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的世界里大概没有其他名字比“凯利”和“柏金”更出名的了。相比起这两个价格高昂,物欲世界顶级目标的表象,我更感兴趣了解赋予这两款背包名字的两个女人的故事。今天先写完凯利,简.柏金待续...
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 既是妥妥的白富美,也是家中的丑小鸭;既凭着老天眷顾的绝世容颜,也靠着自信与坚持才自我成就;既是万众瞩目的明星/王妃,也是左右为难,事事难两全的寻常人生
格蕾丝1929年出生在费城最富有的家庭之一,是“衔着银勺出生”的范本。她爸爸约翰.凯利(John Kelly)是当时美国东海岸最大的建筑公司老板。财富除外,John在当地的政界也颇有影响,曾参加费城市长选举,以微小劣势落选。格蕾丝的妈妈玛格丽特(Margaret)是德国后裔,典型日耳曼美人的模样,五官秀美,轮廓深邃。
格蕾丝的父母还不仅仅是普通的有钱人。创业之前,John是世界一流的赛艇选手,曾代表美国队拿了三块奥运会赛艇金牌。Margaret虽然没有奥运金牌的记录,但年轻时是专业游泳运动员,后来成为宾大聘请的第一名女体育教师。父母双方势均力敌,都是强势好胜,充满斗志、奋勇拼搏的类型。
John Kelly年轻时
Margaret和四个孩子 - 最右边是格蕾丝
格蕾丝在家中四个孩子里排行第三,前面一姐一哥,后面有个妹妹。自小格蕾丝就是家里最不被重视的孩子。大姐Peggy聪慧好强,是爸妈的翻版,爸爸的掌上明珠,老二Kell是唯一的男孩,自然得到与众不同的关注。最小的妹妹Lizzie因为是老幺,同时又活泼外向备受宠爱。相比之下,格蕾丝安静,没有体育天赋,最不像凯利家的孩子。她也是四个孩子中身体最弱的- 童年开始长期被鼻窦炎和哮喘困扰。虽说不至于卧病在床,但和其它几个精力充沛,飞扬跳脱的姐妹相比,她是父母眼中的另类,是最不被看好,不被重视的那一个。格蕾丝后来回忆小时候兄弟姊妹相处时说过“我们每件事都要争– 争父母的欢心”。她后面没说出来的应该是大多数时候她都是输掉的那一个。
童年时期,格蕾丝有一次被比她小4岁的妹妹锁在壁柜里好几个小时。她的反应是没有任何反应– 她一声不发,坐在黑暗里玩她的洋娃娃,直到找她的人打开壁柜。妹妹Lizzie后来说到这件事,说姐姐“似乎生就有家里其他人不具备的宁静平和”。格蕾丝一生无论是在她好莱坞玉女时代,还是后来摩纳哥王妃,无数的人,和她妹妹一样都用serene/ serenity来形容她。谁又知道这样的平和宁静是不是因为发泄情绪又如何得来的教训?Serenity在英文里,当首字母S大写时常常用在皇室成员身上表尊称- 谁又知道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暗示。
童年被忽视的经历往往让人成年后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低自尊,自暴自弃,放任自我。如果出生在富豪家庭那走上吃喝享乐无所事事的富二代之路更是顺理成章。要么呢就是过激性地拼搏,拼尽一生最终是为了在他人(尤其是父母)面前挣个说法。格蕾丝更多是第二种,但她的拼搏从来都藏在她冰山美人的外表下。再怎样的离经叛道,艰难曲折,格蕾丝始终保持了平静淡定,高贵优雅的外表。就从这一点来讲,在嫁给雷尼尔三世之前,她其实已经是个王妃了。
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外表之下,格蕾丝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从来都不会因为世俗,传统,或他人轻易动摇。她第一次对生活中权威的公开挑战是在18岁那年。格蕾丝高中毕业后想去美国戏剧艺术学院(American Academyof Dramatic Arts)念书,做演员。她爸爸非常反对– 他对演员这个职业嗤之以鼻,认为表演比起做比皮肉生意好不了多少。尽管如此,那个从来都温顺柔和的二女儿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纽约,并且靠自己课余做广告模特支付了自己的学费– 格蕾丝拍香皂,香烟等等广告,每周能赚$400,在四十年代末对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来说是很高的收入,足以让她过上财务自由的小资生活。