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宇宙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1)
正文

知道“人會死” 的意義是什麽?

(2023-09-08 14:35:23) 下一个

"人會死"這幾個字,乍一看,會被嚇著,因為有些太"直白"了點。

"人會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卻少有人願意提及,甚至也是很多人極為"忌諱"涉及的話題,尤其中國人。

談論"人會死"的問題,的確讓"活著的"人感覺晦氣、很不舒服。人活得好好的,談點什麼不好,為什麼偏要談"人會死"的事兒? 對迷信的人來講,這種話題更是大為不吉利,因為迫使人臨近"死亡",以至產生恐懼和、無助和絕望。

但是,"人會死",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講並非意味著就會躲過或者不存在,避開不談祇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心態罷了。

隨著人的出生、成長,到了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過程,每個人都會經歷很多"人去世"的事情,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左右鄰舍。

聖經是神啟示給人的真理,因為祂造人,知道人真正需要知道些什麼。在智慧書裡有一節經文説:" 往服喪之家,比往宴樂之家還好,因為死是人人的結局,活人要把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2)

有一個姐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二十幾年前,網路剛剛開始普及。她的同學中有人幫助設立了一個網站,為了彼此聯絡方便。網站還專有一個"平臺",供大家在上面"談天說地"、"談古論今"。

她知道有此網站後,偶爾也會進去關注一下"平臺"上的"動態",但從不"發表言論"。幾個月後,有人收集了很多同學的"美照",一個個地貼了上去,有幾個特別鑲了黑邊,使之一目了然,讓大家知道這幾個人已經"與世長辭"。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黑框"的同學早已"告別於世","平臺"裡的氣氛頓時由"喜樂"變"哀傷",充滿了壓抑和沉悶。有些"帖子"的內容暢談了對這幾位的美好回憶,更多的是對"黑框"裡的生命的匆匆離別而嘆息。

"黑框"裡的這幾位同學,當時都還未踏入"不惑"之年,各人的事業剛有"起色",也還沒來得及有子女或看到兒女長大成人,就溘然長逝,的確令人感嘆唏噓。其中一位男同學是她親眼看見他從得病到去世;另一位年齡比她小、很聰明很安靜的女同學,她們畢業幾年後僅見過一次面。幾位同學的去世消息對她來說非常震驚,完全意想不到。看著幾個"黑框"的照片,心裡的悲痛實在難以言表,無法控制流出的流淚。她在"平臺"上起初只看不說,因為覺得這時候,"活著的人"無論講什麼話,詞句再感人再得體,都是"隔靴搔癢",沒有任何意義。

有一天,她心裡莫名其妙地被感動,想要跟這些"活著的人"說幾句"掏心掏肺的"話兒。那時她才信主不久。

"說些什麼呢?" 她心裡在想,"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聽過這位賜人永生的神。....."

當時她正在讀聖經"傳道書",發現裡面的一些經文都是對在日光之下"活著的人"說的,也正是她所要想表達的。所以,她就匿著名、"斗著膽子"把一些經文擠進了"平臺"裡。

誰知,這些經文一貼上去,像水滴進滾湯的油鍋裡,霎時間在同學"群裡"炸開了,"憤怒"的情緒如決堤般地傾瀉而出。因為沒有署名,他們也無所顧忌,說什麼的都有:惡毒的、諷刺的、......。客氣點的言語稍微還含蓄一些:"人已經活得夠累了的了,都什麼時代了,還講什麼信仰、對人說教?..... " 不客氣的,乾脆就"粗言粗語"地直接罵人,甚至希望把未署名的她"掃地出門"、從"平臺"裡轟出去。但也有幾個人看到貼上的經文產生"共鳴",反應很積極正面,其實他們也不是基督徒。瞬間,同學分成了兩派,唇槍舌戰、火藥味逐漸升級。"平臺"被攪得"翻天覆地"。

