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
結束三百年分裂的隋文帝楊堅
卜一
隋文帝楊堅篡北周、滅南陳而統一天下,結束了中國自永嘉之亂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戰亂,與民修息,恢復經濟,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礎。 在中國歷史上是個重要的人物。
家世
《隋史》載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楊氏,他自稱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四世祖楊元壽被北魏任命為六鎮中的武川鎮司馬。 不過據陳寅恪考證,其弘農楊氏的身份應出於偽托;而所謂楊元壽留鎮武川亦是宇文泰為籠絡部下而虛構之事。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山東寒族,他的母親名叫呂苦桃,出自貧苦農家,史書有記載。
杨忠
楊忠十八歲時遊覽泰山,被南朝梁軍抓到江南居住了五年。 後跟隨叛魏降梁的元顥進入洛陽。 元顥兵敗後,楊忠跟隨獨孤信(见附件說明)建立戰功,隨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 西魏、北周的開創者宇文泰喜愛楊忠的勇猛,便將他留在自己的身邊。 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 死後追贈太保,谥号桓。
孤独信
宇文泰
宇文泰之墓
老謀深算、韜光養晦
楊堅世襲隨國公。 少年得志 楊堅相貌不凡、持重寡言、老謀深算。 宇文泰對他讚不絕口;但其後宇文護執掌朝政,非常忌憚楊堅,多次想要謀害他。 周武帝宇文邕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妃,對楊堅更加禮重。 當時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說:「普六茹堅(楊堅鮮卑名)相貌非常,非久居人下,需儘早除之。」內史王軌也對武帝說: 「皇太子贇將來並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但武帝不聽,說: 「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 楊堅知道后十分畏懼,行事小心謹慎,以韜光養晦。
因緣際會建立隋朝
周武帝年輕有為,雄才大略;在位18年(西元560-578年),勵精圖治,修富國之政,務期強兵之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並為結束近三百年分裂,謀求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不幸英年早逝,他36歲時死在北伐突厥的征途中,19歲的太子宇文贇(周宣帝)即位。 楊堅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楊堅被晉陞為上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後轉任大前疑。
周武帝
周宣帝是個荒唐無道、暴虐任性的君主,他非常猜忌楊堅,曾想殺害之。 另外他誅殺了許多宇文宗室,這給楊堅鋪好了篡位的道途。 西元580年,宣帝去世,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太后楊麗華—楊堅長女下旨,讓楊堅接受遺命,任大丞相,輔佐靜帝總理朝政。 楊堅輔政後,一方面拉攏部分鮮卑貴族,同時清除了王室中的反對力量,使其篡位的計劃不再受到任何阻礙。
西元581年二月,楊堅晉封隋王;同月,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 隋文帝即位后,改革法律、官制、府兵制,廢九品中正、改科舉取士,推行均田減賦,與民休息,安穩民生,恢復經濟。
均田減稅
楊堅即位之初就採納孫平的「勸農集穀」的建議,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提升經濟繁榮。 繼續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 對租調力役都做了削減,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糧食得到了大豐收。 到了隋末,全國儲備的糧食可供五、六十年用。
與民休息、節約恤民
經過近三百年的戰亂,隋文帝繼位以後,最重要的事就是與民休息。 同時避免皇室、貴族的奢侈,他躬行節檢,使得社會呈現了檢素、清廉的風氣。
改革官制
隋文帝即位后,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做了新的組合和更改。 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內史省管決策,草擬、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管審議,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 六部是吏、民、禮、兵、刑、工,統歸尚書省管轄。 這樣對秦漢以來的君相制度,削減了宰相的權力,加強了皇帝的中央集權。 六部制從隋朝起沿用到清代,基本上沒有改變。
