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客

The Sight, The Sounds, The People
Head Out On The Road With Me
个人资料
正文

西芳寺:青苔铺就的世界遗产

(2024-06-20 15:19:00) 下一个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东方禅意的青苔之美,在日本园林庭院中十分常见,这种意象久存于日本文化,呈现出日本美学独特的一面。青苔是阴柔之物,自有一份清凉,一份幽寂,一份纯粹,寂静与幽暗,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颇具诗意和禅意。

日本人最引以为傲的京都事物恐怕就是京都的庭园,其数量之多及完好程度令人瞠目。日本寺院是和式庭园审美体系的渊源,或许是佛教哲学专擅形而上,以玄思造园,美学意蕴必悠长深远,令人收敛形骸肃然敬之;或因政治变化,避祸而隐于寺内,哲学与现实的联系惟见庭园。日本一流庭园无一例外都在寺院,不进寺院不知和式园林之唯美。京都庭园众多,不论池泉还是枯山水,都有不少经典。

以青苔闻名的西芳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种有一百多种青苔,又俗称“苔寺”。走进青苔寺院,仿佛置身于生活着精灵的魔法森林:大小植物高低错落,倒影清潭,枯木桥苔痕清浅,重重叠叠的青苔覆盖地面,形成绵延铺开的绿色地毯,顿时意韵苍古。

西芳寺原址为飞鸟时代天皇太子的别墅,到奈良时代改建为寺院,称西方寺,历经百年后渐渐荒废。到室町时代,当时的造园高僧,被称为日本园林美学宗师的梦窗疏石(京都天龙寺也有其手笔)重新造园,第一次复兴西方寺,信奉禅宗的寺院取“祖师西来,五叶联芳“之意,改名为西芳寺,西芳寺被赋予禅意,成为禅的净土。此后西芳寺又经战乱洪水再度荒废,直至明治维新再次复兴并修建西来堂,重现寺院风华。

时光流转,当人去楼空之际,青苔却不请自来。西芳寺的第二次复兴,是青苔带来的。与其说是人类的匠心独运,不如说是自然的无常造化。西芳寺坐落于山涧之中,三面环山,流水不断,溪流环绕,湿润的环境非常适合青苔生长。岩石青苔,寂之所生,原本荒废日久无人打扰的枯山水庭院就这样长出大量青苔,覆盖于五千坪的园林之上,成为世间唯美之地,并被列世界遗产。据说金阁寺和银阁寺都是模仿西芳寺而建。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认为: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西芳寺位于京都西京区,庭院分上下两部,上段为枯山水园林,下部为池泉式庭园,融合了禅宗中幽玄、素朴、自然、清静等意念。西芳寺春夏秋冬各有四季之美,其中以秋天枫叶红时最美。

出本殿沿碎石路进庭院,120多种苔藓植被,经过600多年的沉淀,在树桩下、石垣边、山石上……铺上一层层一丛丛苔藓绒毯,满目翠绿,风声、钟声、流水声,令人净心治愈。

青苔下的树桩

日式园林的东方禅意美学是干净、纯粹、侘寂

池泉庭园

几百年间,战争、洪水,几度荒废,西芳寺都见证过。

江湖人称西芳寺是京都参访难度最高的寺院。首先是严格的预约制度和参访人数限制,早年限定只能用往复明信片预约,现在增加了日文版网上预约,需按规定时间提前两周预约,明信片则是提前两个月。二是门票价格不菲,每人四千日元,这在日本的观光门票中可属顶级水平。我回来之后收到邮件,现在网站增加了英文版预约。

西芳寺的参访规则与众不同,入寺后按规定要先脱鞋入正殿用毛笔抄经,然后才能进入庭院。所谓抄经实际就是我们小学时的描红纸一页。抄经源于寺院长期以来只是单纯修行道场(以前西芳寺不对外开放),而修行主功课之一即抄经诵经,想必西芳寺除了要延续传统,也有让参访者体验修行的意思。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按要求抄经也就进园了,后来想想又有些后悔,就简单的一页纸,还是应该先坐下抄完才是。

苔色青青,幽冷空寂,如诗画面中禅意显而易见。

西芳寺的青苔都是园丁日复一日趴在上面用镊子去杂草杂物精心养成的。从江户中期开始,寺院里的僧侣们就把清扫落叶作为一项修行,正是持续几百年的修行,才有了今日的苔寺,不止苔寺,其他寺院都是如此,如此专注之下,造诣自然深不可测。除了西芳寺,很多日本寺院或多或少都有青苔。这是京都常寂光寺,大片青苔漫坡而上,幽美治愈。

寺院的守护者石灯笼,已成为标志性风景,有些仍用于点灯。有了石灯笼,风景便多了些许安稳和宁静。

日本人对青苔的喜爱至极,有时会在家里或店里挂一个圆圆的“苔玉”。这种日式盆景也是用青苔来包裹植物根部,清新清凉,妙不可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文章描述了西芳寺神奇的青苔之美,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青苔的独特魅力确实让人心生向往。期待有机会一探究竟!
hangzzh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没事,谢谢喜欢!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今天的文借了一张你的樱花图,要是不妥,回头就删,多谢!:)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太美了,摄影也好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