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正文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2023-04-03 16:42:21) 下一个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地绽放它留给我的情怀。春天的手儿啊翻动它的等待,我在暗暗思量该不该将它轻轻地摘。。。怎么舍得揽你入胸怀,当我越是深爱就会脾气越坏。。。”孟庭苇的歌曲《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曾是我年轻时很喜欢并多次咏唱的歌曲,它细腻地抓住了青春期女孩,特别是东方文化熏染下的中国女孩儿青春恋爱时的心思和感受。现今随口唱来我还是那般感动。只是只是,我已不再是那个容易被歌曲感动,容易被自己易感的心感动的少女。我人到中年了。我早已知道“越是深爱脾气就是越坏”是多么的不招人喜欢。是在恋爱关系中输掉的关键。有这种情绪会使女孩儿和她爱恋的人都很累。。。我想起这首歌是因为看了百老汇轻喜剧《KIMBERLYAKIMBO》后会想起自己的青春状态时,心里会哼唱起的一首歌,属于我的一首歌。
         《KIMBERLYAKIMBO》一剧是现在中年的一代人回忆自己在九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生活的集体怀旧剧。他们的青春和我的略有不同。下面我就回忆一下我的青春。
   诚如我上篇剧评讲到的。我中学时是个不起眼的学习比较好的女生。我在普通学校的快班,大约保持在前十名以内的位置。
   我初一下半学期转到这所较好高中。我考初中没考好,分到一所普通中学。我母亲费心尽力地把我转入此中学。我刚到初中班里时,因为有门课没上过,考试班里二十四五名(五六十人一班)。一学期后,我就追上了,大约前五前十的样子。我成绩可以了,但是别的方面还是很自卑。
   比如说我的同桌,是一个白皙美丽的女班长,她家是宁波原籍,她爷爷父亲都是研究院的高工什么的,她姑父姑母也都是设计院的工程师。她邀请我去过她家,是位于北门外的一座三层小楼,是那种楼层层高很高(约三米五左右)的原先是住苏联专家(1962年前)的专家楼,据说地震时她就躲厕所就行,因为此楼房特别坚固。我在她家,第一次见到《古文观止》《语文报》(随后成了我厚着脸皮一次次借阅的好书),头一次见到她喜欢收集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贵妇人肖像油画的书签,头一次遇到同学朋友家里客厅茶几上放着四样到八样干果小吃。她是独生女,穿得衣服也是较好,比如说玫瑰灰色的滑制面料钻洞夹克衫,衬着她青春美丽落落大方的脸庞,很漂亮。
   只是这漂亮和青春朝气,慢慢随着学习课业的加重,随着不知什么事情,慢慢消失了。。。我跟她关系挺好,算是长久的朋友(主要是人家是好女生,我多年爱把着人家)。她高中毕业没考好,做她父亲单位委培生去外地上了四年大学。她毕业后也是在研究所工作。她也是高中毕业十几年从不参加同学聚会,总有原因不去。
   同理,我还有个个性外向的初中高中女同学,她人是独生女,爱说爱笑,很是机灵活泼。也是慢慢地越是到高中,她成绩越是一般,人样子越是疏离。高中第三年,她示威一般地搬到最后一排,跟一个长着娃娃脸的高个男生坐一张桌子,她屡次被班主任老师批评说,不好好学习啥的,说话很重很难听。她也扭着继续跟男生坐一起坐最后一排。。。知道高中毕业,自到她大专三年毕业,跟那男生结婚。她同我在一个系统工作,偶尔老碰到。每次高中同学聚会,我绕路通知她,她都有原因不去。(我偶尔会电邮聚会照片,她会看的)。这大约就是十几年时间。然后这期间我慢慢从同学聚会上听闻了她们的故事。
   原来原来,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是个猥亵女生的坏人。他在我们高中上学期间,就利用把女生女干部叫到办公室单独相处的机会,对人家动手动脚。我的几个花一般开放洋溢着青春美的出色的女同学都没能逃过他的脏手。他随后对下几界女高中生下手时被人举报入狱。于是才有我班男生在同学会上议论此事,提及当年他们的猜测。我在同学会上听了男生的小声议论,又自己脑补了有关的情节和联系,气得呼呼的! 难怪我们班里那些“花儿”都枯萎了!难怪我那时老是在班里感受到一些怪气氛。难怪我高中从来不穿裙子。因为我隐隐觉得女生只要好看了漂亮了,没多久就“蔫”了。
   而且这种环境的暗示让我好几年都不敢跟年长的男子单独相处,像上大学期间跟男性辅导员谈谈心啥的,争取个机会表现入党啥的,让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心里有病,接受不来哦。
   聊点好的。我初中也是有“疯”的女生爱跟男生周三下午去旱冰场滑旱冰,那女生还跟我同桌过。也是有一种活波劲儿。她还借给我看过《少女之心》一书和《霍元甲》的整四版八版版报纸。也是在我年轻懵懂的小心灵灵里有过一点儿影响。可惜她们都成绩不好,不找老师待见。属于不被看见的末流。知道中学毕业后,大家四散找路子,有参军的,有顶替当商场营业员的,有干个中行业的,如上财贸中专干银行(后在银行账上施手搞钱被关入狱好几年的),也有搞文物生意的。总之,改革开放后,我那些后进生同学,鹰飞云空,鱼翔浅底,都变成有想法有做法的人,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之路,或者说各自在社会上寻找到自己的位子。变回了中学前期那些个虎虎有生气的人,而不是被教学大棒压着灰头土脸的中等生和差生们。感谢这个时代!
   我没看这出青春剧前,还没细想过我这些同学的青春都到哪里去了?原来是给“万恶”的高考制度夺取了青春的容颜。哈哈!其实个性强的人还是保留着他们的个性的。
   美国人没有遭遇高考大棒这一出。所以他们有这部百老汇剧来思念青春岁月。我那同学们的青春岁月要暗淡很多,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或差生,都是暗淡的。
   仅以此记我的青春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