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洛米蒂之旅(一)从米兰集合前往阿尔匹斯山
有人说:“上帝把阿尔卑斯山脉最美的风景给了意大利,而意大利把最美的阿尔卑斯山脉留给了多洛米蒂”。我们合唱团去年2024年6月16日参加了在多洛米蒂附近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阿尔塔普斯特里亚国际合唱音乐节(Alta Pusteria International Choir Festival),虽然那几天每天到不同的集镇和山上去唱歌,也游览观光了一些知名风景,但觉得没有尽兴,因为时间关系很遗憾没能到许多风景里走走(参见《阿尔匹斯山音乐之旅(四)前往阿尔匹斯山》)。音乐节结束后,夫人就开始计划今年的多洛米蒂之行,想仔细游览阿尔卑斯山脉最美的风景。她找到我们湾区有经验的经常到全世界各地徒步、爬山旅游的跑友,让她给我们推荐了意大利一家旅游公司,定制了一个价廉物美(前后接送9天,游览8天。每人约1900美元包酒店和早餐、晚餐,大巴和司机导游)18人的小型旅行团,一个比较轻松的旅行,即每天巴士拉我们到不同的景点附近,然后我们在景点中旅游拍照5-8个小时,每天大约步行攀登6-12英里起落高度1000-2000英尺的山路,下午5-6点回到酒店。期间平均每2天住处从风景区西南靠近意大利内陆逐步移动到东北方向靠近奥地利的边境,酒店的风格从意大利式的逐渐转换到德国式,伙食也是从意大利式的逐渐转换到德式。
旅行团的游览计划从意大利当地时间6月28日开始,期间不同时期分别有3个不同导游来接待我们。我们18个人不同时间分别从硅谷出发,于6月27日或之前到达米兰。由于工作原因,我和夫人差不多是最后飞到意大利的,我们大部分人住到离米兰火车站很近的一家酒店,步行5分钟就到了火车站广场。我们入住酒店时,已经是下午5点。洗完澡后,就同住在同一酒店的几位跑友一起找一个Google评价较好的饭店,一起品尝意大利美食和啤酒。吃完饭后,步行到米兰中央车站去踩点(同时也消消食),寻找导游约好的6月28日早晨集合地点的地标,为第二天早晨找地方节省时间。
6月28日早晨8:30,如约来到米兰中央车站广场约定的地标前,见到了第一位导游,她领我们到面对车站左侧的街道,上了我们旅游的巴士。因为火车晚点,几天前到达其它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和罗马等)游玩的、今天大早坐火车到米兰来集合的几位朋友没有按时上车,我们等了30分钟,期间大家评论着欧洲火车和飞机经常晚点的现象,提醒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接驳(connection)一定要留够时间,没想到等我们行程结束后,我们当中有较多的人,就因为前段的火车或飞机晚点,差一点赶不上第二段交通工具。
坐上大巴,我观察米兰市区的街景,市区还有很多老式建筑的房子,许多居民的住宅都在10层以下,8层的居多。米兰郊区的房子和中国2000年左右的房子很像,每家都是窗式空调,楼顶上有各种天线。
因为天气很好,巴士开得很快,不像去年我们的巴士大部分时间是在雨中行驶,开得慢因而反而能清楚地看到沿途风光,当时大多数人都一直拿着手机拍照。这次的巴士速度很快,很难拍摄公路两边的风景。尽管路两旁的风景优美,但我们一车18个游客几乎都是硅谷烧烧(BURN)长跑队的跑友,我们大多认识,并且以洒脱谷(SHS)跑团为主,所以在短时间的审美疲劳后,就连平时宁愿放弃当下正做的主业、也要停下来拍照的跑友,今天也放下手机停止拍照。大家很快地进入聊天状况,任由风景在窗外疾驶而去,让景色自己孤芳自赏、在风中凌乱。
中午时分,巴士在一个休息站停了45分钟(欧盟规定所有的巴士司机每4小时必须休息45分钟),让我们在便利店吃午餐。早晨我们都在酒店吃的自助餐,大多数人还没有饿,所以就点了简餐,好几位跑友买了当地的脱皮花生。午餐休息之后,我们上车继续向目的地奔赴。大家想起来我们之前准备的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我们大多还只会中文的歌词,意大利文只学会了一句:“oh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于是我们中文夹着意大利文在车上唱起了这首歌,把车厢气氛烘托得非常热闹。因为我们当中有6位要参加今年8月中在湾区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的《黄河大合唱》演唱会,此时正在熟背歌词和歌谱、以及要交练习作业的阶段,于是我们几个人一起练唱《黄河大合唱》的歌曲,从《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到《怒吼吧,黄河》。大家乘机录视频作业,练习歌曲比我们去年合唱团参加音乐节还要认真。
我本来预期大家在途中会不断地观看两边的风景,没想到大多数人似乎还没有从我们硅谷洒脱小镇的生活氛围中拔出来,像是团体被罩在硅谷冻住的生活状态,一种我是我,风景是风景,两者没有关系一样,很少有人像我一样,一边观看两边的风景、一边回忆去年雨中的画面。