她說,令人奇怪的是,當她看到那些對她"不客氣"的帖子時,她心裡竟然絲毫沒有怨恨。以她原來的"個性",不明著"真槍真刀"回擊,至少在心裡也會把這些"不明事理"的人咒個半死:"不知好歹的東西,這麼好的神不願意相信,以後死了就下地獄吧!!!" 而且,後面不會是一個"嘆號",至少三個以上。

而那時她的心,卻像絲棉一樣軟軟的,儘管裡面透著哀傷和難過。摸摸臉,濕濕的;舔舔嘴,鹹鹹的。她在問自己:"委屈嗎?" 不是。"氣憤嗎?" 也不是。心裡難過並非因為他們對她的冒犯,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她是誰。難過的唯一原因就是,她看到沒有神的人極為地可憐:他們不曉得自己的照片有一天也會被鑲上"黑邊",因為"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傳道書8:8) ;他們也不知道肉體歸入塵土之後,靈魂去了哪裡;更不明白人該"怎樣活"才不枉費一生。

幾天後,她安靜在神的面前,默默地做了一個發自內心的禱告。然後,決定寫幾句話就退出那片"硝煙彌漫的戰場"。帖子寫道:

"....我思想了很久,最後還是想跟大家説幾句話。如果讀到我下面所說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就此住'戰爭'。

沒有'署名'的初衷,是因為想到提出這樣一個話題,一定會有爭議。本人不想在同學之間真名實姓的爭論,甚至產生'沖撞';也不願意讓一些不喜歡這些論題的同學對我本人有'厭嫌'之感﹐免得將來有一天大家會見面時,少了一份自然。....

其實,在我與其交往較多的同學中間,我從不回避我的信仰,也從不間斷地鼓勵這些同學去接受這個信仰。因為我受益,也願我的同學受益。說到'累'、'超脫'、'說教'這些詞,對我一點不陌生。四年大學生活,我是所謂最'落後'、最沒有'信仰'、最討厭'說教'的一個。全年級只有兩三個沒有加入'組織'的,我是其中的一個,應該算是比較'超脫'的吧? 但那時的我,常常整日心情灰暗,百感無聊,心無定所;畢業後幾乎每年都要換工作,總覺人活得很'累'、沒意思。出國之後接受了基督'信仰',徹底改變了我一生。用一句很時髦的話說,我現在活得很'陽光' 、很喜樂,並非事業有成、萬事如意。所以,我真的願意把這個我認為是"最好"的東西分享給我的同學,因為除了親人以外,最讓我心動的就是同學了。特別是當同學中的一位﹐ 患癌病重及死亡瀕臨前的那一刻,我幾乎是親眼目睹了一個生命掙紮著漸漸逝去的全過程,心中百感交集。所以當知道還有其他同學去世的消息,就很想說說心裡話兒。但差強人意,始料不及,惹得很多同學不滿。我只能說聲"對不起",  這原不是我的本意,但決不後悔,因為我知道自己賣的是"珍珠",不是"狗皮膏藥"。其實,很多東西,沒有研究和經歷,妄論對錯,就不"智慧"了。...."

她在"帖子"裡重點想要表達的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謙卑的心來領受神的"恩典"和啟示,就不會意識到人隨時都會"死去",就如那些"黑框"裡的同學,因為生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也不知道人該"怎樣活"才有價值;更不知道神早已預備了"永生"之道給世人。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如果談到"人會死",通常大概會有如下幾種反應:

1) 有人認為,既然"人會死",那人活著就沒有什麼意義,好多事不必認真,"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就好了,否則,一死百了,死了後悔,連"放縱"的機會都沒了。

2) 還有人認為,既然"人會死",幹嘛還要活? 人生苦短,又活得很辛苦很受罪,還不如一死了之。因為這種人太消極太悲觀,帶來性格"憂鬱",每天勉強活著。直到有一天實在撐不下去了,就會選擇把自己結束掉、一死了之,免得活得痛苦。

