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发吉祥果原创博文《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2025-09-29 21:36:19) 下一个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去年作《护国论一》专论勤俭与国运,偏重论及节俭惜福关乎社稷国祚;此文整理完整发表当夜,梦佛菩萨嘉表赞许之(数日前,我又因怒骂强拆佛寺殴打僧人,恶口连连,不能节制情绪,梦佛菩萨斥责。);前日,看电视剧《于成龙》36集,见康熙帝与于成龙一段台词,极尽精华,完全与我前文之理互通,心欢喜之,故照抄如下。佛法论节俭之道,深于世俗节俭之论,而佛法稍深之处在于,佛理以福报损益之理论奢侈与俭朴,论国祚福运乃至个人福寿兴亡;而电视剧所引古籍,则以历史经验主义论节俭奢侈与国运兴衰,譬如夏桀商纣之酒池肉林,亦或以传统美德之名义提倡节俭,传统儒道节俭之论并不直接触及福德层面;而福德层面之节俭奢侈之理,乃我佛教法殊胜于历史经验主义之处,而历史经验又可佐证我佛教理。我于《护国论一》中偏重论“俭”,计划于《护国论二》专论“勤”字,小利个人,大利家国。
 
如下台词中,部分精华语句有古籍出处,部分语句则可能是剧本作者撰写,然无论如何有据无据,义言一出,若合其道,则自见英明,非因无籍可考而轻慢为虚假;譬如幻人说于真理,此理不因幻人虚幻而视为虚假,又如真人说于邪见,此理不因人真而其理必真;电视剧中台词之理,也复如是,若有可取可鉴之智慧处,不应因影视虚幻而有轻损;故做摘节,以省善友。
 
节俭之事,古今政论、通鉴多以传统美德或历史经验而倡导之,多不论其道理,或论其为道,而不论为何为其道,知其理然,不知其理所以然;而我佛教法中,深入福德损益之道而论节俭,既明惜福其事,亦明惜福其理,亦明惜福方法,能令一切深浅,既可明节俭惜福之理,亦可为节俭惜福之事,各获其益。
 
数日前,有佛友给我信息,说现在全国各地的一些贷款担保公司,几乎全部倒闭,到处都是巨额的连环债务,到处都是陷入连带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到处都是还不掉债务的自杀者或者高利贷放贷者,还有一些银行行长。实际上,这些问题,我在《佛弟子能不能做股票》一文,已经全部解释过了,金融产品的大面积泛滥,过度依靠以钱生钱,这是国家之祸,不是国家之福,现在国家到了要严厉整顿各种传统金融产品和新兴金融衍生品的时候了;很多人走到被连环债务逼迫到要自杀这一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他们不估算自己福德大小,巴不得快速将一生的财运透支赚完,而且还是以不劳而获的方式赚钱;他们的问题,如果用两个字表达,就是“透支”,如果用三个字表达,就是“不知俭”,如果用四个字表达,就是“不劳而获”,很多人依靠金融业的以钱生钱,在这上面奋斗,他们还觉得自己创业很积极,干事业很努力,还瞧不起做实业的人,实际上呢?是做实业的人是正确的,因为人家得到的是应得的报酬;而靠钱生钱搞金融投资,一背业,二损福,三乱心,四滋懒,五败德,六损寿,七败财,八害亲,九多病,十因背业而致眷属离散。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问题,问题的根本还是一个字,那就是没有在“俭”字上下足功夫,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学问,所以才走到这一步。
 
诚如《道德经》之理,持盈保泰之道,必不离俭。不透支是俭,不不劳而获是俭,不求非份之利是俭,不用其极是俭,不求其满是俭,不奢侈是俭,不纵淫欲是俭,有福给他人享之是俭,有利让他人得之是俭,不受他人赞美随喜是俭,俭之一字,通一切诸事,一切诸理;有仁者问,儒道二教倡俭,而佛经中少见提及“节俭”,何也?答曰:十善之身三业,以不盗为俭,以不淫为俭;何以故?因盗损福,故曰不俭,因淫耗福,故曰不俭;十善口之四业,以言语利人为勤,因言语利人有福,以言语不害人为俭,因言语害人损福;十善之意三业,则以不贪为俭,故我佛教法中,处处说俭,唯名词不同尔,故诸仁者不识;又如佛顶咒消供养诸法,皆为以密咒而成其俭,何故?不令损福故,故而为俭;故而,佛法之中,处处说俭,诸仁者若惑于名词异同,而不体察俭朴本质,则永不能识佛法之俭;略述如是,以利自他。
 
 
吉祥果 2017.01.25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