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子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个人资料
正文

浅谈中美理科教育的异同

(2020-06-19 18:11:01) 下一个

我在国内修过理工本科,在纽约几年来也在公校修过一些科学课,我读过一本书,美国一位妈妈为了了解美国高中SAT/ACT,她自己参加了若干次考试,经验汇集成书以咨高中生及家长。我仅就自己读书在美公校经历,在下面就小述一下我眼中两种教育的异同。

     

  一美国教育注重动手(注重实验):

我修三门化学课和三门生物科,都是四个学分的课,真心话,那实验的一个学分至少每周要付出八到十小时工作量(实验三到四小时,实验报告三小时,查资料两小时(可略)),实验必须到场(经常有测试考上回实验内容),实验器具自我管理,实验过程精益求精,实验室规范人人严格遵守,反复强调,是真真正正地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反观中国,实验似乎不是很重视,实验室器具不大精良,实验室配备人员稀松,是过于注重理论的教育。我年轻时曾被人笑过,本科四年后不会用电络铁,但真的没人教过用也没有地方需要用电络铁。

       二美国教育注重动嘴,注重培养归纳汇总和写报告的能力。

每每到了实验课后期,会要求每人一个小讲演,讲析本领域某发展新知/新方向(要求表达清晰,有理有据)。或者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试验,目的/大纲/步骤/方法,特别有趣,也很考验人,我才发觉每篇实验大纲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做出实验结果最显著的方法汇总。我不太记得在中国大学时写过什么理科文字报告(实验报告要求都较简单,不会要设计实验),除了毕业实习论文。一次一万多字论文,其他没写过。

       三美国教育注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自行解决问题:

我在生物总论课上被教育了一回。经过是这样的:生物实验课要求每人一篇小论文,列了若干题目方向。我选了一个方向,读了三篇生物博士论文,那论文真的是生涩难懂。我好不容易读完,抄录概要,用自己的话把几个概要联接顺下来,安头接尾,顺成一篇读得通的小论文。我心有戚戚,怕有什么问题,但语言能力有限,我实在找不到比人家概要更简洁有力的话来表述论点和论据。结果,我交上去,被实验老师在GOOGLE搜索取证,说我75%的语句是摘录的,不给分,也不给时间重写,此作业以极低分记录在册。这是我第一个生物论文啊,第一个教训吧。我这辈子都会记得,不能抄录别人的文章原句,再艰涩的话用自己的话说,哪怕它一句你五句才表达得清。

另一次教训是生物课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作业:作业有表格填空,还有简答题。表格填空有若干个生物(具体到门纲种目属),要查到它们具体在馆中那个室那个展柜。我因为不大会用WHATAPP, 误过了跟实验老师及同学一起去的机会,只能自行到那里。偌大的展厅,十九万平方米,几十个展室,展品包罗万象,看得人眼晕。作业中十几个生物物种位置(我没预先研究博物馆的网站,未了解大致分类方法),我只找到了一半。我的眼睛还被自然历史馆的地球物理区里展示所吸引(浪费了一个小时),很快就在里面呆三四个小时,到闭馆时间了,我怅惘地离开了那里。我再次跟同学们的见面只在下次实验前,我来不及偷抄也不好意思偷抄补上缺漏的种属放置地点,就稀松地交上去了(因交卷时间节点也卡得甚严)。我后来打听到,有些同学四个一组一起去,每人承包表上四个种属,去找到陈列地点,然后四人汇总报告;另有人一次去找不到全部列项,就去了博物馆两次三次。敬佩!我真没想到一个小小博物馆作业要付出那么多时间/精力/协作,我语言也不太好跟同学不熟,没想过找谁一起去。我去了也没想过要查得那样彻底,完成这课业需要充分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学校博物馆作业不是就是晃一圈看看,交差就得了吗?在纽约社区大学时,我也去过多次博物馆,一般一张SELFIE加一篇小计(那多是文化类科目),似也没为难过人。怎么四年大学就这么严,要求这么高?老思维真害人!我的博物馆作业又得了低分数!

我联想到《加西亚的信》。生物课博物馆作业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自行解决问题,遇问题想办法彻底解决,而不是等待或混过去。这和我过去的经验是绝不相同的,引以为戒。

四。生物实验课及实验室有很多挂图装置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其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可观。

 五。美国这边许多企业有INTERN

在INTERN期间,企业派人教学生带学生,也选拔优秀学生苗子做备选梯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和手段。

我真是盼望中国也能有美国这样的科研环境——有尊重科技,尊重和培养科技人才的大环境和优良的学术产业链,别让学科学的孩子再经验那种寂寞(我做毕业论文时,是给硒鼓镀材料以寻找较强牢度的硒鼓镀层的课题。我在一间小小的抽真空室里呆了两个月,每天先抽真空五六个小时,再镀膜测试,最后的论文结果是试错多次没试完的过程综述。枯燥的实验真真把我搞专业的心思冲击得不剩什么了)我到工厂去的同学们,有一间工厂因为规定大学生必须在一线生产线上当工人呆够两年,好几个同学都跑掉了。。。留下来的都是农村子弟,能吃苦,专业根基也打得扎实。。。但能不能换个法子培养人?  

六。赘述一点,美国公校(四年制)科学大课配的教授有些很有专业激情,即基础课配备好教授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

我在生物概论一门课上遇到一位姓布克的教授,他的大课在晚上,三小时的讲课,经常内容丰富充实。例如讲雌雄求偶模式及差异时,他播放的是他自己搜集的雨林地区雄鸟求偶时的鸣叫片断,那色彩鲜艳的雄鸟为了讨好雌鸟,鸣唱好听的乐音,不断转动身躯,很卖力的。当有其他鸟来竞争时,那叫一个勇!立马从舞士变斗士,它坚决地把来犯之敌啄走,令我不禁想起人类在此情形下的行为模式,何其相似也!生物界太有意思了!这样鲜活生动地材料他收集了很多。还有科学杂志上最新的数据分享,及他过去研究论文的分享。。。我很感谢布克教授的敬业爱业,他把对生物专业的热爱无时无刻地传递给学生们,他很受学生尊敬。他还是本系专业指导顾问,即学生有关专业选课/专业方向/论文问题/介绍信方面的事都由他每周专门时间解答指导。他是行内专家,指导意见也中肯扎实。口碑很好的教授。

七美国大学值得赞赏的是它一二年级的通识教育科,如文理科学生都必须修60个学分左右的通识课:如科学/创作型写作/多样性教育/美国城市化教育/体音美等等。这些使文理科学生在基础知识面上都得到加强。反观中式大学教育,除英语政治外基本无他。

 以上只是我粗略比较美中两国的理课学习和教学,我真觉得国内在此方面还有挺大差距,未来更需赶上的是软环境的培育。我认为主要要纯化大学氛围,鼓励教师们重视专业领域,而不是举国浮躁地发文章争头衔向钱看向权看,踏踏实实培育科技人才,踏踏实实做科技,踏踏实实做实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ophie308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大学教育注重推导,但不强调概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