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硅谷

有兴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个人资料
正文

儿女之遇(二): 寄养国内

(2021-09-28 14:33:11) 下一个

上接《儿女之遇(一)》

(二)寄养国内

儿子安迪和二女儿梅根相差只有15个月。儿子一岁之内那段时间,夜里如果有一个小孩哭,好不容易哄不哭了,另外一个孩子终于被彻底吵醒了,等到第一个孩子安静下来,打个时间差才开始哭。那叫一个此伏彼起、此起彼伏。我也是在那段时间突然有了很多白发。那时我们夫妇最大愿望是那怕只有一晚能一觉睡到天亮、夜里不被吵醒。

2004年,我的公司开张不久,搞半导体设备,工作很忙,我岳母和我妈妈两位老人在帮忙带孩子,我被夫人称为“甩手丈夫”,除了照管大女儿上中学,很少照管两个小小孩。有一天好不容易仔细观察2个小孩时,突然发现他们的双手都是黑黑的,像乌龟爪子,手腕处黑白分明,紧张地以为手有什么问题。后来才知道两位老人推着婴儿车去公园时,小孩的头和身子在布篷下,2只小手伸在太阳下,加州的阳光很快就把他们的小手晒黑了。

考虑到减轻我们的辛苦,我母亲回国时,把二女儿带回国,在我老家天长市住了8个月。因为二女儿和我妈在美国朝夕相处,所以带回国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二女儿很自然地和我妈就在家乡生活,去当地幼儿园也落落大方,表现得聪明伶俐,亲友们都很喜欢她。回美国时学会了一口我老家的家乡话(类似扬州话),然后很快捡起英文,家乡话也很快变成普通话了。2岁多时,中文和英文都非常流利。

二女儿寄养国内时,我们只在中国驻旧金山领事管申办了孩子的中国入境签证,没有准备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寄养委托书》。所以最好不要超过一年(尽管我弟弟他们带着二女儿在半年后到地区一级的滁州市备案)。夫人觉得应该公平,因为大女儿小时候也被送到她的老家汉中8个月。加之我妈也主动请缨说帮我们带小的,就这样二女儿在我老家生活了8个月后,夫人带着儿子把二女儿交换了回来。

 

我妈妈离开美国时,我儿子安迪才6个月大。时隔8个月后,我儿子和他奶奶基本不熟悉。夫人在我老家陪儿子和二女儿呆了两周,让我儿子熟悉他奶奶,让我二女儿熟悉她生疏了的妈妈。之后很顺利地把二女儿梅根带回了美国,但儿子突然离开母亲,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和我大女儿类似且有过之的情形(大女儿是和姥姥相处3个月后、由姥姥带回老家的,和姥姥是熟悉的),离开父母后他们似乎被冰封在时间之中等着他们的父母出现一样,不肯说话,也似乎不肯成长。记得我们和大女儿分开8个月后去接她时,快2岁了她还不会讲话(亲友说她不肯说话),相处一晚上后、第二天她就开始不停的冒出单词,再过一天就成句子了,也很快会数数一到十了。整天缠着我们夫妇,没过几天,很容易就跟我们一起离开汉中、路过西安女儿的大舅家、再回到南京。看着她那么容易就被我们带走,她外婆感叹道:“外孙是狗,吃了就走”。

二女儿小时候很聪明,6个月大时就是我妈妈在美国照管她。通常我妈是看完电视连续剧《小燕子》晚上9点钟,准时带她睡觉。二女儿很快就发现规律,每次电视连续剧的结束音乐一响,二女儿就知道该睡觉了,立即无奈地停下手中的玩具,朝奶奶看去,依依不舍地嘟哝着:“要睡觉了”。在她一周岁的生日party上,就表现得比她大的孩子成熟,走路很稳。记得那天,给每个小孩发了一瓶酸奶,有个将近1岁半的男孩,他的奶奶把他抱在怀里、用小勺子给他喂酸奶,进程很慢。二女儿一边走路、一边自己拿个小勺子吃酸奶。当走到男孩跟前时停了下来,好奇地瞅了瞅奶孙2人,男孩的奶奶把勺子悬在半空中也好奇地瞅着我二女儿。就在这空当间,我二女儿梅根把自己的勺子伸进男孩的酸奶瓶,舀了一勺,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以为她是给自己吃的,没想到她把勺子伸到男孩嘴旁,用中文说了一声:“吃”,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儿子安迪的情况是最极端的,基本上是突然放到一个谁都不熟悉的陌生环境里,除了生理发育之外,智力和语言能力完全被冰封在时间之中不肯讲话,也不快乐。我妈妈把他同我二女儿梅根比较、怀疑他智力有问题,还找了老家当地的医生进行检查。医生给的结论说:老二和老三挨得太近,母亲的体能还没有恢复好就又怀孕了,老三无论是体能还是智力都是先天不足。也因为这样,相较于二儿女梅根,家乡左邻右舍的亲友对安迪表现的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以及对弱者友好的对待。这或许使得他日后成长为少年时,能心地善良、对人友善的原因之一。

