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硅谷

有兴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个人资料
正文

阿尔匹斯山音乐之旅(十八)瑞士的政治精神

(2024-07-24 22:07:31) 下一个

上接阿尔匹斯山音乐之旅(十七)伯恩、卢森

阿尔匹斯山音乐之旅(十八)莱茵瀑布和苏黎世、瑞士的政治精神

6月24日是我们这次沿着阿尔匹斯山旅游日程的最后一天,去游览莱茵瀑布(Rheinfall)和苏黎世(Zürich)老城,第二天(6月25日)早上旅行团就要解散、大家就从苏黎世分头回美国或自己接着游玩其它地方(大部分人从苏黎世机场直飞旧金山)。我们7点开始吃早餐,9:00乘巴士前往莱茵瀑布的方向。

因为这是最后一天旅行团在一起游玩,大家的心态有了各种变化,除了依依不舍外,大家都开始放飞自我、彻底坦诚了。一路走来,除了陆陆续续有些人相继感冒外,一切都很顺利和安全,没有人跌倒或丢失东西。导游也放下紧张的心情,开始变得轻松。上车后,导游先讲了一个故事:“在意大利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有一条通往雪山的小道旁,一个住户在门口路旁放着1个橙色的交通锥(cone,道路标筒),我们几个开车路过交通锥时因为外面道上的雪很脏就没有停车下来把交通锥移开,希望车轮能把它轻轻移开,没想到这个交通锥是被钉子钉在地下的,车轮没能移开而是压坏了它。我们继续开车,过了一会儿,一辆警车开到我们前面、示意我们停车,告诉我们他接到报警,说我们损坏了居民财产,一个交通锥加上人工钉子安装需赔偿100欧元。碰巧在回程又路过这户人家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太太正把一个压坏的交通锥拿走,又换上一个新的交通锥、重新用钉子钉在地上。我们这群人气得直呼这个老太太:人老又丑心又坏!”导游今年60岁了,因为常年锻炼、还跑马拉松,所以显得年轻、精力旺盛。她打趣说:“我也是一位人老又丑心又坏的人,在苏黎世,不要对我的建议太认真”。那一天她就以人老又丑心又坏自居,引得大家顺着她的句子格式进行各种人物描述褒贬或自嘲。

车上热闹的气氛,使得巴士旅程感觉缩短了很多,不一会就到了莱茵瀑布景点附近。莱茵瀑布景点有2个大停车场可以停靠,一个是右方的劳芬城堡(Schloss Laufen)和火车站这边的停车场、要花较长时间才能下到山底下看瀑布,另外一个是隔着莱茵河的左前方的停车场、可以很快从正面观看瀑布。因为司机没有明白导游的具体指示,第一次我们巴士停靠在右方劳芬城堡前,然后我们只好又登上巴士饶了一圈改到对面左前方的停车场、从正面观看瀑布。我们先照了一张合影,然后就自由行动、分头参观。

莱茵瀑布在瑞士北部莱茵河上游,位于波登湖以及巴塞尔之间。瀑布同时也位在瑞士北部的沙夫豪森州境内,距离州政府沙夫豪森约4公里。瀑布旁是莱茵河畔纽豪森城镇。莱茵瀑布是目前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其平均流量与世界上其他瀑布相比排名第22。它的宽度约150米,高度约23米。每年初春的融雪时期,是莱茵瀑布的水流量最大的时候。夏季的平均水流量大约是每秒600吨(600立方米/秒),冬季约每秒250吨,全年平均则约每秒373吨。莱茵瀑布周围区域形成了一个小型湖泊,最深处约为13米。由于水量丰沛,自从19世纪以来这里就设有水力发电厂,因为这些电力的供应,使得附近的沙夫豪森得以工业化。

瀑布中央有两座岩石,必须搭乘游船抵达。一块柱状岩石把瀑布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其中一座岩石上有阶梯,遊客可攀爬到顶端、去感受瀑布的宏伟的气势和如梦如幻的激流交响曲。可以让人走上阶梯到顶端插上瑞士国旗,每年的瑞士国庆日(8月1日)在此有烟火表演。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乘船游览,而是决定到瀑布最近的河边观赏。我们面对瀑布沿着左边的河边向瀑布方向,边走边观赏瀑布。

