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散记

美酒饮教微醉后, 好花刚到半开时.
正文

太极散记之三:太极拳之阴阳 (下)

(2020-08-12 22:11:41) 下一个

接着上篇讲下去。“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这四句,都是值得深思。第一句说的是人要像称,或者更像天平称,也就是说除了主干不偏,手脚都要互相协调而动,要协调而动,就要有基本间架,好像天平。当天平的一头被压,另一头就要抬起。人亦如此,只不过手臂不是笔直的而已,但做到节节贯穿,躯干可以倾斜如吴式太极,但只要不被压扁,就能保持间架. 努力做到身上有一点受力,必有在身的另一点反应,受力点是阴,另一个发力点是阳。 太极图的阴阳都被外面一个大圆圈包着, 人身上的阴阳变化也是受肉体的限制,身体就是这个大圈。力不能出圈才能被利用转回去,力如果脱离了大圈,就回不来了。 太极推手训练要有这个阴阳变化的概念和反应,直到受力点的压迫转化变成发力点的动力之一。一旦最后发力出自己身圈,而对方也化不了,转不回来,两个人组成的大太极圈就破了,推手到这里就不能继续了。所以推手训练不必注重如何最后把对方打成如何,而是如何把对方的压迫攻击在自己身上转化,身体就是应付对方消耗对方的空间,等到练熟“化即是打”,自然会有打即是化的出现,因为你已经可以很快看出对方缺点,直接打击。

太极拳的间架,是靠打拳磨练出来,就像意拳的间架靠站桩得来,各家各练。所谓间架就是身体筋骨肉互相牵制后得到的固定结构,这个结构既要让身体保持相对稳定,又要能随时发力打击对方。有点像打高尔夫球,打高尔夫其实就只有一个旋转动作,但是身体上下的间架要练了又练,甚至有人练一生都不满意。太极拳比高尔夫要复杂多了,而且是动态,练出这个间架是一个瓶颈。学太极拳的没有不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做到头身腰胯腿恰到好处却周身一家。拿蛇来比喻,就是节节贯穿,一路传递,不能断环。没有了身上的间架,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建议初学者一定要从“周身一家”四字入手,参透自身,才能打开太极大门。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人如何能活如车轮? 人身上有几个车轮?左右各一个还是独轮?腰上是平放的轮还是竖立起来的轮?其实都不必深究,但要抓住关键字”活“! 人全体要活,是三维转动的活,而且因为转动的活,受的力才能转一圈送回去。推手以前叫打轮,就是这么朴素。 但活不能“零碎动”,任何局部的滑动转动,如果没有成为脊椎运动的一部分,必将卡死在局部,必然无法最后转化成“阳”而打击对方。所以如何练活就是太极拳的另一个要解决的瓶颈,各家各练。吴家太极拳专门编的十三式就是为了练活。但任何部位的化解运动都要练化到脊椎运动中,再加上腰胯的转动,上下,和开合,从粗到精,这就是所谓难练的身法。人在维持身体间架的前提之下,训练出肌肉筋骨的整体反应成为先化后发的阴阳变化,这是太极推手训练的一个有别于其他拳术的基本点。它的本质就是把后天刻意的先化后打过程融入变成身体的先天反应中,也就是把人的天然蛮力第一对抗反应转化掉了。

“偏沉则随”是说在这样的推手运动中,人要特别注意对方偏沉的时候,我一定要随,不要反向顶抗,要在随中找机会绕出来。”双重则滞“是说自己要特别注意避免双重,因为人的天平称的阴阳反应功能在双重中就慢了。  一旦双重,必有顶抗,所以“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接着经典不厌其烦,再次提出“随”的两种表现:粘和走。粘和走是一样目的: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但粘主要是我粘住对方带着他走,老前辈说粘好像贴邮票一样,信封虽大,小小邮票才是最重要。 走却是跟着对方走,他觉得他是主动强势的,那我就先跟一小段,这叫走。 所以以前老辈推手叫走劲,表示大家轻松的来,互相都是跟着对方而不加额外的发劲。 所以不管是在我主动粘还是被动走,要“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但不要忘了这样的目的还为了把化劲的“阴性”过程变成为自己一个准备过程,最终达到打击对方的“阳”。所谓“阴阳相济”四字是精简到极致的诀,推手能练到这个地步就可以说具备了太极拳的特征,这样的身体运动和反应“方为懂劲”。所以一切不讲究阴阳变化,最终无法完成阴阳相济这个终极目标的冒名太极训练都是不符合太极拳的造拳本意。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这一句是说一旦身体本能反应在训练下被改变,接下来练的东西就靠自己了。听劲功夫可以越练越细,甚至听出对方呼吸。打击的时间和角度也可以越练越准,但这些都不用解释,因为后面的功夫每个个体都不一样,好像杨澄甫,吴鉴泉,郝月如都是同时代人,都是一代大师,虽拳形不同,性格相异,太极本质完全一致。 

最后经典加一句警告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再次强调“舍己从人”这个太极拳训练最关键的,必须改变的人体第一反应。没有这前半段的成功,后面不肯靠太极拳打击人。 再次以蛇为比喻,蛇头如果没有躲开第一次攻击,它就回不来,就咬不到对方。舍己从人是假的从人,实在是为了打人。只是打人谁都会,而且千变万化,不用经典来说了。“舍近求远”四字好像出现在这里很突兀。其实不然,太极拳是近身术,舍己从人一步就是为了靠近对方,所以练习中要研究如何在舍己从人这一步转化中先做“擎起彼身借彼力”, 再到“引到身前劲始蓄”,这样才能近身打击,而不是舍近去打远端。这些练习都不是粗活,都是神经练到一定敏感度,身体协调度很好后的研究。学者真是不可不详辨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