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辈子充满着别离,长离短别,时时处处。
年少时,不识別离之愁苦,只是因为每一次的离家远行都有一个希望镶嵌在里面,总有一个预期的欢乐在前面等着。 从当年离家外出读书,直至在那个远方的城市立业、安家, 离别似乎总是带着期盼、伴着美好。
然而,渐渐地,别离变了味道。一种苦味道。
初尝别离之苦,是儿子一岁多时爸妈帶他回老家。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与儿子分开。在机场将儿子递到我妈妈怀里的那一瞬,眼泪狂涌而出。儿子两岁二个月时上幼儿园。最初的三个多月里,每天早晨我泪水涟涟把他交给老师。
来加拿大前与爸妈在机场道别。他们为我在另一个国度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而高兴,然而却无法面对那终难跨越的万里距离,我们的合影记录的是含着泪水的笑。临别与爸妈紧紧拥抱,希望可以不分开。每次回国探望父母,最怕的也是那难割舍的分别。每次的以泪相别,离别的痛远远超出了相聚的欢喜,以至于回国探亲总是一个我不愿触碰的话题。
曾经,一位多年的挚友从国内来出差。短短半小时的相聚,临别时相拥相视相笑,因为知道还会再见面。然而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我还是落泪了。
有一年的九月末十月初,先生大学的同学组团来多伦多游玩。曾经相熟的、相识的、从未谋面的, 近二十人,喧嚣而来,短短数天的相处之后,又忽然喧闹而去。道别时拥抱,眼泪无助地流,就这样一下子送走了几天的欢声笑语。
送人者与被送者对于离别的心境感受或许不大一样,面对那份伤感,送行者心里也许更苦,因为有时候你送走的真的便是曾经拥有的全部。忽然领悟了为什么梁实秋先生说,赏识那种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不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的心境。最难风雨故人来,而送故人要经历的风和雨更难承受。
别离何其苦!
但是,人和人之间总是要隔着一定距离的。家人也罢,朋友也罢。
这种距离,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种是心理的距离,一种是空间的远近。
空间的远近我们无法掌握。我们每个人为了生计、为了爱、为了其它种种的原因注定要走南闯北,直至落在天涯的某个角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相聚,才会有別离。
心理上的距离,则是我们与家人朋友的亲近关系。这是一种没有距离的距离。家人,因了那浓浓的血缘关系而成为我们至亲的亲人,或者因为你爱一个人,于是他/她的家人也成为你的亲人。而朋友也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它代表着家人以外的另一个人在你心里的位置。反过来也是如此。
也许三年五年才会见一次,一年半载才会通一个电话,十天半月才会在微信上打个招呼,但是对于亲人朋友而言,天涯如咫尺,离而未别!
写于多伦多
(题头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