角色无疑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大段的歌唱,剧烈起伏跳跃的情绪变化,这些对于一个女主演来说分量很重。

四是这剧似现实主义作品。剧中几乎没赢家。

(一)是女明星爱年轻作家,想尽办法先把他“囚禁”在自己的富贵乡里,再设法接近,勾陷后再帮他出名谋利。。。作为追求爱情,她确实做了挺多的。结果差强人意,但并非她不勇敢追爱。。。

(二)是女明星的男管家对其忠心耿耿,处处维护她。我在看到一半时就觉得男管家跟她年龄相似,又追随多年,不是在内心深深爱着她是不会坚持这么久的工作。果然后来男管家神伤时袒露他曾是年轻导演,帮着16岁的女明星从孩子走向成功,并曾是她第一任丈夫。。。(三)是男主在追求编剧梦艺术梦时,有一个爱恋他的年轻女孩,一直追着自己的理想在过从底层打拼日子。她纯真地相信有努力就有将来,对男主一往情深,屡受打击也不放弃自己的初心和对男主的感情。其情可贵。其失恋时可叹。

(四)是女主对摄影等下的演艺生活的追忆和向往,多少年都没熄灭。此情留待成追忆!我没接触过演艺圈,对女主这种对镁光灯下的美好的留恋,感触不深。但我意识到,电影啊舞台剧啊,是个群体的艺术,即它是由多工种配合,制造出成品(塑造出电影男女主在剧中的美丽及绚烂)。若居于其中的人虚了飘了,觉得自己就是中心,是最好的样子。时过境迁时就难以忍受了。。。推人及己:每个人都有生命中高光时刻。若认不清长江后浪总会拍打前浪,就会很失落,后期日子很难过。

五。我是不理解这剧啥地儿好吸引了满场的观众们(老中青、且中青年占一半都多)。

不得劲儿有三:

(一)整场灯光设置太暗。

(二)剧场有近1800个座位,座位排得很紧。女儿戏说,说像一大群人挤坐在各自马桶座位上,前面低层及近舞台空间处还时时升腾起烟雾,整个剧场彼时感觉像极了澡堂子。而暗灯光照明,都会使有幽闭恐惧症的观众很难受。幕间休息时,我到外面活动腿脚,长长队伍排队如厕,或上上下下在窄窄楼梯或过道。若不是为看剧,大多数纽约人都不会跟人这么密集接近。真要发生火灾啥的,人都很难跑出去。老剧院的消防安全似有疑问啊。

(三)看剧中,有些唱词听不清。我前后左右的当地美国人(一些Well nurtured的白人居多),他们一会儿用力鼓掌,一会儿大声叫“bravo”,我都不理解他们为何叫好。内心觉得文化还是不同啊。为何我觉得不大好的一部剧,他们欣赏得不得了。若说此剧新颖处,即用了挺多电影拍摄手法。可想看电影去看电影啊。在剧院里搞这些名堂,让我挺不适的。自觉得吃了个大瓜!花不菲价格看了个不爽的剧。融入难啊!

我的一些老移民华裔朋友,都说他们曾经爱看百老汇剧,后来不爱看了。我也是,本着学习观摩的心理,努力观摩学习。可每每挑剧去看时,都像押宝。因我除了从剧名上猜情形(读纽约时报上剧评,也是半懂不懂,不明就里”,并不了解那些编剧导演演员,即眼前一抹黑。只是凭着自己对百老汇剧质量的范范认可,故经常会觉得看了个奇怪的剧。如女儿读剧评说评价很高的“冥界“和这部“日落大道”,观剧体验都不舒服,直觉票价不值。

我唯一辨别出的是,如今百老汇舞台上大多数编剧都是中年以上。按中国话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些美国编剧们也是知天命年纪,也占据主流发言权。他们经常以舞台剧形式回忆青春,梳理某些理念等等。我多希望轮到我表达啊。中国国内,现今能表达的就是郑晓龙那一批人。在纽约呢?无华裔在舞台上有多的表达。谁让我们是少数族裔呢?我能见到剧院圈子立足的华裔演员,多是配角,努力地服从主流的意愿,争取以艺术角色表达主流社会的意愿,来谋取自己在此圈子立足谋生的意愿。困局啊。还是有进步的。我看见百老汇有越来越多华裔面孔-艺员舞蹈演员伴奏员等等。

总结一句,这剧看得憋气。不大好。想挑战智商的观众可以去试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Nightrose_us 回复 悄悄话 可以去看同名电影,便宜质量也不差
Nightrose_us 回复 悄悄话 可以去看同名电影,便宜质量也不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