到了瀑布落差最大的地方,我们并不能走到瀑布跟前,因为靠近瀑布的河岸是形状不规则的石头,无法站人,也非常危险。看到莱茵河对面似乎有人能更靠近瀑布,我们以为继续往前走能很快到达那里,于是继续朝瀑布的左后方走去。

因为没有提前做功课,错误地以为我们能很快地走到莱茵河对岸,结果走了将近1英里才看到一个铁路桥。沿着铁路桥走到劳芬城堡(Schloss Laufen),我们才意识到这是我们早上司机开错停车场的地方、是另外一个参观莱茵瀑布的景点。

铁路在瀑布南岸的劳芬城堡设有一个车站,从这里到苏黎士搭火车约需50分钟,中途需在纽豪森车站转车。劳芬城堡除了是火车站之外,还有一家酒店,和设有一个自动收费的观景台,这里可以花5瑞士法郎买票下到瀑布旁观景台近距离观看瀑布。我们每人花了5欧元买票进门,一边观赏莱茵河对岸(我们来的地方)风景、一边朝山下走去到瀑布旁。

站在莱茵瀑布的顶端,可以感受到隆隆瀑布声带来的心灵的震颤。在这里我们看到有游客乘红色的摆渡船从莱茵河对岸到达岸边城堡,还看到有蓝色的船带着游客穿过湍急的河道登上瀑布中间的岩石。由于冰河时期的地壳运动,莱茵河改道,形成了新的河床。莱茵瀑布在水流湍急的足以将坚硬的白垩磨成碎石的河道转弯处形成。

河道中央的巨石虽然经历了几千年河水冲刷洗礼,依然傲然独立。通过乘坐莱茵瀑布的往返摆渡轮,游客可以登上河中央岩石,零距离体验这一自然奇景。游客甚至可以站在河道上突出的、半悬空的平台上。游客还可乘坐摆渡轮,或者租用木筏从对岸来到劳芬城堡,或从劳芬城堡到对岸。

当我们下楼梯来到最底部的观景台,瀑布隆隆的响声越靠近越大。在有些角度观看时能看到瀑布上方雾气中的彩虹。越靠近瀑布感觉人越来越小,越发感觉莱茵瀑布气势如虹。

远看瀑布时,觉得瀑布比较稳定,似乎一成不变地重复着自己独特的水流姿势。近看时,才发现瀑布可谓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上游下来的水流是时刻变化着的,犹如水上世界的一连串的人从高处水梯子上滑下来、身形各异。

从火车站的下方到莱茵河对岸有摆渡船可以过去,因为不熟悉摆渡船航班时刻表,怕赶不上我们集合的时间,我们决定原路返回。在观景台有电梯可以上到顶部劳芬城堡,但看到有年老体弱的游客在排队,我们就步行爬上山顶来到劳芬城堡,沿着铁路桥回到我们的巴士,来回走了将近3英里,把莱茵瀑布的景点结构搞得非常熟悉。然后依依不舍地登上巴士,结束了莱茵瀑布的游览、观光。

下午我们乘巴士前往苏黎世老城区参观。在巴士上,导游给我们介绍苏黎世的前世今生:

苏黎世Zürich)位于瑞士联邦中北部,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是苏黎世州的首府,也是瑞士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苏黎世是全欧洲最富有的城市,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有很多国际组织在这里设办事机构,是除了日内瓦之外最多的一个驻外国际组织办事机构的城市,如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总部也设在此地。苏黎世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由于这里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银行的总部,其中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故其又被誉为“欧洲亿万富翁都市”。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以及许多欧洲私人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苏黎世。瑞士银行业高效严格的保密能力,使得苏黎世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离岸银行业务中心,金融方面的帐户流转约占据整个苏黎世市四分之一的经济活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总部也设在苏黎世。