格蕾丝的这次离家是她非凡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多年后,她哥哥说“她很早就离家了,我们其它几个都没能做到”,语气中不是没有羡慕,遗憾和感慨的。是啊,谁都没有想到那个安静不起眼的凯利家二女儿就此从费城去到了纽约,然后登上百老汇舞台,并在短短几年后成为全美国最家喻户晓的明星(五十年代中期,无数的橱窗模特都是按照格蕾丝的样子做的),然后又在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转身抛下好莱坞的万丈繁华和荣光,披婚纱,戴皇冠,变成了后人口中的“格蕾丝王妃”。
格蕾丝美,但人间从不缺美人,尤其在坐标百老汇这块地方。她精致的面庞并没能一帆风顺地开启美国的戏剧圣地,没有人铺下红毯,洒满花瓣期待她的走来。格蕾丝早年的演绎经历不是传奇,而是正好相反的,一个年轻演员的平凡奋斗故事。
格蕾丝在纽约上学期间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演出,但很快她自己,导演,还有观众就发现她作为演员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她的声音太高,声线太平(和她年幼时长期有鼻窦炎和哮喘有关),因此她台词表现力大受影响。为了克服这个弱点,格蕾丝私下花了大量时间做各种声音训练,甚至把晾衣夹夹在鼻子上来让自己的声音变得低沉有力度。长期努力的结果让她能够人为地压低嗓音发声,让她声音听起来有轻缓的起伏。即便如此她的声音依然不如其他人的更有变现力和张力,她在整个演员生涯中一直为此挣扎。但这些努力对她的发声有所改善,至少让她有了可以去好莱坞试镜的机会。
格蕾丝的第一个百老汇角色 - 舞台剧《父亲》
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毕业后的两三年,格蕾丝参演了多部电视节目和电视剧- 50年代,电视在美国大规模普及,是当时最主要的大众媒介。格蕾丝也开始在电影中露面。在这期间她出演了美国最出名的西部片之一-《正午》(HighNoon)。这部影片最终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4项获奖(最佳男主,最佳剪辑,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作曲)。影片的导演和男主都是当时美国影界大腕级人物– 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和贾利.古柏(GaryCooper)。黄金拍档没有捧红格蕾丝,影片的成功也没有让她迷失自我。格蕾丝对自己第一次的女主戏表演甚为不满,她后来谈到当年的表现时说“我爱这部电影,每一分钟都完美,除了妻子的角色(她所扮演的)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拍完后我第一时间离开了好莱坞,我对自己说直到我可以完美胜任我的角色,我不会再回来”。回到纽约后,格蕾丝立马开始找了私教继续学表演,她对她的职业素养极其认真,她的目标是要做个被好莱坞尊重的演员。
《正午》 - 和贾利.古柏
镜头偏爱的五官,与众不同的沉静内敛的气质,和对自我的笃定和坚持,23岁的格蕾丝站在命运之门的密室中。无论哪一扇门开启,她都已经准备完全。不久之后,一个名叫希区柯克的英国导演上前打开了其中的一扇门。
