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时候去同学家玩儿。同行的几个女孩子都叽叽喳喳、问这问那,只有我一个不说话。同学的妈是个直肠子,当着我的面儿就说:“这小姑娘怎么不说话,就会笑呢。”
不说话实在是因为不知说什么好,又担心说错了什么;而笑是因为在人家做客想表现得有礼貌。
那个年龄段是我人生中痛苦的一章,痛苦的根源是对自己嫌这嫌那:不够聪明,不够漂亮,不够有才艺......等等等等。我最嫌自己的就是不外向。那阵子特别羡慕学校里那些外向的同学。看看人家,班会的时候站起来说得一套一套的;年级汇演往台上一站吹拉弹唱,甭管水平怎样,人家一点儿也不紧张。
上大学以后,我有意识地想改变自己内向的“缺点”。我参加了学校的文艺汇演,在一千人的大礼堂和同学表演二重唱;我很努力地去认识新朋友,逼着自己在众人面前开口讲话。
后来出国念学位、工作。再后来岁月流逝,转眼不年轻了,中年了。现在竟然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
回头望望走过来的路,我发现:在我刻意改变自己内向“缺点”的那些日子,我改变的其实只是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不是我的性格。我不喜欢那个在人前不敢说出自己想法,不敢提出自己意见的胆小鬼,所以我努力去改变。刚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英语太烂,所以全员大会的时候从来都闭口不言。过了几年,我觉得老这样做哑巴可不行。我爱读传记,于是先参加了几次“读书会”。虽然参加读书会的同事大多是以前没怎么打过交道的,可是因为谈的是我感兴趣又了解的话题,所以在每月一次的聚会上发言我一点儿也不打怵。几场读书会下来和同事们也熟了,和他们越熟悉,在全员大会上发言就越不紧张。
骨子里,我仍然不爱凑热闹,喜欢花很多时间安静地干自己的事情,所以我知道我仍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可是我已经不觉得我的内向是缺点了,我也我不再认为外向就是优点。
内向也好,外向也罢,都是与生具来改变不了的。我愿意守着自己的内向,然而同时也愿意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让生活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