到达苏黎世下车后,我们沿着利马特河(Limmat),在老城区步行参观苏黎世的名胜古迹。利马特河是瑞士境内的一条河流,流经苏黎世市中心。利马特河的左边的尖塔是圣母大教堂(Fraumünster),右边的双塔建筑是格罗斯大教堂(Grossmünster)。

格罗斯大教堂(Grossmunster Church)建造于加洛林王朝时期,它以其独特的双塔楼成为苏黎世的城市象征。格罗斯大教堂内部看上去比较简洁,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壁画和油画。

在苏黎世六鸣节的晚上6点,会撞响格罗斯大教堂的钟,第一次敲响的钟声就成为宣告春天到来的标志。大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是教堂墓窖,修建于1世纪末到12世纪初期,其余部分建于罗马人十字军东征时期,内部的雕像是12世纪的作品。大教堂也是苏黎世大学神学院的一部分。16世纪宗教改革者兹里文就是在格罗斯大教堂发表相关演讲,倡导工作不忘祷告的言论。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kirche Church)是苏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在旁晚的时候非常美丽,很值得观赏。教堂始建于1534年,教堂塔钟楼上有欧洲最大的教堂钟指针盘,钟的盘面直径有8.7米,时针长3米,分针长4米。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个教堂塔是用于监视火灾的,一旦发生火警,就有人把一面旗伸向发生火灾的方向,以此告诉人们救火的位置”。

苏黎世圣母大教堂(Fraumünster)是苏黎世市中心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以其美丽的彩色玻璃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教堂始建于公元9世纪,由查理曼大帝的孙女希尔德加德公主创立,最初是作为本笃会女修道院的一部分。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是罗马式和少量哥特式元素,它最引人注目的是由马克·夏加尔和奥古斯特·贾科梅蒂设计的彩色玻璃窗,这些窗户描绘了圣经中的各种场景,色彩斑斓,非常有艺术感。教堂内还有其他重要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包括精美的雕塑和壁画,展示了苏黎世的宗教和文化遗产。教堂的高塔是苏黎世天际线的一部分,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个绿色的高塔。

导游带我们集体游览了一圈古城、参观了有名的名胜古迹之后,回到圣母大教堂,让我们自由活动、2个小时后再回到圣母大教堂集合。

我们沿着圣母大教堂旁的奥古斯丁巷(Augustine Lane),游览观光,在这里的药店(Farmers)买到了在其它城市没能买到的保护眼睛的维他命。奥古斯丁巷是苏黎世老城区中一条富有浪漫情调的、中世纪小巷。它靠近火车站的街,有很多桃楼建筑。

除了老城区的一些名胜古迹,向外走一点就是现代化的建筑。我们离开奥古斯丁巷后,很快就来到史主化街(Storchengasse)和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 St),我们从中世纪的古城突然来到现代化市区,一开始感觉有些恍惚,这种突变使得我们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苏黎世银行集中在班霍夫大街上,24小时营业,只认钥匙不认人的匿名储藏箱、最短50年的租用期限、宽敞堂皇的客户接待室、钥匙加密码的领取方式,还有贵宾专属通道等都是苏黎世这些银行重要的特点,而替客户保密身份则是其中最突出的。这条1400米长的大街囊括了格罗布斯(Russia Globster)和耶尔莫利(Jelmoli)两座耀眼的消费天堂,两旁的商店都陈列着华贵的商品和奢侈品,古董珍宝、名贵皮革、手表、珠宝首饰和法国香水,这里是追求世界名牌的圣地。时装名牌有Louis Vuitton、Gucci、Chanel、Burberrys、Aigner、Bally、Ferragamo、Hermes和Prada等,他们都把橱窗装饰得很有韵味。其他名牌钟表、珠宝设计、服装设计及古董鉴定公司亦分布于大道两侧,如Beyer、Bucheron、Bvlgari、Cartier、Gubelin、Les Ambassadeurs Meister及Turier等。很多大牌在班霍夫大街上各自占有一栋高楼(如LV,香奈儿、劳力士、Guchi等等),而不是像在其它城市只占一个门面。我们刚到苏黎世还没下车的时候,导游就对我们说过:“到了苏黎世,你们会体会到:钱多真好”。走在班霍夫大街上,尤其能体会到导游话中的苦衷。