地方組織方面,把東漢以來的州、郡、縣三級制簡化成州、縣兩級制,裁剪了大批官吏,節省了經費開支,也提高了效率。
創科舉制
魏晉以來取士採用九品中正制度,往往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改創科舉制,用考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使得一般地主,甚至貧寒子弟都可以通過讀書考試獲得當官的機會,打破門閥大族壟斷做官的局面。 科舉制奠定開科取士、選賢與能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改革府兵制
隋文帝採用西魏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結合均田制,造成兵農合一、寓兵於農的制度。全國設十二衛,每個衛設置大將軍,直接由皇帝管轄。 免除將領擁兵自重的局勢。
改革法律
楊堅非常注重法制,繼位第一年就廢除了前朝的許多殘酷刑罰。 其後下令更定新律,從此刑法簡明扼要,基本上為唐、宋以後各代所沿用。
滅陳統一
南北朝的對峙,到了後來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又變成北周、北齊。 但南朝在梁武帝蕭衍四十八年的統治下已國勢日非,最後出了侯景之亂,南朝在江北的領土完全喪失,與北朝隔長江為界。 陳霸先建立南陳後,南朝穩定了二十多年。 最後北周武帝統一北方,勵精圖治,積極準備滅南陳,但不幸英年早逝。 楊堅篡位后,立刻計劃統一。
當時南陳後主荒淫、腐敗,伐陳的時機已成熟,遂於開皇八年(588年)以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楊俊、楊素為副帥,統軍52萬,分八路南下進攻南陳。 陳後主沒有準備,隋軍輕而易舉攻取建康,陳後主投降。 隋文帝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中國近三百年分裂、戰亂。
陈后主
殺伐過度、有欠仁義
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濫殺大臣,北周宗室及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此外,法制逐漸遭到破壞,用法「不復依準科律」,頒布了一些苛刻刑法,還熱衷廷杖,大臣、百姓惶恐。 為政有欠儒家「仁恕」精神,志氣不夠恢弘,造成隱憂。 後在立儲上被次子楊廣蒙蔽,導致身死不白,也使大隋短暫而亡。
身死之謎
隋文帝在位晚年,次子楊廣與太子楊勇爭位,最後楊堅廢了太子,改立楊廣為太子。 西元604年7月,楊堅病重,楊廣在準備即位時不軌,引起楊堅憤怒,欲廢楊廣,重立楊勇。 未料楊廣先發制人,假詔逮捕文帝近臣,派親信守衛文帝寢宮—仁壽宮大寶殿,禁止他人出入。 8月13日,文帝病逝,但也有一說,楊廣指使心腹張衡入宮刺殺楊堅。
隋炀帝杨广
结論
隋文帝楊堅結束了中國近三百年的分裂、戰亂;改革政治、開科取士,與民休息,安穩民生,恢復經濟,奠定了唐代盛世的基礎,在中國歷史上是個重要的人物。但他欠缺儒家仁恕精神,猜忌嗜殺,志氣不夠恢弘,立儲失明,導致隋朝短暫而亡。
附件:孤独信的三个皇后女儿
中国近代有显赫的宋家三姐妹。但在周、隋、唐三朝的孤独家三姐妹,绝不比宋家三姐妹逊色。西魏、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的孤独信,史书上称他“仪容俊美”,是个美男子。他有七个女儿,大概都很漂亮,其中有三个女儿分别做了周、隋、唐三朝的皇后,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隋炀帝的母亲,谥号文献皇后。
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开创、巩固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但两千两百年来,中国基本上一半是大一统和平时期,一半是分裂、割据、动荡时期。我时常在想,如果不是秦始皇和汉武帝,也许中国就会一直像欧洲一样成为各国分治的状态。唐代安史之乱以後,清代乾嘉之乱开始,都经历了长期的割据与动乱。北宋虽称一统,但疆域北不到内蒙、山西和河北之北部,南不及云南、北越,与辽(契丹)、西夏鼎立;而明代北疆不出长城多远(大多时候,还有一个饭桶皇帝被蒙古人抓去了),西疆不过嘉峪关。严格的讲,都不能算是正牌(像汉、唐盛世时)大一统,顶多称之为“有限统一”吧!
大一统的盛世提供文化发展、民族融合、整合的大好时机,也对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但另一方面分裂时期也并非一无所取。譬如三国时期,曹魏恢复北方经济,东吴开发江南,蜀汉治蜀井然;北魏促进民族融合,南朝推动南方经济,都是可圈可点的。
中国人的老话:“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得很有道理!“ 我們希望能再看到一个”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