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
正文

出刀

(2020-03-01 06:41:32) 下一个
 
艾伦入鞘手中的左手刀,将刀匣合好。
小个子艾伦是个左撇子,左手刀为主刀,重19公斤,右手刀为副刀,重12公斤。
刚入战队,艾伦还略显沉默,虽然他自认为是个开朗的人。这从他对战的表现可以看出,艾伦出刀时,总是伴随着低沉的怒吼,所不同的是,出刀越重,吼声却越低,那嘹亮的第一声长啸,仅仅是礼貌地向对手知会,我出刀了!
战队中已有一日本武士,暗夜狂刀,为人甚为冷漠。暗夜背负太刀,腰配胁差,亦属于双刀打法。
艾伦曾在战斗中,领略过暗夜的身手,身形快,出刀猛,退守迅速,是个难得的奇兵。搞不懂的是,队中已有刀客,队长为何又专门把他请来?
除一般对手外,眼镜蛇军团有一支由特种兵组成的高手团,其中之一就是由日本武士组成的刀手课,主要有邪甲士和风蝰蛇。
邪甲士执两米配长柄的野太刀,刀长力猛,并有绝手转轮刀法伤害极大。风蝰蛇擅长飞镖、瞬移斩和重斩,是个强劲的对手。
接受任命时,艾伦已被告知,对手中有同类的刀客,因此艾伦已做了充分的研究。
古代最有名的刀剑分别来自伊朗、日本和马来西亚,其中伊朗的大马士革刀是骑兵用刀,马来西亚的暗光花纹钢刀适合暗杀及突袭,而日本武士刀则是最佳的步兵用刀
日本武士刀的优点是同时拥有砍劈和直刺的威力,由于日本人体型较矮小,单手使剑的力量不足,因此武士刀是双手持刀,威力及挥刀的速度都远胜单手刀剑,而强大的威力又足以弥补其灵活度较差的缺点。
此外,武士刀的冶钢技术也使其威力更加提高,日本人把中国发明的折叠钢技术发挥到极致,顶尖的武士刀刀身都是由几百层软硬钢铁交叠打造的,这种做法可以兼顾刀身的硬度和韧度,而刀刃则是采用最硬的高碳钢,确保其锋利无比,这种刀身和刀刃分别打造的做法称为“夹钢”或“包钢”技术。甚至到了二十世纪,还很少有刀具能够达到古代武士刀的硬度和锋利度。
可见,武士刀兼顾了直剑的刺击能力和弯刀的砍劈威力,而无比的锋锐又确保它和别的兵器相碰时大占便宜,较轻的重量又使武士刀对上重型兵器时拥有速度优势。
至于长度问题,其实日本武士刀依照长度分为很多种,有两米左右的、战场专用的野太刀,一米左右的太刀,70-80公分左右的打刀,直到单手使用的短刀“胁差”等,而日本武士通常随身带着三把长短不同的武士刀,因此长度根本不是问题。
作为业中高手,艾伦也知道日本刀来源于唐大刀,所以和唐大刀有着相同的毛病。成本高且寿命非常短,往往一场战斗都没有打完刀就坏了,而且这个问题在唐代以后随着军队金属甲衣增多而更加突出。最后终于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至于日本,那是由于他们一直用植物作为盔甲的原因。日本武士刀是1米长,太长了砍起来移动的幅度会非常大且单手无法平衡,日本刀虽快但只适合单打独斗,最多也就是用于小规模冲突,这和日本是岛国冲突规模相对较小有一定的关系,在真正的战场上日本刀并不实用,要想保命,还是得使重刀。 
日本刀和中国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但是非行家却不容易看出来。那就是中国刀的刀身上有个凹槽,自刀尖以下,顺着刀身延伸到刀把。而日本刀没有。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区别,造就了两种同样是两个刃的武器在续战能力上的极大差距。这个槽多数人叫“血槽”,学名“风刃”。就是这个槽,导致中国刀有两个刃,而日本刀只有一个刃。当刀尖刺入对方身体时,顺着风刃,会带入一些空气,略为知道一些医学的人都知道,若人血管中进入13毫升空气的话,此人必死无疑。因为心脏中有空气的话,会导致心脏跳动时没有血液的流动。也就是说,风刃可以加速人的死亡。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刀身在对方体内时,要想把刀拔出来的话,由于人体的张力,会把刀紧紧夹住,而风刃的作用就是拔刀时,由于风刃的存在而使对方身体内外压力平衡为一个大气压!!也就是可以轻易拔出。而日本刀则不能作到这一点。所以,在对多人的战斗中,中国刀可以刺,而日本刀不能!!如果日本刀刺入对方身体的话,要用很大力气,并且要用脚抵住对方身体,而此时,对方并未完全死去,所以在他拔刀的时候,就会被别人砍杀。
武士刀靠高碳钢加淬火制作的刀刃部分非常锋利,但最怕崩出豁口。虽然可以磨出来,但是对刀的伤害非常大。艾伦知道,日本刀最多能深磨六次。所以一般的日本武士在格斗时都尽量避免刀刃对碰,免得对刀刃造成很大伤害。另一个方面是日本的剑道使用的双手剑法讲究快。为了追求快速点击对手,一般都将刀身重量做得比较轻。同时日本刀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刀柄非常长,远超出双手把持的需要。其作用是为了在双手持刀时依靠杠杆作用,在手部动作不大的情况下,快速将刀头点向对方。对日本剑道不熟悉的对手很难适应这种打法。
日本刀的打法特点就是点击非常快。而且由于是双手持刀,劈砍和格挡力量非常大。但是其上身动作不灵活,尤其是腰部比较僵硬,没有将腿部力量传递上来。其躲闪基本上靠步法的移动和蹲下跳跃。身法比较死板。