穿过班霍夫大街,再往外走就是和很多大城市一样的水泥森林,我们就又折回到老城区。不用看手机的GPS,我们能在很远处看到圣母大教堂高耸的绿水塔尖,我们一边游览观光、一边朝圣母大教堂旁的我们集合地点走去。

尽管苏黎世和日内瓦一样很有名气,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她们就如雷贯耳,但对于我们来说她和法兰克福城市一样是商业城市,以后若不是出差或转机大概率不会专门到这里来旅游,也不会专门来这里买大牌奢侈品。

旅行最后的晚餐是在苏黎世老城区,我们来到一个人气很旺的餐厅,享用了瑞士风味餐:大炮香肠。一根香肠有2尺多长,我们7个人都没有吃完3根香肠。

晚上住在苏黎世机场附近的一个酒店,这个酒店和美国的许多酒店一样宽敞、舒适,非常有利于打开行李整理东西,以方便第二天上飞机。

没有第二天的旅行计划,也就不用做任何功课,晚上在酒店里就开始回味和思考这次瑞士旅行。以前对瑞士的印象是瑞士军刀,瑞士钟表,瑞士银行安全可靠、替客户保密身份,瑞士军人的英勇、忠诚、坚忍不拔、无愧职守,和瑞士是唯一“永久中立国”。这次亲临瑞士观赏瑞士优美风景的同时,也在观察这里的人文环境,虽很少同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但“物像主人形”,通过他们的事情和艺术建筑,以及历史史实,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把以前零零碎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对瑞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瑞士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在古罗马人统治以前的瑞士、其中部居住着海尔维第人(凯尔特人的一支,也分布在德国西南部),瑞士东部当时居住着里希厄人(伊特鲁利亚人的后代)。

日本作家盐野七生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古罗马人在智力上不及希腊人,体力上不及日耳曼人,技术上不及伊特鲁里亚人,经济上不及迦太基人。但是为什么最终成就霸业的,却是罗马人?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具有一定条件的,古罗马的崛起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的王政时代实际上是伊特鲁里亚人在做他们的国王,也相当于伊特鲁里亚人在统治他们。但之后推翻王政、经过古罗马的共和国发展,古罗马人在和其他族群的合作学习等机缘巧合下迅速开悟了:从理念上,没有了种族的界限,与所有其他民族都可以合作,众生合一,形成了罗马政治概念罗马政治精神,他们这种宽广的胸怀很容易同化其他族群。公元前15年,伊特鲁里亚人(即后来的里希厄人)也受到古罗马人的统治,族群的同化,形成了新罗马人。罗马人讲究诚信,很少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可能采取协商、妥协和对生命的尊重。罗马人发挥集体的力量,自觉地遵守制度。罗马人藏富于民,和其他族群共同致富、共同发展。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01年间,瑞士逐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古罗马人在瑞士的统治并不残暴,一个新的省份被罗马政府划分后,地方当局依然保留自己的功能,他们的身份以及当地居民一步步罗马化。尽管官方语言是拉丁语,本地依然使用一种凯尔特方言。古罗马人在瑞士兴建城镇作为行政中心,苏黎世就是当时古罗马人兴建的城镇,他们还在城镇开办以拉丁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正是这种延伸至乡村的教育使拉丁语逐渐取代了凯尔特语。罗马在瑞士将近500年的文明统治早已和族群通婚和同化,思想和文明得以高度传承,瑞士人变成新罗马人。

瑞士所在的地区是古罗马人控制下的重要通道,他们修建翻越数个山口的道路,并对这些道路进行维护。凯撒死后,奥古斯都皇帝统治下的罗马人对瑞士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到公元260年时,古罗马人统治下的瑞士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原来瑞士凯尔特传统与新的罗马地中海影响相互渗透,非常融洽,没有产生冲突。城市化以及众多公路的修建使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普遍流行,例如,就连小村庄(vici)都修建了公共浴室。洛桑(vicus Lousonna )的重要性并非体现在其政治地位上,而是仅仅由于其经济的繁荣。