1952年,格蕾丝参加了一部叫“出租车”(Taxi)的电影试镜。第二年,希区柯克正在物色他下一步戏的女主,看了格蕾丝的《出租车》试镜片后评价说“从中能看出格蕾丝自我控制的潜力”,吸引希区柯克的还有格蕾丝身上“性感的优雅”(sexualelegance)。希区柯克在筹拍的电影是《电影谋杀案》,他长期合作的缪斯– 英格丽.褒曼刚刚因为和已婚意大利导演罗塞里尼的绯闻逃离美国去了意大利。格蕾丝正好填补上。在1953– 1955三年间,格蕾丝和希区柯克合作了三部电影–《电话谋杀案》,《后窗》,《捉贼记》,三部都是悬念大师皇冠上的珍珠,也永久地塑造了格蕾丝最经典的银屏形象–高贵典雅,带着几分脆弱的外表和神秘难测的个性。希区柯克,和所有伟大的导演一样目光如炬,洞见人心,面对23岁的格蕾丝,除了那张镜头钟爱的面孔,这位大师看到她的传统教养,自重身份,决心和毅力,也看到她的敏感羞怯,自我怀疑,困惑和脆弱。这一切综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奇妙的性感让希区柯克着迷,他同时也相信会让其它男人着迷。有评价说格蕾丝体现了希区柯克电影理想里最完美的女主- 有头脑,有品味,有心机,性感而克制。我觉得他在23岁的格蕾丝身上看到了他理想女主的雏形,然后在他们合作的三部影片里用台词,动作,镜头一一雕琢,慢慢打造。一个故事里没有机遇,便不成其为传奇。希区柯克的发掘是格蕾丝人生到目前为止最难得的机遇。但如果没有当年有勇气离开家前往纽约的格蕾丝,没有为演员的理想坚持努力的格蕾丝,也就没有希区柯克的格蕾丝。
《电话谋杀案》- 和雷.米兰德
《后窗》
《捉贼记》- 和加里.格兰特
和希区柯克,吉米.斯图尔特在《后窗》片场
格蕾丝很珍视她的事业,她像一个用心的园丁,修枝除草悉心打理自己的演艺生涯。她在1952年,万般犹豫之后和米高梅签了7年的合同。50年代制片厂和演员之间签订的大都是一边倒的“不平等条约”,尤其对格蕾丝这样的新人。她签约的主要动机是想出演大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在筹备的《红尘》这部影片。吸引格蕾丝的除了名导演,还有出演男主的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和去非洲拍摄的机会。低薪,长期合同,格蕾丝都认了,但她坚持在合同中加入了允许她每两年能有一年居住在纽约,并且有一段休息时间能不拍公司的戏。这样她就可以有机会回百老汇表演她一直钟爱舞台剧,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并不只是要成为一个电影明星。
虽然有合约在身,格蕾丝从来没有因此轻易让米高梅掌控她的发展。从一开始,她就不认可公司给她的外形打造– 那个年代流行浓妆,但格蕾丝一直坚持无论电影内外,她只接受最大限度保持本来面目的自然淡妆– 这一决定成为她一生的时尚标志之一,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品味。对于角色的选择,格蕾丝坚决不出演公司指派,但她自己不认可的角色,这在那个年代是闻所未闻的,她也因此被公司雪藏。从她1952年签约米高梅到她1956年终止演员生涯不到5年的时间,格蕾丝一共拍了9部电影,其中5部都和米高梅无关– 米高梅把这个不听指挥的演员外借给其它电影公司拍戏收取费用。这5部电影让她赢得两座奥斯卡,两座金球奖,和三座纽约影评人奖,从此可见她的眼光和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精准操作。
这样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演艺事业在1956年4月戛然而止– 4月19号,在2千媒体人眼前,在3千万人的电视屏幕前,格蕾丝披婚纱,戴皇冠,携手摩纳哥亲王雷尼尔三世从好莱坞明星凯利小姐正式改称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和雷尼尔三世一年前在戛纳电影节上相遇。现世的王子和故事里的公主(格蕾丝当时刚刚决定出演《天鹅》一片中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一角)就此相识相恋。在雷尼尔三世之前,格蕾丝有过男友,还一度和时装设计师奥莱格.卡西尼(Oleg Cassini,杰奎琳.肯尼迪的专用设计师)订婚。格蕾丝还曾和多个合作的男演员传出绯闻。对方大多是比他大很多的好莱坞一线明星,包括贾利.古柏《正午》,克拉克.盖博《红尘》,雷.米兰德《电话谋杀案》,平.克劳斯贝《乡下姑娘》。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充斥着他说和她说的传言。因为多数传闻的男主在当时都是已婚身份,格蕾丝“第三者”的名声一直是她传奇中的污点。但是几乎所有认为她和这些男星有染的人都认可一点– 格蕾丝与他们的交往与名利无关。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格蕾丝不自觉地被年龄接近她父亲而且功成名就的男人吸引是因为潜意识中一直在寻找填补童年时期缺失的父爱和关注。