3) 也有人認為,既然"人會死",那活著就要有"價值,有理想,有抱負",不能"醉生夢死"、"碌碌無為"、"枉費一生"。即使不能"名揚天下"、"功成名就",也不要"默默無聞"、"一事無成",至少要在人生"舞臺"上刻出一點"痕跡"來。所以,這種人就會按照自己的所謂"價值觀"來過活,竭盡全力追求:錢財、地位、名譽、知識、權力、等....。

表面看來第三種人的反應似乎有"智慧",懂得人生的所謂"價值"。然而,會發現第三種人其實是很"短見"地衹為自己、為今生而活,忽略了人生的"永恆"問題。所以,這種人的"理想"無論是否實現,都是"枉然":心願達成,人"虛空"反而加增,因為人真正需要的是心靈上的滿足,尤其到了"行將就木"的年紀,死的恐懼會使人極度絕望;反之,如果耗盡年華、苦其一生,最終事與願違,更是是"枉然"。之所以皆為"枉然",其原因是,人被造,"罪"使有限頭腦產生出來的"看點",是一個死的"循環",無法突破自我的"侷限"。

假如都是第一種人,家庭、社會和國家也就瓦解不存在了;假如都是第二種人,地球上的人所剩無幾。所以,世上大多應該是第一種人和第三種人,自認為沒有"白活"或懂得活得有"價值"的人。

當今社會,世上第二種人漸漸多起來,因為他們逐漸觀察到:第一種人活得很"頹廢",不值得模仿;第三種人的"理想"又很難實現,或者即使夢想成真、"功名成就",卻發現他們的生活也是一塌糊塗,活得並不快樂,也不值得羡慕。

上面所談的"未知死,焉知生"的人生態度,恰與孔子所言相反,似乎在邏輯上比孔子的說得通。

孔子説:"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人生的問題都还没有完全了解,豈能知道死的事情? 似乎在暗示,人要"活在當下",活得明白,才知死的事情。或者意思是,"怎樣活"的事情還沒弄清楚,哪有時間去研究死的事情?

其實,如果仔細斟酌孔子所言,會發現:

其一,是在鼓勵人有意逃避談"人會死"的問題。這不免有些"自欺欺人",因為並非人不去想,就會抹去"人會死"的事實;

其二,先顧及"怎樣活",再思想"人會死"的順序,似乎是"本末倒置",因為一方面,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壽數,或餘下的日子還有多久:幾天?幾個月?幾年? 幾十年? 怎麼會有機會研究"死"? 另一方面,沒有"人會死"的提醒,人怎麼會認真考慮該"怎樣活"? 


所以,試比較一下,哪一個說法"智慧"呢?

也許有人會說,孔子的說法使人生積極向上,因為衹想"怎樣活",不讓"人會死"的問題攪擾自己,這樣可以活得快樂無憂。而與孔子相反的人生態度不見得好,哪怕是第三種也並非"智慧"。

如果將孔子所言與上面的三種人生觀比較,會發現它們"大同小異",沒有多少區別,歸根結底都是不知"怎麼活",也不考慮人死後靈魂去了哪裡。不管是"未知死,焉知生",還是"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沒有神的啟示,人的"罪性"使它們的結論趨於一致。

有一天聽了一位年輕弟兄的分享。他被告知幾年前腦癌手術的地方,又生出新的癌細胞。醫生説,如果不及時再開刀,恐怕會擴散得很快,從幾年前的第二期會轉化到第四期。他問醫生到了"第四期"意味著什麼? 醫生説:第一,癌細胞會變得異常活躍,迅速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第二,"生命期"僅有一兩年而已。

