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啥是朋友

(2022-11-03 16:24:57) 下一个
 
 
啥是朋友
昨天看了贾平凹一篇关於朋友的文章。很有意思,他把朋友分为两类: "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人家给我办过事,比如买了煤,把煤一块块搬上楼,家里人病了,帮我找车送医院,托人介绍孩子入托。做为回报我也替人家办过事,写一幅字让他去巴结他的領导,画一张画让他去银行打通贷款关结。另一种朋友是精神交流型,具体事都不干,只有一張八哥嘴,在一块儿谈文道艺,吃茶聊天。"
大师就是大师,撒下天罗地网,让天下千百种朋友无一漏网地纳入其中,人们可以对号入座,查查自己有那些朋友。
朋友表明的是人和人的一种关係。在家庭内有夫妻关係、父子关係,兄妹关係等;在社会上有更复杂的关係,如上下级关係、工作关係、师徒关係,师生关係、以及朋友关係等等。应该说除了朋友其它关係都是宿命的,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改变不了什么,你是下级就是下级,不用努力争取。只有朋友关係不是天生而是后生的,是人和人心灵过往的产物。人家給你往楼上扛煤汽罐,是学雷锋吗?他怎么不给别人扛呢?还不是因为你们有过感情投资吗?
現代人常常把朋友的含意随便扩大化了: 小区里見面点过头的,也視为朋友,在厕所里一块儿站着撒过尿的,只因多说了一句話,投了脾气立即留下今后近一步联系的电話。八十年代初期朋友成了路子的代名词,动不动就是 "有事跟哥说.'' 然后就是我那里那里有朋友,或我朋友他爹是誰是誰。那几年誰嘴头上的朋友越多表示他的人力资源越多,路子越野,也就越受人尊重。后來朋友代替了同志,变成了打招乎的用语,再后來又演变或师父,老师。
人们终于认识到朋友叫的太泛,於是又把它进一步人性化,创造了更多的词汇,如战友、难友、工友、校友、室友、网友、牌友、酒友、旅友等等。相比英美人,他们感情比较粗糙,除了'friend '之外頂多还有个buddy或 pal. ,而且十分吝啬如果是同事就用colleague绝不勉强称为friend,見面只点头Hi一声的叫 nodding acquaintance即只有点头之交的熟人。打招乎也很简单"Hello, there!就足够了。我们造了这么多个友,其实那个友只表示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和友的含意沾不上边。如果想表达准确一点,含畜一些可说 " 我有一个关係不错的老同学、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如何如何,虽然比称朋友降了一级,但听起來更显得诚实親切。
要做真正的好朋友怎么称乎並不重要,叫知已、好哥们、老铁、老交、闺蜜都可以。A rose is a rose, whatever you call it, it smells sweet just the same.
要做朋友,就要做朋友的事,光学巧八哥不行,还要有实际的帮助,要'礼尚往来',要知恩图报。你替我劈柴,我替你摇煤球。更主要的是真心相对,坦诚相見,不可口头上亲亲热热,心里高筑防护墙,要忧朋友之所忧,乐朋友乐之乐。
当然交朋友也不能太刻薄,完美无缺的朋友是没有的。我再引上贾平凹一句話: "...... 然而我还是要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孤独的灵魂在空蕩的天空中游弋,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ugan 回复 悄悄话 在西方,没太多朋友也可以。有教会。如今购物有快递,搬家有搬家公司。还有市免费咨询,专业指导走出困境。想聊天,听自媒体,有互动的,想安静,关机。都可以了。
居北飞雁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