艾伦的重刀在对付这种对手时根本没有办法和对方比快,因为重量在那里。所以大刀对付日本刀可以直接照对方的身体斜向劈砍,逼迫对方格挡。由于大刀重量大,在和日本刀碰撞是动能大部分会传递到使用武士刀的对手手上。对方稍有不慎刀就会撒手。当然如果对手的步伐灵活直接从你刀下穿到你身后,顺手再给你个开膛的话,只好叹息技不如人了。所以对付武士刀的话,只会大刀速成法的一招是远远不够的。从对付日本刀的情况来看,朴刀要比大刀效果更好。但是携带太不方便了。
其实在艾伦眼里,武士刀是不太难对付的。他曾经一招就破解了用武士刀的对手。当时他用的也是武士刀,但是是单手持刀。对手的刀一起手,他直接用刀尖追着对手的手走。结果一个回合对手的刀就掉了。
明朝倭寇扰乱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出兵剿灭。初时,倭寇凭藉坚硬锋利的武士刀和不要命的凶狠打法,对明军造成一定冲击。明军有些伤亡,武器也有损坏,明刀硬度不及武士刀,在对击中卷刃了,有的长刀木柄报废。之后戚继光改进了苗刀。
苗刀,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进兵器之一,起源于西汉初年的环首刀类,戚继光将日本刀再改进成为威力更强的苗刀,因此又称“抗倭刀法”。之所以被称为苗刀,据说因其刀身修长形似禾苗。刀长五尺,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
苗刀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在于刀柄和刀刃,苗刀只是稍微带一点弧度,更接近于直刃,而日本刀则是典 型的弯刀,用法不同;苗刀刀柄占全体的比例比较大,且柄很粗厚,所以苗刀挥动起来像长枪;苗刀刀锋很尖,日本刀刀锋也十分锐利,苗刀重视刺的使用,日本刀很少用刺,常用“斩”;日本刀的硬度为58-60,可以更高,但会使刀身容易折断,就硬度,日本刀刀身打造精致,但就耐用度则要差,其缺点是寿命短和无法修复,但日本刀在作战中避免与对方的兵器磕碰。
艾伦的重刀,源于欧洲的重剑。 直刀和弯刀的杀伤方式完全不同。弯刀常见于轻骑兵,主要杀伤方式是借助速度优势在马身交错的瞬间“划”开对方的身体,这种方式对于轻甲或无甲的单位有巨大的致命性,可以瞬间产生不深但面积巨大的破坏面,切断大量血管,但对于重甲骑兵杀伤力有限。
艾伦的直刀,或者说,重剑,常见于重骑兵,主要杀伤方式是凭借巨大的重量优势加上一定的速度劈砸,产生深可断骨的纵深创口,同时由于质量很大,可以隔着盾牌或全身甲冲击对手的内脏和骨骼,在重骑兵对冲的战斗中比弯刀效果更好,但是一来在重骑兵对冲的战斗中最好的武器应该是战锤一类的钝击武器,而在对抗轻甲对手时劈砍这个动作费力明显多于拖割,直刀并不是一种合适的劈砍武器。在现实中直刀属于骑士们最不愿意使用的武器之一,在使用中也多用于直刺,而直刺,还是长矛好用,而且在颠簸的骑兵战中刺中对手,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极高。
但是如果是步兵使用弯刀和直刀,又有何不同呢?
欧洲16~18世纪的精锐步兵中,使用重剑作为主要武器的条顿骑士团是个可以借鉴的例子。条顿骑士以方阵为单位,以缓慢推进为作战方针,手持塔盾和重剑,是偏重防御的重型步兵。他们的重剑主要的作战方式仍然是劈砍,必要时可以弃盾双手持握来对付对手的盾牌和重甲。
尼泊尔弯刀,是反曲弯刀,刀身向前弯曲以增加劈砍的杀伤力,实际上类似战斧。所以艾仪觉得弯刀这种武器不适合大规模步兵作战。
那么,在小规模作战中呢?如果只有两个人,直刀的射程优势和破甲能力可以压得弯刀手几乎抬不起头,但是直刀的重量使得直刀手的体力消耗很快,而且一旦出手就不容易收回防守,在这一点上弯刀由于重量不大,可以攻防兼备并且节省体力,攻击速度快。此外如果双方经验不足,弯刀的弯形刃的攻击范围和轻武器的攻击速度都很难预测,如果是双刀,就更难预测,而直刀的攻击轨迹就可以比较简单地预判,这也是一种优势。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弯刀离开骑兵对冲的速度优势以后杀伤力实在是小,往往只有击中要害,才能造成致命杀伤,而双手持握直刀却可以一击致命。
所以说,在大规模骑兵战上,两者各有侧重,而且如果以轻骑兵为主,弯刀的适用面高于直刀;在大规模步兵战上,弯刀没有市场,而直刀属于可堪一用;在极小规模的街头斗殴中,弯刀由于轻巧灵活的优势以及难以预测的攻击轨迹,效果优于直刀,但是直刀的杀伤力仍然不容小觑。
艾伦正是依靠这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刀法,步兵使用重刀,而且是双刀,每次出刀,艾伦总是先以右手刀探路,以掩盖其一刀致命的左手主刀,另外,加厚的刀背正适合防御和磕碰对手的刀刃。
 
暗夜快,艾伦更快!
 
艾伦缓缓拉出自己的双刀,茫然四顾••••••
 
刀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