下午4:30,大巴穿过一片青山绿水的田园,来到Alpe di Siusi-Seiser Alm Bahn 小镇,这是靠近意大利内陆的、我们这次旅行的西南区域的景点。停车后,我们下车见到了这次旅行的第二位导游,他带我们到团体窗口买了上到半山腰的第一段的缆车(lift)票。这是封闭的豪华缆车,来回每人26欧元,缆车可以坐8-10人。
到了半山腰下了缆车后,导游给我们介绍:这里冬天是滑雪场所,滑雪场没有边界,有几个大的滑雪场在山顶上都是联通的,就像太浩湖(Lake Taheo)的加州一侧的Hevenly滑雪场和内华达一侧的滑雪场在山顶上是连着的一样。夏天,这里是绿色的风景,除了有些山顶上还有冰雪覆盖,山底下和半山腰以下,冰雪消融,到处绿草茵茵,野花盛开。原计划我们徒步上山,但因为我们早晨出发晚了30分钟,于是为了节省时间,导游决定让我们趁缆车上山、徒步下山。我们再买票转乘第二段的滑雪缆车,这种滑雪缆车一次最多只能坐4个人。
我们转乘第二段缆车,到了一个冬天能滑雪的山顶。这里天空晴朗,风景如诗如画、格外妖娆。像是被大自然召唤了一样,此时大家好像终于彻底从被硅谷气场笼罩的生活状态中破茧而出,开始放飞自我,一边观景、一边谈笑风生,沐浴在多洛米蒂的大自然中。
我们在山顶上滑雪场的接待处附近的一块平地上拍照留念,同时大家睁大眼睛,让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大饱眼福。此时看到一种驼羊三三两两在附近觅食或休息,大家开玩笑说那不是羊驼,而是网络上流传的“草泥马”,听起来像国骂。大家谈天说地,心情越来越放松,大家的笑点也越来越低,脸上也慢慢像开了花一样、渐渐舒展开来。
下山的时候,我和导游走在一起,他问我:“你们小时候,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比如不知道这个女孩喜欢还是不喜欢自己,要不要去和她约会,会不会被她拒绝等等,会用什么方式来帮助自己去决定?”。我回答说:“我常常用扑克牌的一种游戏结果来决定”。导游指着路边的一种长得像一种袖珍向日葵的、白色花瓣的、和雪绒花很接近的小花说,这种小白花的花瓣数目不定,每朵花的花瓣数目都不同,他说他小时候对于不确定的事情,就用一朵小花的花瓣数目来决定。比如他猜测某个女孩是否喜欢他,就去路边选一朵小花,从第一个“她喜欢我”,撕掉第一个花瓣,然后“她不喜欢我”,撕掉第二个花瓣,这样逐一依次撕掉花瓣,看最后一个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我告诉他,我小时候是用扑克牌来玩游戏,得到的结果常常是“她不喜欢我”,但又不甘心,就玩很多次。他会心地笑着说:他小时候也是如此,很奇怪大多数小花的结果是“她不喜欢我”,不甘心地又去选择另外一朵,这样就摘了很多小花,地上一地花瓣。我们惊讶远隔万里不同国度的年轻人对于不确定的事情的心态居然是一样的!
下山的途中,导游指着不远处的一些小木屋告诉我们:由于景区自然风光的保护,这里不允许再建新的小木屋,奇货可居,现有的小木屋价格涨到50万欧元,他很自豪地说,他们祖上很早在这里拥有了一个小木屋,每年夏天来这里一段时间避暑,但最多10天,因为生活上还是不方便。
下午6:30,我们下山回到旅游大巴,继续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朝景区深处挺进。旁晚7点,我们来到Campitello di Fassa小镇,开始入住酒店。虽然是3星级酒店,但餐厅可以比拟米其林2星水平,无论是服务态度还是伙食质量都是这次行程最好的。一上来就把我们升入天堂,以至于后面的伙食有一种逐步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我们登记前,先让我们把晚餐的需求定了,他们好准备新鲜的食材,然后我们开始给他们护照,办理入住手续。晚餐第一道是萨拉(salad)自助餐,花色品种很多也很新鲜。第二道有是头菜(前道),第三道主菜有鱼、牛排、德国猪肘和海鲜等,最后的甜点。第一天的晚餐,直接把我们这次旅行的心情拉到最好的程度,大家觉得这次旅行太值了,以后要多多组织这样的旅游。晚餐还没有结束,就让我们定制第二天晚上的菜单,这个酒店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选择也很多,无论是德国猪肘,牛肉,还是鱼都非常可口,大家都吃的沟满壕平,口齿留香。
晚餐后,已经快9点了,天还没有黑,我们大多数人决定到酒店外面街道上散步消食。看到一个朋友坐在前台接待处的沙发上刷手机,不想出去散步,就打趣说:“你晚餐没有吃好?居然还能坐得下去,是不是晚餐不合你口味?我们都吃撑了,没法坐下去了,只能出去消食”。于是他也只好和我们一起出去散步。
我们漫步在Campitello di Fassa小镇的街道上,看起来都是鳞次栉比的酒店,没有看到居民的住宅。街道上几乎都是外地来的游客在散步,看不到当地人的活动。这个小镇不大,我们很快就转悠了一圈。天黑之后,我们返回酒店,结束了第一天愉快的观光旅游,期待着第二天的风景游览。很多人忙完了发朋友圈之后才进入梦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