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肇建之时,其初始疆界西至密西西比河,东临大西洋,纵跨北方的缅因州到南方的佐治亚州。对欧洲移民来说,西部广阔的土地几乎是一片空白,充满了神奇而险恶的传说。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怀有宏伟蓝图,梦想着建立一个东起大西洋延西至太平洋的强大美国。
1803 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的领土。这片领土包括密西西比河流西岸的大片土地,即现在的美国中部地区,总面积达 214 万平方公里,使当时的美国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为了促进对这片新领土的开发,并在与欧洲列强争夺太平洋地区中占据主动权,杰斐逊总统组织规划了一次西征探险。
探险家梅利韦瑟·刘易斯和威廉·克拉克在西征途中中,航行在在密苏里河上。 Ed Vebell / Getty Images
杰斐逊亲自挑选了他的年轻秘书梅里韦瑟·刘易斯(Meriwether Lewis)来担任指挥。刘易斯受过良好教育,有军事作战经验,并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他引荐了自己的亲密战友,一位值得信赖、有绘图技能和工程知识的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来协同领导。接着,他们招募了一支多元化队伍,其中包括士兵、猎人和船夫,为穿越未知大陆的艰苦跋涉做好准备。
梅里韦瑟·刘易斯(左)和威廉·克拉克 Jean-Erick PASQUIER / 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1804 年 5 月,探险队从圣路易斯附近出发,驾驶着特制的龙骨船开始沿着密苏里河逆流而上。这段航程对他们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探险队员们要在湍急的河水中逆流航行,穿越复杂多变的河道,忍受恶劣的天气。在许多急流险滩,他们必须上岸拉纤才能推动船只前行。除了艰苦的航行,他们还面临着营养缺乏症和传染病的折磨,以及野兽、蚊虫和荒原环境带来的重重威胁。
刘易斯和克拉克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即宣传美国,告知原住民的各个部落,他们的土地属于“东部的伟大国家”,并试图与他们建立和平与贸易关系。
刘易斯和克拉克“西征探险”的部分路线(红线)。 Wikipedia Images
在今天南达科他州的密苏里河与巴德河交汇处,探险队与苏族战士遭遇。苏族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被称为“密苏里河上的海盗”,向所有途经的人勒索通行费。苏族人感到他们的霸主地位因为刘易斯和克拉克队伍的到来而受到威胁,因此做出了强硬反应。刘易斯和克拉克的人也毫不示弱,双方一度剑拔弩张,但最终苏族因顾及营地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而退让。
这次冲突让刘易斯意识到苏族的力量,并决定与上游部落阿里卡拉族、曼丹族和希达察族等结盟来对抗苏族。
探险队继续向西北行进,来到曼丹族地区,那里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拥有超过 4000 人口。
刘易斯和克拉克的队伍用木材建造了营寨“曼丹堡”,在那里度过了 1804 年至 1805 年的整个冬天。在那几个月里,他们开始了解到原住民部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原先设想的和平相处、公平贸易并不容易实现。两位队长们利用冬天的时间,通过与酋长会面和记录笔记,收集了杰斐逊所需要的关于原住民的风俗文化、部落贸易网络和西部动植物分布等情报。
为了继续西行,刘易斯和克拉克开始招募精通原住民语言的翻译向导,雇用了前来应聘的法裔商人图森·沙博诺,然而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沙博诺的原住民妻子——萨卡加维亚(Sacagawea)。
萨卡加维亚是休休尼族人,从小被其他部落抓走,后来在曼丹村庄长大,会说希达察语和休休尼语。而刘易斯和克拉克明白,在接下来的西行旅途中,他们很可能会需要那些原住民的帮助来获取马匹。
