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西安游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十字交叉路口

(2022-12-29 20:23:51) 下一个

我最近看了《纽约》杂志十二月初的一期(DEc5~12,2022).它的封面特别引起我的思索。那封面是曼哈顿华盛顿街和11AVE接口的十字路交口上,各种时尚人士在分头行进,活脱脱一个忙碌都市的写照。我在想,这繁忙的十字路口是我会驻足的地方吗?我属于那里吗?

说起这期封面,它其实是《纽约》杂志的摄影记者特意设计的一个FLASHMOB。照片里的参与者是与《纽约》杂志有关的时尚人72人,他们群聚一堂,似漫不经心的路过此十字路口,实则是摄影记者精心安排出的一幕(准确说是,11月28日早7点,所有人马分三行三列交叉行进在曼哈顿街头这个十字交叉口共约三十几人,附近没有高楼或广告牌挡住视线)。我看到这一幕时,很希望这些路人样的集合体是我跳广场舞的姐妹们。若我们也拍这样一组照片,是否是在曼哈顿拥有一席之地的感觉呢?
我回味了一下这个问题:我何时能在曼哈顿街头感觉自在,似主人翁的感觉。
我几年前在纽约的电影院跟朋友看《唐人街探案集二》,那电影结尾时,王宝强和他的兄弟们在时代广场交叉口欢快跳舞,无比舒畅。。。周围美国警察和健壮的美国摩托车手都是陪衬,助兴的群众演员。唯是“中国人们”在那里自由奔放。。。
那一刻,我真心地说:“只有在这电影结尾,中国人在纽约时代广场是扬眉吐气的!(隐言——其他时候都是有点儿憋憋屈屈的,小心谨慎地)”
我想过什么是自己属于纽约的感觉,即归属感问题。我细想了一下我来往的姐妹们她们的expection.
前几天,我的某几个姐妹们约伴儿一起去曼哈顿五大道逛街,并到洛克菲勒中心看圣诞树,她们上传了好些张时尚趋势类橱窗大片, 当然还有穿戴整齐,喜笑颜开的姐姐们 。观洛克菲勒中心圣诞树及五大道圣诞橱窗,这是纽约人的圣诞传统项目。我去看过一两次,但总感觉那些似不属于我,我是看热闹的。
这回姐妹们发回很多照片,大家分别在梅西商店或其他高档部门商店的橱窗外照相,感觉像是属于圣诞快乐气氛中的一员似的。我在想我是有过客感觉,我的几位大姐都是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十年了,有些还在曼哈顿的大公司里工作了二三十年。她们对于曼哈顿的归属感应该比我强吧。。。不知道啊!我观察,实际上她们也是在中国人社区更自在。。。
另一次,几年前,我偶尔某天借住女儿曼哈顿大学宿舍。第二天一早我乘地铁回皇后区时,不期然遭遇早高峰的白领上班潮。早七八点钟,几乎所有进出地铁的都是衣着体面白领人士,男士西装楚楚女士精致有型,各奔各的方向,大家在地铁里遭遇,就仿佛是在上演一出“职场剧”,群众演员逾千人。我是一身便装,唯一不属于这个时段这个范畴的人士,这是很令我诧异的一幕。
再比如,我经常读《纽约时报》等报纸。它刊登的百老汇的戏剧广告,我看了多回。我看多了就想具体观摩几出戏,找一下纽约人的感觉。
近日,我阅读《纽约客》和《纽约》杂志较多,经常性地了解本地文化动向。我在看过几出百老汇戏剧和大都会的歌剧后,我努力在杂志上找剧评,跟本地剧评人分享交流看剧体会。慢慢的,我似乎也在纽约了。我意思是纽约的文化动向我也了解了一点儿,也明白了部分主流社会的文化人在看什么,在想什么,是怎样感觉的。。。
仿佛,有那么一点点小意思,我似乎摸到一点纽约的脉搏了。。。
我似乎做过了一点儿纽约客常做的事了。。。
我用读纽约两本地方杂志的方法了解纽约,似乎可行,又似乎怪异。若我没有真实体会其中的演出一二,是没兴趣继续读那么些剧评,音乐评论及书评,人物访谈等。。。那似乎是我够不到的一个精神文化分享层次。。。又似乎是我向往的一个层次。。。迷糊。。。我觉得我周围大多数人都不看那些杂志,他们都很实际,过普通平实的生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不就是美国民主社会能给人的保障吗?若要想象美国本地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且得奋斗许多年呢。那时才能是孩子藤校毕业,来往的都是仓廪实知礼节的人,距离我的生活圈很遥远呢.(因为我们华裔在纽约的分布,估计曼哈顿的白领少些,大多聚集中国社区附近,或在边远的地方开仓库工厂指甲店洗衣店或餐馆。。。整体影响力还较弱呢。要不你看,从政的凤毛麟角,从是文化艺术的屈指可数。
所以结论是,在曼哈顿十字交叉口驻足的人们,他们是那些人呢?可能是某天经过那里的你我(几率超小),是纽约社会的小齿轮,也可能是正常上班的白领们,另一种社会小齿轮。。。我们都属于纽约,这八百多万人的大城市的一个微小的齿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