格蕾丝即便不嫁给雷尼尔三世,她也一定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嫁给一个合适的人。格蕾丝说过她绝不要做一个终老于好莱坞的红颜。关于格蕾丝和雷尼尔的婚姻,《时代》杂志有一句寓意丰富的评论,说两人最终决定结婚的决定“containinga good deal of rational appraisal on both sides”(双方都理智周全地考量过)。这样听上去似乎是在王子公主童话传说的华丽礼服上系上一条实用但掉价的围裙。不过失落的大概只是我们这样的吃瓜群众,格蕾丝以她从小到大的清醒理智,我相信《时代》的评价接近事实。我相信她对雷尼尔三世有感情,同时也相信她被王妃的头衔吸引,我相信她在1956年4月19日走进圣尼可拉斯大教堂时并不只是满怀的玫瑰梦,她对于这一决定后的舍和得都有掂量和权衡。
婚后的格蕾丝曾有数次动心想继续拍电影,包括和希区柯克的再次合作,但最终都无疾而终。各种报道里自然没有详细阐述原因,但字里行间能读出的是以一个王妃的身份再拍电影有太多的顾虑,不论是来自于亲王老公的反对还是无影无形却威力强大的公众舆论,格蕾丝再也没有返回银屏。在她1956年结婚到1982年离世的26年中,格蕾丝以她演员时期表现出来的优秀的自控力,判断,和教养成功地在公众眼前诠释了一个合格的王妃形象,包括为摩纳哥大公国生下继承者。
在格蕾丝第一次怀孕初期,为了隐藏身形,避免媒体干扰,她在公众场合露面时往往拎着一只四四方方的爱马仕单柄手袋遮住腹部。这款提包由此而名声大噪,爱马仕坐享这样梦寐难求的王妃代言,立马把这款包命名为凯利,这个名字一直延用到今天。凯利包今天似乎不如柏金包更流行,但它比后者更代表传统和身份。
格蕾丝成为王妃后的记录和她好莱坞时期相比少很多。《名利场》中一篇关于格蕾丝的专题文章提到格蕾丝婚后曾有一次满眼含泪地和她的朋友哭诉“我知道我余生每一天都会在什么地方”。后来,她知道她当年的一个伴娘那段时间一直住在一间避难所里,她和同一个朋友说起这件事时说“我知道我要说的听上去很糟糕,很不知好歹,但我现在很向往每天早上起来,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日子”。我不会仅以这一段语带不满的话就认为王妃的日子难熬,格蕾丝婚后生活不幸,但王妃生活中有委屈,有遗憾,有她无力改变的现实,就这一点上讲,她的生活和我们无异。
和格蕾丝同时出演她最后一部电影的演员塞莱斯特.霍尔姆(Celest Holm)评价格蕾丝说“她是我在好莱坞见过最不受他人意见左右的女演员。她意志坚定,自我强大,但她总是态度和蔼非常有修养。她清楚地知道她在追随谁的脚步,但最终她更清醒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格蕾丝曾是爸爸妈妈眼中的遗憾,是被不看好的话剧演员,她也曾是万千人的女神和爱豆,是摩纳哥的国家面孔。在这重重身份,万般光影之下她一直都是格蕾丝.凯利,爱她所爱,追求她的追求。传奇只存在在他人的口里,真实的人生,无论繁简,都是梦想与失落,荣誉与心碎交织一体,都是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格蕾丝在1982年9月13日因为车祸死亡,年52岁。
欢迎转发朋友圈,谢谢支持,下周见!
瑞秋穿衣
聊女装服饰搭配,推荐高性价比单品
尤其关注和我同龄的”中年阿姨“
本平台原创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未经授权,谢绝其它公众号,网站转载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