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读《秋思》诗一首

(2025-10-23 18:45:16) 下一个
读马致远《秋思》诗一首
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元曲小令中千古传诵的绝唱。
全文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白话文翻译
 
【逐句翻译】
 
· 枯藤老树昏鸦
  ·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苍老的树木,黄昏归巢的乌鸦在枝头啼鸣。
· 小桥流水人家
  · 一座小桥横跨在潺潺的溪流上,旁边是几户幽静的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在一条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中,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
· 夕阳西下
  · 残阳正从西方缓缓落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那个肝肠寸断、思乡情切的游子,还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天涯尽头。
作品赏析
 
这首小令的艺术成就极高,其魅力主要在于:
 
1. 意象的密集与组合
   开头三句,连续铺陈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中间没有任何动词或关联词连接,却通过游子的视线和情感,自然地将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深秋黄昏行旅图。画面感极强,如同中国传统的写意画。
2. 情景的对比与反衬
   · 第一组对比(哀景与哀景):“枯藤、老树、昏鸦”与“古道、西风、瘦马”共同营造了萧瑟、凄凉、疲惫的意境。
   · 第二组对比(哀景与乐景):中间的“小桥流水人家”显得格外幽静、安宁、温暖。这看似闲适的“家”的场景,与游子自身的“漂泊”形成了尖锐对比,非但没有带来慰藉,反而强烈地刺激了他的思乡之情,让他更感孤独和断肠。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效果倍增。
3. 情感的层层递进与爆发
   前三句是冷静的景物铺陈,如同镜头缓缓扫过。到“夕阳西下”,为整个画面涂抹上最后一片惨淡的余晖,也将悲凉的气氛推到顶点。在此情此景下,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如同一声无法抑制的叹息,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所有景物的情感都找到了归宿——那个漂泊“天涯”的“断肠人”。
 
这首小令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触动所有游子心弦的图景,将景与情完美融合,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高境界。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