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正文

“老腊肉”的故事

(2024-06-02 10:47:14) 下一个

某日,我在超市买菜顺手买了一包“金钱栈”牌的腊肉。回家蒸过腊肉一看,真真是“老腊肉”,棕黑棕黑的肉块儿,颜色不是太喜人,索性味道是一如既往的不错。这情形让我思索挺多。小述如下。

这家“金钱栈”牌肉食公司的产品,我买过多年,质量挺稳定。如它的白油肠,玫瑰露香肠,腊肉等。近年来有新品,如东莞腊肉等 。基本所有纽约华人超市肉食柜台都有售。应该是老字号了。乘兴,我网查它的历史。这肉食铺在曼岛中国城,是家上下三层带门脸的肉食店。它没有网站,经营已三十几年,网上口碑不错,都说质量稳定。从我呆过的工厂经验,,我大约判断这肉食店的规模和经营。比如它一定是个老派的香港人经营的,注重口碑,少做广告,以经济实惠固定客户为主。我偶尔在Costco见它家大包装卖,约三四磅一包。因惧包装大怕吃不完会坏,当时没买。转念头下一回去找着买,那大包装腊肉没了踪影。也行,想吃时再买一磅左右的正常包装吧。

看着这回颜色超深的腊肉,我想起我家过去去陕南及佛坪地区旅游时,农家饭馆灶台附近挂在木房梁上的烟熏或风干的老腊肉。那农家腊肉外表观感是不好看的,一点油光没有,还有白色的渍出物,往往还特别干,炒菜啥的不是很适口。据了解陕西山区农户,一年就过年杀猪,多的猪肉做成腊肉,要食用一年。我记得当时若我家要买腊肉,主家还要去几个邻居家收集才能弄出几十斤。我们就没麻烦人家。

以我有限的经验,盘算这肉铺应该有几部机器,多少人力,日出产多少。比如我像,它应该有抽真空包装机。它得有切肉机,还需有凉房等。所以它那栋门面带厂房估计就是四五千平方尺。日出产500磅到800磅。确实属小微企业,不拥有网站挺正常。

再说这“老腊肉”让我想起的我认识的老哥“老腊肉”.

我有次跟同乡四人一起同车去参加郊外同乡聚会。认识了同车一老哥。他为聚会准备了一大餐盒淹好的生鸡大腿,一路照看怕走味儿了。看着人挺实在也不多话。一起聚会后,互联微信偶有交流。有次我转发他一段视频,是个很像他的七十左右的男士深情演唱,很自信的样子。我多嘴说了句像他给人印象。他自言那人长得磕碜,转手发给我他的自拍。他自己一个葛优躺在自家沙发上看电视。实在难看的很。联想到他日日发微信朋友圈,早上好中午好网上好,及经常性晒老人日间中心一块钱一份儿的餐食。我觉得挺受不了的,于是屏蔽了老哥的微信。不是人家真有啥不好,是不大对胃,似交集很少似的。

转天,适逢新年,我的年轻友人(社大半熟不熟的同学,有个二十几岁,还有个三十岁的女生),大家相互发新年祝贺,我手一欠,把我自己和广场舞两个女伴穿着红衣联欢合影的照片当新年贺卡给人家发过去了。结果帖子沉了,两位年轻友人不回复了。我这下明白了“老腊肉老哥”的感受。原来我在年轻人这里也是“老腊肉”(虽然那张合影得到诸多姐姐们的夸赞),但得瑟到发给年轻朋友当新年贺卡,也是“自不量力”.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带女儿参加乒乓球中心遭遇很多老球手的事儿。

我那回图便宜,就办了两个晨练的月卡。结果女儿跟我去了三四次,就不愿去了。我呢,勉强又去了一两次,也不愿去了。

为何?年龄段差距太大。晨练的都是老年人,如六七十七八十岁的,他们自己在一起久了,形成固定搭子。偶尔生客来,他们不愿意跟别人换着打。另外,我看着好几位大姐老哥弓着背打球(估计是永远直不起来了),或者是人的身板是直的,腰上戴着一手掌宽的黑色护腰带打球,或者是旁若无人地在桌台边吃着自带的煎饺子啥的。。。不知怎的,觉得不适。。。不是人家不好,是自己毛病多,觉得这场子不适合自己。。。

由此我在寻思问题所在。即同龄人在一起来往或活动,共情能力强一些,或者说相互更看得惯一些。人应当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还是留给自己一些舒适,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为好。

这就是我由“老腊肉”而想到的一些旧事。

仅以此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