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全球第一大“杀手”,谁都不想被它盯上。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或者听医生的建议,每天服用一片他汀类药物来降低风险。
然而,这套说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位美国长寿医生——Ancel Keys。他是一位诚实、有才华、受人尊敬的医生,他的研究结论是:摄入过多脂肪和胆固醇会提高血液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脏病风险。这个观点一度让全世界都深信不疑。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研究最初收集了 22 个国家 的数据,却只选取了其中 7 个国家 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剩下的 15 个国家的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脂肪—胆固醇—心脏病”关联,于是被他排除在外。
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吃胆固醇真的会提高血液胆固醇水平,从而诱发心脏病吗?
更耐人寻味的是,过去我们被告知,如果总胆固醇高于 300 就需要控制;后来标准降到 250,再到 240,如今只要 200 就被建议服药。这些标准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由大型制药公司资助的研究机构。谁才是最终的受益者,不难想象。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它参与细胞膜的构成、激素的合成,以及维生素 D 的生成。没有胆固醇,我们根本无法生存。
研究发现,人体大部分胆固醇是自己合成的,只有一小部分来自食物。换句话说,即使你完全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身体也会自动制造胆固醇来维持生命所需。
那为什么还会有“高胆固醇=高风险”这种说法呢?一方面,的确有部分人群(比如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会因为胆固醇水平过高而增加心脏病风险;但另一方面,大量研究显示,大多数人血液中的胆固醇与饮食中的胆固醇关系并不大。真正让心脏病风险增加的,可能是慢性炎症、血管损伤、高血压、吸烟、缺乏运动等综合因素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 LDL 胆固醇,但降低 LDL 并不一定等于降低死亡率或心脏病发作率,尤其是在低风险人群中。部分研究指出,他汀在某些人群中的绝对获益有限,却可能带来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糖尿病风险增加等副作用。有高达5%的患者有副作用(这个s医药公司支持的研究机构得出的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实际比例要高)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胆固醇必吃药”的一刀切做法。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已有心脏病史的人),他汀是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低风险人群,更重要的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
心脏病确实是威胁我们健康的第一杀手,降低风险非常重要。对于已经有心脏病或高风险的人来说,他汀类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生命。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盲目依赖降胆固醇药物,可能既没有必要,也会带来副作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体重、戒烟限酒。
高血压(指原发性)真实的原因,是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障碍(能量产生下降,也可由细胞的生理性衰老所致),导致血液无法被输送至心脑重要器官乃至全身,因之,人体交感神经系统作出代偿性的反应——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降压药却抑制了这种人体的自救反应,导致心脏负担更为加重。
尽管美国人降压药越吃越多,但数据触目惊心——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心力衰竭(占所有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5%)的死亡人数上升了惊人的30%——由82人/十万人口,上升至106人。
我感觉美国人没少干这种缺德事!
///////////////////
更耐人寻味的是,过去我们被告知,如果总胆固醇高于 300 就需要控制;后来标准降到 250,再到 240,如今只要 200 就被建议服药。这些标准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由大型制药公司资助的研究机构。谁才是最终的受益者,不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