哥特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后,所有的罗马军队都于公元401年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撤回,以保护意大利。就这样罗马人放弃了对瑞士的控制,罗马人对瑞士的统治于公元401年结束。同时也因为罗马军队的离开,让瑞士受到其它势力的侵略。公元6世纪,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逐步从西部入侵瑞士。连续两个法兰克王朝的兴盛、在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达到巅峰。尽管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努力压制,但在瑞士,罗马人的身份认同仍然幸存下来从未中断过。中世纪期间,古罗马的建筑依然是瑞士的一部分。如今瑞士两大族群罗曼德人(法语:Romands,瑞士法语区居民自称)和罗曼什人(罗曼什语:Rumantschia)其名称仍然让人想起他们的先祖是罗马人。

公元917年,瑞士的东部和中部由斯瓦比亚人(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统治,而瑞士西部则隶属于法国的勃艮第。直到1032年,瑞士的全部领土才归德国统治,法兰克人、巴伐利亚人、斯瓦比亚人和撒克逊人开始归并为德意志民族。但瑞士很多地区对罗马人的认同从未能被征服过。

在中世纪,虽然罗马军队离开了瑞士,但瑞士的军队得到罗马人的传承,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擅战的军队。虽然人少,但实行全民皆兵制度,组建了一支彪悍的军队,且常常赢得战争,以至于将战争变成了一门繁荣的生意,即对其它国家提供雇佣兵。古瑞士联邦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瑞士大多是高山峻岭,其中阿尔卑斯山和侏罗山脉等占据了一大半的国土,它不适宜进行大面积耕作,也没有殖民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因此做雇佣兵成为一种收入来源。

瑞士的军事历史颇为复杂,它不是一开始就保持中立国家,而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从13世纪开始,欧洲各领主和城邦最爱雇用瑞士雇佣兵。通过在百年战争和勃艮第的三次战争中的优异表现,贫苦山民为主的瑞士士兵展现其特有风格:英勇、忠诚、坚忍不拔、无愧职守。在16世纪初教皇克莱芒七世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总共189个瑞士卫兵,147个战死在教堂外,剩下42个瑞士卫兵带着教皇从地道逃走,他们没有一个人擅离职守。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1792年法国大革命,暴民攻击法国巴黎杜伊勒利王宫时,为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王后,786名瑞士雇佣兵无论军官士兵皆全体战死。

一直到1515 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 (Battle of Marignano) 到来,法国人威尼斯人带着火炮和装甲骑兵进犯,而瑞士人则手持大刀长矛应战,令人悲哀的是,技术的差距碾压了他们,他们战败了。

战败之后,瑞士意识到虽然他们很善战,但剑戟无法对抗火炮。加之在输出雇佣兵期间,常常会出现战争双方都使用雇佣兵,在战场上甚至出现自家亲戚或朋友就在对方的阵营里。出于契约精神,双方只能闭着眼睛装不认识,尽力而为冲锋陷阵。结果法国和意大利打仗,死的却是瑞士人。经历这种战争伦理的冲击,随后他们便不再参与欧洲的主要政治事件,几乎将自己的土地完全租给了法国,这将他们置于有利之处,也解决了他们偶尔发现自己与参战双方均有关联的不便。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非常棘手,这也推动瑞士迈向中立。从长远看,瑞士无法一直选择安全的一方,特别是由于瑞士占据守卫阿尔卑斯山的独特战略位置,列强都希望瑞士成为他们的盟友。因此,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在此期间瑞士仍然作为包括最后的国王路易十六在内的法国君主的雇佣兵)和拿破仑战争(在此期间法国入侵瑞士并破坏了旧有的联邦)结束后,欧洲于 1814-1815 年举行维也纳会议寻求和平,瑞士便提出了有利于整个欧洲大陆的、巧妙的双赢解决方案:让瑞士保持中立,即瑞士不会卷入其他国家之间的武装冲突或地域纷争。除了强调人道主义倾向外,瑞士绝不参与战争,绝不允许交战国使用其领土,也不为交战国提供雇佣兵部队。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永久中立国”受国际条约或其自身声明的约束,对未来所有战争的交战方保持中立。战争中立的概念是狭义的,它对中立方施加了特定的限制,便以换取国际公认的保持中立的权利。

