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的抗战史研究和事实评论

为受过国家教育的中国人写作的内容。属于在大陆不能发表,遭到封印的学术研究。内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据的事实。一般人并不易懂。
正文

日军的狼牙山作战要图分析

(2020-04-21 14:27:24) 下一个

 此次发现的日军狼牙山作战新史料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有关作战过程的记录。此部分战斗内容在《步兵第百十联队史》中,曾有过摘要叙述。此次发现,不过是寻找到史料原版,能成为联队史记录内容的佐证材料。

       重要的史料是以下这张有关狼牙山作战的附录要图。可以说至今,在日中双方的狼牙山战斗记录中,都没有出现有过当时描绘的战斗要图。特别是八路军方面的战斗细节的描述,都是凭口述内容的还原,不仅多有矛盾可疑处,内容还随者叙述者,时代,不断在更新,变化。很难称其为历史记录。但此图可以说是唯一的,当时留下的战斗要图。不仅可以了解日军狼牙山作战的部署,还能澄清很多至今有争议的事实。所以对百般重视狼牙山战斗的共产党方面来说,这张要图也是一个贵重的历史见证人。


对原图的注释图(彩色部分为笔者注)

谷歌earth3D立体图

笔者用腾讯地形图作成的战斗部署还原
以上出示的三种地图,都标志的是同一地点。第三图地形比较易读,所以笔者把第一图的内容在此图也进行了还原。从中可读出不少重要作战情报。以下是笔者对日军作战要图记录内容的解释。(敌,我称呼等,按地图内容进行)

此日日军出动部队,为第110联队(水上大佐)第三大队(山崎少佐)一部(约两中队弱)。作战目的是根据“棋盘坨附近有少数残敌活动”的敌情情报,试图将此敌包围,并赶上棋盘坨歼灭。

出于此作战目的,9月25日晨6时,大队从根据地管头(西南方约7公里处)出发,对棋盘坨高地(970M)布置了四面包围的阵势。具体部署如下:

1.北方迂回队为第11中队,从棋盘坨北方河床道路迂回到棋盘坨东北(现老庙台附近)附近谷地,欲堵住敌向东(北)方的退路(按八路军资料(纪念馆战斗示意图),此为八路军主力撤退方向)。

2.南方迂回部队,为大队本部,和第九中队右翼的北川小队,从管头出发后向东前进,进入狼牙山南方,东,西水村一带高地,企图封锁阻止敌下棋盘坨(唯一道路)。大队本部设于棋盘坨东南方高地(现东景区一带),在此指挥战斗,并从东南方阻止敌进路。

3.担当攻击作战的是第九中队有冈小队(两分队,约20名),先北进后,沿山脊从西方向棋盘坨西方高地接近。准备从西北方接近棋盘坨,此为大队攻击部署。考虑从西北接近的理由一是距离较短,二是沿山脊容易接近。

4.战斗过程:有冈小队两分队20名,0830到达山脊中腹时,首先发现棋盘坨西方高地(标高840M),敌十余名身影。遂沿山脊分两路前进,企图先攻击此敌占领棋盘坨西方高地。但敌并未应战,攀登峭壁岩石退向棋盘坨顶峰。有冈小队到达,占领西方高地后,遭到来自东方棋盘坨顶峰(970M)约20名敌的轻机枪猛射(俯射)。有冈少尉命令一分队以轻机枪于此处(840高地)牵制,掩护,自己带领另一分队10名,从南方攀登迂回,利用岩荫隐蔽接近棋盘坨东南角岩下,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敌面前。经手榴弹战后,1040突入棋盘坨敌阵地。战斗结果,20敌或坠崖,或倒毙全灭。日军方面轻伤一名(长尾一等兵)。

       从以上日军第三大队部署看,棋盘坨战斗,属于一次小规模的残敌搜索行动(如前战略综述,此时整个扫荡已进入收尾阶段,参战各部队,已返回原驻地),企图将敌情报告中出现的“棋盘坨附近少数之敌”包围歼灭。因为在攻击前已确认了棋盘坨一带活动之敌数不多,战斗开始前也目视到山顶之敌为十数名,所以棋盘坨攻击战斗中,仅出动了一小队(20名)。其余各队,都在指定包围地点的棋盘坨东北,东南,南方待机。

        此日第三大队出动部队全体,也仅约两中队主力各一部,推测最大约200余名,也没有携带重武器的记录。所以日军出动数千名,进行大规模围剿,五壮士为掩护军,民撤退,把日军主力引上棋盘坨绝路的说法,从日军作战记录分析,并不是事实。

        另外,从行动部署也可看出,日军出动的部队,是常驻管头的第110联队第三大队,并不是不熟地理的初次扫荡,相反,早已熟知狼牙山一带地形和八路军动态。同联队第二大队,在两周前9月11日,在狼牙山同地区有过一次出动重机枪的较大规模战斗,还出过战死一名的损失记录。成为“攻坚勇士”的有冈少尉本人,也曾在一个月前8月25日,与所在大队在同地区的“于河”(干河,现甘河),北娄山一带参加过大型剿灭作战。此战,第110联队倾巢出动。目的是袭击消灭杨成武一分区司令部之敌800余名(结果称敌溃逃)。有冈在此战斗中同样留下过战功[1](第三大队无战死者)。所以,如上述日军的包围部署一样,有地理知识和数次扫荡作战经验的日军,9月25日的狼牙山作战时曾有周密计划,提前布置好包围圈。并不会像五壮士的革命故事中描写的那样,在八路军少数部队引诱下,踏上死路,将主力部队全部送上了棋盘坨。

    

[1] 见战功史料前半,《8月25日河北省易县于河附近战斗》和《步兵第百十联队史》302页以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