萨卡加维亚带着初生的儿子随队而行,此举有效地向许多充满戒心的部落展现了和平诚意,在探险队遭遇冲突时,常常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化解危机的作用。当远征队急需马匹时,萨卡加维亚幸运地遇到一个休休尼族部落,而部落的酋长竟然是她失散多年的哥哥。这次意外的重逢使探险队能够顺利购得马匹。
萨卡加维亚是西征探险队中唯一的女性。 Patrick Faricy
当刘易斯等人达到勒姆希山口附近时,他们发现航道终止了,眼前是落基山脉的丛山峻岭。在大瀑布前,水路被阻,探险队只得改为陆行。他们用从休休尼族买来的 30匹马,驮上全部物资,开始了艰苦的陆上跋涉。他们顶着酷暑或冰雹,艰难地穿行在布满荆棘的险峻山峦之间。进入九月,当队伍翻越苦根山脉时,天气骤变,暴风雪转瞬即至,使他们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
探险队在罗洛小径上遭遇了噩梦般的经历,在雪山中迷路十多天,饥寒交迫,最终不得不宰杀马匹充饥以求生存。正在危难之际,他们幸遇友善的平头族人。在平头族人的指引下,探险队终于找回正确的方向,继续攀山越岭,向西海岸进发。
探险队穿越落基山脉的情景。 Alfred Russell / Bettmann / Getty Images
在西进途中,探险队又遇到了友好的内兹佩尔塞部落。内兹佩尔塞人帮助他们找到了向西流淌的哥伦比亚河,并传授了独木舟的制作方法。探险队员们乘着小舟,顺流直下,最终于 1805 年 11 月 15 日抵达终点——太平洋。
探险队在现今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边界处建造了克拉特斯营,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阴冷潮湿的冬天。根据他们的旅行日记,从 11 月中旬到次年 3 月中旬的四个月中,只有 6 个日子是晴天。
在此期间,探险队员们遇到了以捕鱼为业的奇努克族和克拉特索普族等“海边部落”,这些部落常在独木舟上活动。由于长期与欧洲商人打交道,他们在贸易上非常精明。刘易斯和克拉克这时已没有商品可用来交易,不得不将制服上的纽扣和个人装饰物剥下来,才能换取生存所需物资。
返程中,刘易斯和克拉克的队伍在双药河一带,遭遇了试图盗马的皮根黑脚族战士。冲突迅速升级,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向对方开火,造成黑脚族人一死一伤。这是探险队在整个西征中,唯一一次最终以武力解决的争端。刘易斯在死者头颈上挂了一枚和平奖章,借此向北部平原部落宣告:我们此行是为了和平,是为了建立北美新秩序。
1806 年 9 月 23 日,刘易斯和克拉克凯旋返回圣路易斯,成为国家英雄。然而,两人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刘易斯受杰斐逊总统任命,担任路易斯安那领地总督。他虽然有西征探险的功绩,却无法适应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既没有争取到盟友,反而树立了诸多政敌。此外,他肩负着整理数百件日记、科学标本和地图,并撰写探险报告的巨大责任,但直到他去世也未曾动笔。他开始酗酒,陷入杰斐逊所说的忧郁症。最终,刘易斯于 1809 年自杀早逝,年仅 34 岁。
克拉克无论在公共服务还是家庭生活中都取得了成功。他先是担任了民兵领导人,后来成又为西部地区的原住民事务监督。他事业有成,影响力颇广,家庭和睦,朋友众多,是当时社会公认的一位成功人士。
原住民翻译萨卡加维亚缺乏详细历史记录。有报道说,1811 年她曾生活在圣路易斯;1812 年,她沿河前往北达科他州的曼丹族地区,在那里因患伤寒病而去世。
刘易斯和克拉克的西征记录,特别是其中关于地理、动植物和原住民的详细信息,为美国向西拓展及后来的繁荣注入了动力。与此同时,这次探险也开启了美国政府与原住民之间充满冲突与悲剧的新篇章。
刘易斯和克拉克成功完成西征以后,数百万美国人开始向西迁移,寻找新的机会。 Illustration by GraphicaArtis / Getty Images
参考文献: 1. Ken Burns's 1997, Lewis & Clark: The True Story of America’s Greatest Expedition Documentary; 2. Wikipedia, Lewis & Clark: The Journey of the Corps of Discovery; 3. Lewis & Clark: Explorers of the New Frontier, Full Documentary & Biography, https://www.biograph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