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写字”生涯

(2020-04-25 15:56:55) 下一个

      

    我对于文字的喜欢,缘于书。这许多年来,不同门类的书,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地读了一些。也许是因为如此,偶尔地,也会写字成文。

    我的写字生涯可以回溯到念小学的时候。

    小学4、5年级的样子,我的作文曾经有几次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还记得其中有一篇写的是一次参加区里小学校际篮球比赛的经过。模模糊糊记得这篇作文是在一天的下午趴在床沿儿上写成的。作文的具体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但印象中好像句子通顺,用词也有些悄皮,充满了非常高兴的情绪。依然记得当老师读我的作文的时候班里同学们的嘻笑声。

    但是,很奇怪,中学时我写字做文章的“业绩”是个空白。

    大学的时候,我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日记,尽管是断断续续的。特别是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多十八、九岁的经历中从未遇到过的人和事,突然扑面而来,需要面对,而且那时候,很多事情本身对于那个年纪的我而言是一团混沌,不懂,理不清, 没有人可以讲,也不知道该怎样讲,只好用记日记的方式自己跟自己说。那些日记多半如流水帐,没有太多的修饰,直白得有如清水白菜,几乎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散乱无序,但是,很随性。大部分的日记现在还保留着。其中有一个很小的日记本,能装在口袋里的那种,淡绿色印花塑料封皮儿,扉页上潦草地写着《胡言乱语集》,记录了某个暑假在家的一些感受。

    后来,工作、结婚、生子,生活充实而略显忙乱,能够坐下来整理心情的时间几乎没有。尽管这样,还是抽空记了些杂记一类的东西。特别是儿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经每天三言两语,写一些儿子的成长日志。

    再后来,出国学习。前后一年多的时间,上课、泡图书馆、写毕业论文。回国后,我把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在一个专业学术期刊上。在外读书的点滴感受写成了随笔,上了《南方周末》。

    再后来,出国移民。移民的最初日子,凌乱,没有方向。慢慢地,生活安定下来,但是,时日也在安逸中伴着琐事悄悄地溜掉了,而且很快。

    有时候,闲下来无事,我会放空精神,任心思随意飘游。这种精神漫游的结果多半是回忆。我发现,一些生活片段在不经意间逐渐沉淀,积落在记忆的深处。如果你想找回某个你曾经很宝贝、很在意的东西,可以到那里去翻翻找找。有些生活片段却漫漫飘落到一个遥远的、触摸不着的角落,好像丢失了,其实还在,如果某一天你碰巧遛达到那儿,或许还能顺手捡回一些。然而,还有一些却像是盛装在一只没有密封好的沙漏里的细沙,随着时间的移走,有些沙粒遗失在了路上。

    忽然,又想写字了。

    我把今后要写的东西,暂且叫做《絮语集》,生活写意,心情随笔,絮叨絮叨。

    以上仅做开篇,也借以自励,很希望能坚持下去。

    2013年1月末

后记:几年前写下这段文字,只为督促自己,及时记下生活点滴,立此存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禾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琐碎的家常、零碎的日常,是自己的生活脚印,值得记下来。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封面设计很好,絮絮叨叨才是真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