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 柳宗元传 七绝四首

(2020-11-17 04:35:37) 下一个

读 柳宗元传 七绝四首

其一 贬官

莫嗟成败论良贤,逆境能强案自翻。
倘若当时君不贬,后人谁识柳宗元?

其二 罗池庙

卖身奴婢恨家贫,骨肉分离世上亲。
刺史新颁团聚令,罗池庙里柳如神。

其三 换官

绝域蛮方地尽头,八旬老母令儿忧。
世间自有真情在,要用柳州更播州。

其四 托后

为官清正十多年,灵柩还乡叹缺钱。
长子不过三四岁,诗文漫卷未成编。

【笔记】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公元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47岁。因为他是河东人,所以也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旧唐书记载:“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794年(21岁)登进士第。然后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

805年九月,因得罪权贵,被贬为邵州刺史,上任途中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世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亦是其中一司马),时年三十三岁。

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努力读书,写作,写出了不少动人心弦的文章和诗篇。史说:“览之者为之凄恻。”

十年后,按官例移为柳州刺史。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调任播州刺史,诏令下达,柳宗元流着泪说:“禹锡老母八十岁了,他要去蛮荒之地当刺史,那里是西南边疆,万里之遥,老母亲随行是经不起折腾的。假如老母不随行,母子这一别,就可能是永别。我是禹锡的好友,怎忍心看到他这样?” 就写了奏章,恳请圣上将柳州刺史授与刘禹锡,自己前去播州,并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后来任宰相的裴度也为之求情,刘禹锡终于改任连州。

韩愈在 柳子厚墓志铭里,赞扬此事说:士穷时才看得出其节义. 现在一些街坊酒肉朋友,你好我好,吃喝玩乐,誓以生死,绝不相负,简直象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便翻脸不认人,朋友之间落下石,这样的人,到处都是。这些人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如,却还自以为得计。比较一下子厚的高风亮节,惭愧吧。

柳州当地风俗,借钱用子女做抵押,过期不还子女就没入钱主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法,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这个办法被推广到别的州县,免除奴婢身分回家的近千人。后来韩愈在袁州做刺史时,也用同样的方法解救了很多穷人家的孩子。

因为为官清廉,柳州又是荒凉之州,所以柳宗元去世时家境很是凄凉,穷困潦倒,家里人无力把他的灵柩运送回老家。还是其上司观察使裴行立,出钱主持丧事并护送灵柩及其妻儿返回京师,当时人们无不赞赏裴行立的义举。

柳宗元留下二子二女。长子周六仅四岁,次子周七是遗腹子。两个女儿,也未成人。可以想象,他走的时候是多么放心不下。他在柳州的时候,家里人只有表弟卢遵在身边,都是他一手经办丧事,回家后帮助抚养孩子。

当时刘禹锡扶母丧回故乡经过衡阳,柳宗元曾约好到时候亲去衡阳吊唁。刘禹锡到达衡阳时,听报说柳州的人到了,还以为是柳宗元赴约来吊唁,却不知是柳宗元去世的噩耗。把刘禹锡惊的跳起来大哭。给刘禹锡的遗书曰:“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言辞凄惨。柳宗元把所有作品留给刘禹锡,希望他整理编辑成册,还希望刘禹锡能抚养周六。又请刘禹锡通知各处好友,并告诉刘请韩愈写墓志铭。

他所有的嘱托,他的朋友都一一完成。刘禹锡把周六视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把柳宗元的著作整理成集,传于世。

柳宗元逝世后,柳州人为了纪念他,在罗池畔修建了一座柳侯祠,并且在祠后建了衣冠冢,把他当成神来崇拜。现在柳州市有柳宗元纪念馆,内有罗池庙。湖南永州市也有柳子庙和纪念馆。

后代的人把柳宗元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我上中学的时候,课本里学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封建论”等文章。现在小孩都会背他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韩愈在墓志铭里这样说:子厚以前年轻时,勇于作人,不爱惜羽毛,认为功业可立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贬后,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拉一把,因此死在穷乡僻壤。但是如果贬斥时间短,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其文学辞章,必不能下够功夫,因此无疑问不会像现在这样流传于后世。虽使子厚得所愿,一时间当了将军,当了宰相,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别的人。

我看是这样的,如果老天爷多给子厚二十几年寿命,像他的好友刘禹锡那样长寿,说不定即能文章传千古, 又能功名上凌烟。可惜世上罕有两全之事,祗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柳宗元 哭吕衡州诗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