自从1815年《巴黎条约》签署以来,瑞士一直保持中立国地位,而且此后瑞士的确没有参加过对外战争,该国只有在1847年发生过内战,即独立联盟战争。

我们游客感到欣慰的是因为瑞士保持中立和反战政策,我们到瑞士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能观看到它最初发展的模样,因为它们从未被入侵,没有瑞士城市曾遭到过轰炸,所有的历史都保存完好,例如我们参观的奇龙古堡格鲁耶尔古镇,就是因为这里从未发生过战争。瑞士首都伯恩的整个老城区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到处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拱廊、砂岩建筑和户外喷泉,以及一座始建于 1530 年的著名钟楼。在瑞士最古老的城市库尔 (Chur) 完好保存着古罗马遗迹。在贝林佐纳,我们可以在三座仍然屹立的中世纪城堡上漫步、甚至跑步。

瑞士这个国家建立的方式,看上去也是和平共处的典范(和古罗马的形式很像)。在政治上,它是直接民主制, 并且是无党派国家。在文化上,它认可四种语言族群。当我们在不同州之间穿行时,会觉得在游览了四个国家:意大利(提契诺)、德国(苏黎世)、法国(日内瓦)和罗马帝国的后裔格劳宾登)。

瑞士获得中立国地位,可免于战火硝烟,所以一般认为财产放在瑞士会比较安全。而且瑞士还颁布了银行保密法,银行对客户的信息要绝对保密。当有钱人成为银行客户后,除了银行和他本人,可能就没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资产。基于这些原因,即使利息不太高,甚至还要收管理费,可是富人们还是争相把钱存到瑞士的银行。凭借发达的银行业,瑞士人们终于可以躺着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因为中立国的地位,"泼天的富贵"降落在瑞士人身上,瑞士也成为富甲一方的国家。

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为中立国,就可以做到或被认可的。瑞士能成为中立国是有它特殊的地方的:

(1) 首先是这个国家的资源对其它国家没有吸引力。没有其他国家愿意千里迢迢来攻打瑞士,因为它除了长得漂亮(风景优美),资源非常匮乏。作为山地国家,矿产资源匮乏,不仅没有石油、矿石,连土地资源都较少。瑞士由于地形复杂,交通非常不便,骑兵根本上不去,更别说坦克了。‍‍‍

(2) 瑞士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瑞士位于西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南有意大利、北有德国、西有法国、东有奥地利,但瑞士的地形易守难攻,加之军队强悍‍‍,战斗力爆表。瑞士特殊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周边各国不可能眼巴巴看它落在其他国家手里,‍‍‍‍‍‍‍‍‍所以一旦一个国家想染指瑞士,都会遭到周边国家的坚决反对。

(3) 而且如果周边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瑞士独特的地形又能牵制双方的军队,避免出现波及整个欧洲的大战。瑞士能作为大国博弈的缓冲区域,加之瑞士人的忠诚、坚持原则的秉性,协调能力强(我们刚到瑞士时,导游给我们介绍瑞士人的情商高时曾说:瑞士的服务业很少对顾客说“不(No)”,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情,即使实在办不到,他们会想一些变通的办法,让你选择)等瑞士政治精神,于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西欧各国一致同意瑞士是永久中立国。

