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去曼岛,寻找riversidepark里一个画画集会。它位于72街和10ave附近。似上东城人口密集区。搞完那一天,觉得自己真是芸芸众生里不起眼的小存在。下面说说。那天我停好车,慢慢穿过过街小径来到位于曼岛西河边上的riversidepark.这公园据说有四英里多长的河岸步道,沿72街to112街。那里设施齐全,沿河岸有观景台多处,有步道有给自行车骑行的自行车道,有大片草坪,有足球[
阅读全文]

周末陪女儿去曼岛一个公园参加画画集会,我顺便去看了部电影。感受复杂。小述如下.
最近纽约林肯中心在举办第63届纽约电影节。当日中午步入大厅去赶第一场12:15pm的,发现大厅里有很多衣着优雅的人们在等待,有些中老年观众,也有众多学生观众和此行业的从业者。当然,他们有些是在VIP会员接待处登记,或是有会员证的。环绕在其间,我不禁在想,纽约电影节这样一[
阅读全文]
最近读了贾平凹先生的(山河传),它是记述西安市近二三十年城建发展和农民工队伍在其间的转化发展的过程的书。读完,与贾先生基本有二十年视角重合的我(即观察西安的城建发展的二十年),颇为感慨,略述如下。这本书是以一个贸然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视角,记述他因缘踏进民营公司,随农村出生已发达的私营老板,转战西安那时期各地域区块,随之公司做大做强[
阅读全文]

周末,在发盛转悠时,不期然登上了去曼岛中国城的华人中巴车,发现它居然是去中国城的最优路线。下面小说说。以往,我去曼岛,都是开车过60街的皇后大桥,再往北或往南。曼岛开收拥堵费后,就去得少了。到中国城去,更是少而又少的选择。这一晃,可能就有一两年没去过华埠了。这回,即头一回搭上小巴车,发现它居然是走布鲁克林过曼哈顿桥即到华埠,是路线短又[
阅读全文]

最近,女儿们去日本旅游,发回很多照片。这去不成而想往日本的我,偷空就读读(日本世相),一本由旅居日本的中国写手或去日本很多的中国策展人或摄影师们,分别写作集集的关于日本各方面的书。读来颇有所感,下面分享一下。先说女儿们的照片,背景是东京的各处名胜。以往已看过别人照过多次,稍平淡。于我,日本尚未去过,于香港人台湾人,稍有经历者日本可[
阅读全文]

多去不同图书馆的好处之一,就是能碰到好书好杂志。最近一次,我就偶遇了一本(ohreader)的针对书虫的杂志。颇为喜欢,稍讲一讲它。这杂志出版才出过二十多期,是本新杂志。其内容大致几类:介绍新近好书,介绍书虫喜欢的器具,发表与读书感受相关的文章。我很喜欢它关于书虫喜欢器具一栏。那里介绍的物件:有夜用书架上的书型led灯,有适合读书的沙发,有书房布[
阅读全文]

这书是个叫“徐华”的台裔美籍华人写的。他父母辈上世界六十年代从台湾来美留学工作,他生于1977年,是入加州伯克利大学读政治系的ABC,现在纽约从事研究类工作,他这本书是获奖小说。基于以上几点,我有兴趣阅读,读后也确实解答了我的若干疑问,并有所获。略述如下。这小说实际相当于他的自传。是讲abc融入的过程的。期间,有很多感人片段如下:1,从他懂[
阅读全文]
在图书馆抓起这本书,是看到他曾任2008年奥运会音乐总监,且有三十余年旅法经历。这在国外久了之人,应该是说话比较直接坦率的吧。读后确感如此,更多的是对音乐对作曲的理解。略述一下。作者北京人士,约七十余岁,从小读音乐附中,文革后进入北京音乐最高学府修作曲。又于1984年左右赴法读硕士博士,绵延在那里三十几年。他在法国师名师,也得到一些贵人相助,[
阅读全文]
近日,喜静,做选择题时都是选静呆着看书这种。所看之书基本是人物传记,倒是在平淡中“经历别人一生的不平淡”,颇为有味。其一,是靳羽西女士的自传,(她,自成先锋)。约出版于2022年,靳女士在中国颇为有名,她制作的(看东方)(世界之窗)系列节目,曾影响过改开后的一代人。故她的履历还是想了解一下的。总体印象,靳女士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阅读全文]
最近看了两本书;一是纽约记者出身,在纽约曼岛常住七十年多年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写的(纽约下城);另一个是华三代出生于布鲁克林,在纽约华埠长大,做了九年黑帮,后又做了二十一年警察的MrMoy(blacktoblue)回忆录。他们都对纽约下城很熟悉,确实不一样的熟悉(从地段儿,到人群)。两厢比较,颇有意思。小述一下。
(纽约下城)是中国出版的中文翻译版,作者是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