當這位弟兄聽到醫生的診斷後,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的時間不多、很快"會死"。其實,他並不是怕死,因為他早已因主耶穌的救恩得到"永生",他知道他的肉體消亡,他的靈魂會到神那邊。這位弟兄分享説,當醫生沒有正式告訴他的癌症復發前,他對時間不會有"緊迫感",總覺得自己的生命還會有很長的一段。然而,當他被醫生提醒他的癌症已經復發,在世的日子極為有限時,他才開始認真思考如何珍惜神留給他的餘生,如何盡全力做神所託付給他在地上的工作:用神的愛,把人帶到主的面前;用神的話,激勵在主裡的弟兄姐妹;......。

的確如此,當人沒有被提醒"人會死",被告知餘下的生命屈指可數時,人會常常浪費神所賜的餘生。世上有太多不認識神的人,他們臨終前的感言都證明:"日光之下"的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撲風"。人在世再知名、再富有、再偉大....,沒有得到"永生",都是"徒然"、沒有價值。

人在世的生命很短暫,就如摩西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10)


人不願意去想"人會死"的這件事,也不願提到跟"死"有關的話題,無可厚非。的確,"死"對人是一個"咒詛"。

人為什麼會死? 而且擺脱不了這個"咒詛"呢?這就追溯到人類始祖亞當夏娃那裡。

神造天造地和一切萬物,都是為了祂最後所造的人預備的。神看祂自己所造的一切都很好,最後祂才開始用泥土造亞當。神見亞當獨居不好,就為他造了一個女人,既作他的妻子,也作他的"幫手"。不但如此,神按照祂自己"形象"造人,也賜了給他們"自由意志",讓他們對神的順服,都是出於"甘心",而不是"被迫"。神把他們夫妻安放在"伊甸園",與神同在,享受神所賜的一切豐富。神唯一給他們設立了一條"禁令",告訴他們雖然園中的果子他們都可以隨時隨地摘下來吃,但唯一一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他們不可以吃。並且神嚴厲地警告亞當説:"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創世紀1:1-3:6)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就知道了。他們沒有聽神的吩咐,吃了那棵樹上的果子,使得他們不但肉體會死,靈裡也落在黑暗裡、與神隔絕。人類的"死亡"並不是因為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有毒",而是他們悖逆神、破壞了神給他們的"約定",致使人與神關係破裂的結果。神是生命的源頭,人與神的"約定"破裂,就意味著人與神的生命源頭也就斷開了。

實際上,神同時在伊甸園也放了一棵"生命樹",神並沒有禁止他們吃,但是,他們卻偏偏選擇神不讓他們吃的那棵樹上的果子。

他們被趕出伊甸園後,神立刻"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免得他們永遠活著。(創世紀3:22-24) 這是神極大的"恩典"。如果帶著罪的亞當夏娃,再吃了生命樹上的果子,後來的人類衹能與"罪"共存到永遠,落在"蟲不死、火不滅"的地獄裡。這是神不願意看到祂所造的人的結局。

人可能仍然會問一個"千年"的問題:那神造人時為什麼要在伊甸園安放一棵”分別善惡樹"? 祇有一個答案,就是"神的愛"。祂不願意把人造成"木偶"或"機器人",祂喜歡與有祂"形象"的人同住。

神無所不知,祂造人並給人"自由意志",其實祂早已知道人會犯罪。這就是為什麼神在創世已先就為人類預備了救恩。"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以弗所書1:4) 時候到了,神降下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到世上來,在十字架上擔當人類的罪,滿足神的"公義",使所有"信祂的人"從神的震怒之下被拯救出來,與神恢復起初祂造人時的關係。所以,死亡不再能拘禁那些在神面前願意認罪悔改、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們已經歸在了神的永恆保護之下。

因此,人瞭解了"人會死"的意義,而且是"永死",人才有可能渴望"永生"。沒有"永生",人無論怎樣想盡辦法延長壽命或"晚死",最終還是會"死"。人死不是如"燈滅"、"一了百了",是要受神的終極審判。"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還有審判。"(希伯來書9:27)

