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人与人的性

讨论人的性与性的人, 性与人生,性与社会,性与历史,性与文化,性与生活品质
正文

《性与沟通》序

(2007-04-07 04:41:51) 下一个

                         《性与沟通》序

      性,与生俱来,无处不在。人人有性,与生俱存,绵延不断。

性,既是“本体”[1],性器官是可触可感的实体;也是“属性”,性欲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心身本性;更是“关系”∶不论是异性恋者、同性恋者、双性恋者的有伴侣的性行为,都是一种存在个体之间的关系,即便是自我一人的“自娱”[2](旧称“自慰”,贬称“手淫”),也还是通过身体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或与另一种“助性器具”[3]的特定关系而达成的。

性,最有关键意义的环节,就是沟通。因为,任何和谐而美满的关系,都有赖适宜而有效的沟通。性关系尤然。

就性的个体关系方面来说,沟通极为重要。伴侣之间,小到房事的时间、地点、频、体位、敏感部位的探索、手法力度的调控等等细微的安排,到是否要受孕、是否可以容忍婚外的关系等等重大的决定和争议,都需要良好的沟通。

就性的社会关系方面来说,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性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广泛,其影响的的深刻与严重,也是极为突出的。多少的欢乐与痛苦、多少的无私奉献与生杀掠夺、多少的柔情与仇恨、多少的幸福与罪恶,都源出自良好或者被忽略、被扭曲、被错搞的不良的性与沟通。那些使现代社会处於纷乱和对抗之中的性别突、性倾向歧视、性权的漠视、性产业的污名与治罪等等,也在相当程度上来自社会层面上的不良的性与沟通。

性与沟通,不仅在意义上是极为多重的,而且在方式方法上,也是非常多样的。语言的,文字的,平面的,立体的,虚拟的,艺术的,动作的,物质的,精神的,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性与沟通”是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的很受欢迎的创新课程。以这一课程的教材和研讨为基础的《性与沟通》的出版, 一定可以给台湾社会的性文明、性开放、性和谐、性幸福,带来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1] “本体-属性-关系”是几十年前苏联哲学家图加林诺夫提出的描述客观世界的一组哲学范畴。

[2]  这是笔者创意的一个词,首先用在“全方位的科学性教育”系列(共9册,阮芳赋主编,南昌,21世纪出版社,2003;台北,新潮社,2005)。

[3]  这是笔者创意的一个词,首先在笔者主持的“泰国首届性医学研讨会” (曼谷,1995)上提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