儿子在老家时,中间我出差路过看过他一次。我弟弟告诉我,儿子曾生病发烧,坚持2天才去医院吊水,因为我妈说小孩在美国发烧也是要观察2天才去医院的。我弟弟担心责任太大,不能出意外,还是采取了保守治疗。刚见面时,安迪好像不认识我了,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小时候在家依恋我、缠着我的神情,但也觉得我是一个和周围亲友有别的人。我们单独相处时,他对我偶尔有些好奇,时不时地瞄我一眼,有时他在我面前羞涩地晃动着小腿或胳膊,我也静静地、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他。有时候他盯着玩具一动不动,不知道是目不转睛地看玩具、还是心驰神往着远方,他穿着浅棕色的上衣和米黄色的裤子,颜色和院子里地面以及墙壁连成一片,格外显得他沉默得像一块石头。小小年纪,没有儿童该有的活泼好动,看得我非常心酸,偷偷地流了眼泪。第二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初秋的时候,因为我有很多年没有在秋天回到家乡,家乡初秋的景色还是小时候见到过的。儿子还在睡觉,为了不让他有离别的伤感,我没有等到他起床醒来,就离开了。清晨,薄雾弥漫,室外的气温并不低,但我感觉凉凉的。上车后、沿途看着家乡还是小时候看到过的景色,想着弱小的儿子这么小就突然被动地离开父母,复杂的心情使得我又忍不住地流了眼泪。

回到美国时,和夫人商量还是应该把儿子早点接回来。于是很快安排了一次出差顺道去接儿子安迪。

我接安迪时,他像是能感觉到要跟我走了。平时和我妈最亲,那天临走的早晨,我妈帮他穿好衣服、起床后,从吃早饭开始、他就一直牵住我的手不放,时刻不离我的身边。在我和亲友们寒暄再见的一段较长时间过程里,我看着安迪的神情是像做着一个梦不愿意醒过来,亦或是希望我带他离开的状态是真的,也希望快点离开这里,免得我改变主意。他那天早晨的表情,在多年后,我又看到过一次:那是在二女儿梅根小学二年级时,2个小孩都喜欢外出旅游,地点离家越远越好。一次我们有几家一起开车10多个小时才开到南加州棕榈泉(Palm Spring),孩子们都很兴奋。第二天早餐后,我开车带着孩子们进到书店,美国的连锁书店里面很多排放都差不多,我不由自主地来到儿童读物地方,这个地方居然摆放得和我家附件的一个书店一模一样。忽然间就看安迪的脸色慢慢地变得很失落,小脸像冻缩了、变得较小。平时几乎每周都带他去的、他很感兴趣的儿童读物的地方,那天他却变得迟疑不定,坐在那里发愣。过了一会他怯生生地问我:“爸爸,我们昨天开车那么长时间才开到玩的地方,怎么今天这么快就开到家了”。看到他那曾经令我怜悯的表情,我实在不忍心逗他,就告诉他,美国很多联锁公司的结构都一样,这个是我们玩的地方的书店。然后就看到他的小脸就像开花一样突然变大了,欢快地看书去了。

尽管看起来儿子跟着我回美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是按着原来计划:我妈也陪着安迪去上海浦东机场,我弟弟和弟媳开车送我们到东机场。原以为我儿子会不认我,让我妈陪着我们有个缓冲过程。但上车后我儿子就连手都不让我妈碰了,不得已要用那只抓住我手的手时、也是先用另外一只手抓住我、然后才松开原来那只抓住我的手。我妈虽然没有说什么,我心里在为她抱屈:“真是一直照管了一个白眼狼!”

到了机场停车后,安迪像是知道登机程序似的,哼哼着、推着我、催着我下车。我们匆匆忙忙来到出发航站,才发现我妈给安迪准备的一个包、内有尿不湿等,丢在车上。停车场离出发航站很远,只能作罢,幸好我包里准备了一个尿不湿。在办理登机手续时,我能感到安迪的神情在催促我进行下一步,尽管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我妈、我弟弟和弟媳只能送到安全检查的门口。在和他们离开一段距离时,安迪才敢同他们挥挥小手、表示再见,他好像感觉踏实了、觉得我肯定会带他离开了。那时我才发现这个虽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当时就是一个很有主意的小人,背着自己的玩具包,迈着铿锵的步伐,积极地要结束自己的“流浪”生涯,回到自己的家里,神情是那样的义无反顾。他的简单的判断或是简单的下一步的目的地就是先离开我的老家,尽管对回家的概念不是那么清晰,因为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记得小时候1岁多时在家的情形。在浦东机场的VIP休息室里,摆放着各种新奇的点心和可口的食物,安迪似乎兴趣不大,只是一开始对漂亮的西瓜方块感兴趣,但吃了一口就不吃了。他一刻不停地抓住我的手,搞得我也没有什么胃口了。在等待上机的那段时间,我想着法子能让他高兴,每次他都很勉强和羞涩地露出短暂的微笑,像是应付我的好意。在飞机上,他一夜没有哭闹,但不知做的什么梦,看起来睡觉时流过眼泪。早晨醒来吃早餐时,他吃了很多。周围的人都赞扬:“这孩子真乖,一晚上不哭不闹,早餐也能好好吃饭”。早餐后,我把仅有的一个尿不湿、到厕所给安迪换了,他居然一晚上没有大便。然后陪他玩一会随身携带的玩具,看一些飞机上的动画片,很快就到了旧金山机场了。