"罪"使人和神隔開,如果沒有主耶穌的赦罪之恩,世上所有人都與神永久分離,陷在"永死"之中。人的肉體必朽壞死亡,人被造出自塵土,最終也歸於塵土。但神造人時所吹的那口"氣"卻是永存。肉體死後,靈魂與肉體分開,肉體歸入塵土,靈魂便去兩個地方: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就在天堂,永遠與神同在樂園裡;拒絕接受主耶穌的,便去了與神永遠分離的地獄裡。

無論是非基督徒還是基督徒,知道"人會死"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提醒:

1) 對非基督徒:提醒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使其願意謙卑下來,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歸向神,得"永生"。假如沒有這樣的提醒,人一方面不會去思考"永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會去想該"怎樣活",如何珍惜在世的日子、過一個有價值、符合神心意的人生。

有一位牧者常常喜歡用一根很長的繩子來表明人的短暫和神的永恆。他把繩子的一端染成橘紅色,那一段很短;染色後面部分是白色,無限長、沒有盡頭。他把染色的部分比作人短短的一生。他説,不認識神的人,通常衹顧及那短的部分,而放棄後面白色的"無限"部分,就是與神同在的永恆,也就是"永生"。

所以,拒絕接受主耶穌的人,不但失去了"永生"的福分,同時也沒有智慧在世上過活,或"及時行樂",或追求地上所見的,一生活在"罪"中。最終,世上要得的和"永生"兩樣皆空,毫無所得。

神藉著所羅門向世人啟示人説:"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麽益處呢。" (傳道書1:2-3) 

"......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

2) 對基督徒:是一個警醒,提醒不要浪費光陰,要按照神的話語,順服聖靈的帶領,竭力在世上做美好的見證,盡自己該盡的本分,無論:在教會裡服事;在家裡與父母、配偶、孩子相處;在工作上為老闆打工或作老闆的;在社會上遵紀守法、作一個好公民;.....。

一個認識神、真正重生得救的人,隨著屬靈生命的成長,必然會願意按照神的心意過活,不會把地上可見的事物作為永遠的盼望。人的肉體生命衹是一個承載靈魂的"帳篷",人在世的日子不過是一個"客旅"而已。基督徒的"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羅馬書8:24) 所以,使徒保羅説:"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6-18)

因此,基督徒的盼望不在地上,既然知道在世的日子很短,就切切地仰望神。如大衛的禱告:"耶和華啊!求你使我知道我的結局,我的壽數有多少,使我知道我的生命多麼短促。你使我的日子窄如手掌,我的一生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站得最穩的時候,也只不過是一口氣。"(詩篇39:4-5) 

基督徒的肉身死亡衹是暫時"睡著"。等主耶穌第二次再來,神會使所有基督徒的身體復活,賜予他們一個永遠不朽壞榮耀的身體。保羅說:"我們是天上的公民,切望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祂要運用那使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這卑賤的身體,和祂榮耀的身體相似。"(腓利比書3:20-21)


親愛的朋友,"人會死"雖然無人喜歡提及,但是,這是世人因"罪"帶來的必然結局。然而,神沒有讓"死"成為世人永遠被轄制的"咒詛",祂給你我開了一條"永生"的大門,讓我們在"死"的絕望中轉向祂,接受耶穌基督的赦罪之恩並得"永生",使你我在活著的時候,就經歷和品嚐到"在地如在天"的"永生"美好,享受神所賜的豐富人生。

 

但願下面聖經裏面的幾段經文,給你帶來人生的思考和幫助:

 

主耶穌的話:

 

"主耶和華說:'我不喜悅那死人之死,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以西結書18:32)

"認識你是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5:24)

所羅門智慧的言語: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道書11:9)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12:1)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12:13-14)

 

大衛的禱告:

"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麽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324)

願神的愛感動你,神的智慧開啟你,神的恩典臨到你!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