(4) 中立国国家要热爱和平、公正和有人道主义精神。 1848年,瑞士联邦政府通过宪法规定了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之后瑞士花了一些精力进行红十字会的建立,日内瓦的红十字会博物馆记录了瑞士的人道主义援助承诺。在1864年通过首部《日内瓦公约》的外交会议上,与会各国政府决定在战场上需要一个易于辨认的中立标志来保护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他们选择了与瑞士国旗相反的白底红十字作为标志。红十字会的建立提升了瑞士的声望,并促成 1864 年第一个《日内瓦公约》的签订,赢得了 1901 年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一看大势不妙,立马纷纷宣布自己是中立国,不想被拖入战争的泥泞。‍然而,德国却直接用闪电战消灭了这些国家。一般来说,综合国力不强、体量小的国家会奢望成为中立国,避免在大国争端中成为炮灰。它们期望能按照国际公约规定永不参战,也永远不允许别国军队入境。实际上很少有国家能做到这样,但瑞士做到了。同时,瑞士守卫自己的领土也确实下了狠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管谁家的飞机,只要非法进入瑞士的领空,瑞士彪悍的军队都会一视同仁地打下来。

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中立国的声望也曾受到了严重考验,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向纳粹德国购买犹太人的黄金以及拒绝接受犹太人难民的行为备受争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为了不被德国消灭,瑞士银行发放了巨额的低息贷款提供给德国,瑞士透过给予德国一些经济上的特许协议以维持中立。同时,瑞士把国内生产的武器,90%运往德国和意大利。但到了二战中后期,当战局发生了变化,瑞士又开始向美苏联盟提供大量的军火产品,并且还为美苏军队在德国境内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对外政策两头都不耽误让瑞士得以夹缝生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瑞士的角度出发,中立立场非常成功,因为瑞士的确没有卷入任何战争。

瑞士呵护和保持中立国地位的过程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任何列强的强迫站队和世界潮流的左倾和政治正确之势,随时可能让中立国选边站或放弃中立原则。

2008年美国司法部门发起了对瑞士银行的调查和起诉,瑞士银行挡不住美国的压力,在2009年就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多达4000多名的美国客户名单,让瑞士历时200多年的银行保密制度被切开了一道口子。没有了保密性,存款利率又低,美国富人自然不会像以前一样,把钱大把大把放在瑞士银行了。其他西方国家一看美国能这样做,于是也跟风学样。

2022年,为了强调中立国的原则和态度,瑞士总统伊尼亚齐奥·卡西斯表示:瑞士不会参与战争,瑞士会开展国际合作,但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瑞士至今仍未加入欧盟,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瑞士不会派兵支援其他国家,也不会向交战各方提供武器。

但是当俄乌冲突爆发时,瑞士选择放弃了一贯的中立态度,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冻结了俄罗斯价值81亿美元的资产,这些都是俄罗斯富人放在瑞士银行的钱。富人们千里迢迢把钱放在瑞士的银行,就是图个安全,但这个安全边界竟被打破了。见此情景,非西方国家的富人们也大把大把地把钱从瑞士银行抽走,瑞士的银行们彻底顶不住了,连瑞士排名第二的银行都轰然倒塌,瑞士政府终于慌了神。‍

2023年3月23日,瑞士再次宣布恢复永久中立国身份,取消对俄罗斯资产的冻结,不再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就在瑞士宣布恢复永久中立国的第二天,美国司法部就嚷嚷着要调查瑞士银行,认为瑞士银行在帮助俄罗斯寡头规避制裁。于是到了2023年3月29日,瑞士又宣布放弃中立,恢复对俄罗斯的制裁,这次永久中立国持续时间只有短短6天!

心无旁骛和不忘初心对一个国家来说,即使有很强的领导团队时刻的相互提醒,也是很困难的,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更难了: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左派或政治正确带偏,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原则瑞士旅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享受了美景,提高了艺术修养,还学习了做人的诚实、公平、正义和恪守原则

25日早晨,在酒店吃完丰盛的早餐,根据不同的飞机起飞时间,巴士分2批把我们送到机场,大家依依不舍地和导游、司机道别。尽管大家都乐不思蜀,无奈假期有限,只能各赴前程,在微信群里分享和回忆旅行中的快乐时光,交流心得体会,期待能相会在下一个旅游行程里。

结束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