夫人开车来接我们时,发现儿子已经不认识她了。对他妈妈的想要拥抱的动作惊恐地回避了。我只好坐在他的身旁,还是由夫人继续开车。到家时,儿子早已经在车上睡着了。我先把行李拿下车,夫人待在车上,百感交集地看着熟睡的孩子,离开家时白胖的婴儿已变成黑瘦的小男孩。儿子醒来不见我时,立刻哇哇大哭,夫人赶紧叫我先别管行李,把儿子先安顿好。

现在想想,刚把他接回家时我应该多陪陪他。可是工作忙,也主要对儿童心理了解不深,周末陪了2天,就开始上班了。见不到我时,他会哭。他后来很快恢复了记忆中的妈妈,我不在家时,他寸步不离的跟着他妈妈。他巳完全没有了安全感,眼睛里时常透出恐惧和不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开心。这种不安全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他上小学时,一次去看一个中医,把他带到一个房间,房间中间有一张床,安迪匆匆地绕着床转了3圈。医生好奇地问:“这孩子小时候是不是和你们分开一段时间?看起来他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有不安全感,绕床转圈是他释放压力、驱除不安的一个方法”。

现在想想,寄养孩子一定要慎重,不能突然把孩子放到一个谁都不熟悉的陌生环境里。否则孩子会有不安全感,除了生理发育之外,智力和语言能力完全被冰封在时间之中,不肯讲话,拒绝成长,也不快乐,等待父母回到身边。按道理,女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我大女儿小时候在离开我们8个月后语言能力就比较差,小时候“荣”发成“龙”,即所有拼音“R”的字发成“L”的字。来美国学前班时,老师说她“心智较小”。但也因此她一直有一颗童心,和相差10多岁的妹妹弟弟从小就玩得很好。

昨天晚上,我很愧疚地问儿子安迪:“你还能记得小时候寄养在奶奶家里的事吗?”他想了一下,说:“不记得了,唯一只记得是朝屋顶上扔硬币的事”。但愿朝屋顶上扔硬币是当时他很开心的事!

聊以自慰的是:好在大部分人都难以回忆起自己人生前三、四年的生活,当进入童年晚期及青春期时,我们的身体“故意”丢失了婴儿时期的信息。这种“婴儿期遗忘(infantile amnesia)”通常发生在7岁的时候,属于记忆功能成熟的副作用。孩子从换牙开始,就会出现生理的智慧失忆,如脱胎换骨一样。就像牙齿一样,更换一个变差了的乳牙,儿时的记忆也没有必要保存。但这种所谓的遗忘是意识和中层潜意识的忘记,儿时的记忆在底层潜意识中还是一直保存着的,只有用催眠术等才能激发儿时的记忆儿时的经历对以后的成长是有影响的。

(未完待续)

下接《儿女之遇(三): 送幼儿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东村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谢谢分享!
我觉得再苦再累,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才好!
正明2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各位花时间阅读,诚恳地接受大家各种批评和指正。我们年轻时不太懂儿童心理学,不知道寄养孩子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等我们知道了结果,才万分后悔。此后,也很快给与他们各种精神补偿。所幸后来一切顺利。真希望有这方面的心理学书或育儿书说明这方面的道理,警示如何避免寄养儿童。再次感谢大家留言。
pingtoronto 回复 悄悄话 我小时候奶到别人家,七岁才回家,姐姐,弟弟都对我不好。父母也不关心。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坚决不把孩子给老人带,再辛苦也自己带。到现在和父母,姐弟也不亲,他们对我也不亲。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不管多辛苦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哪怕天天送孩子去幼儿园,也不要送回国,那段失去的时间永远也找不回来了,父母的损失其实比比孩子的还大。比如楼主现在回忆那段时光,心里永远充满愧疚,酸楚,而孩子早已忘了。
无言无语无声 回复 悄悄话 即便不在身边,要是姨或姑姑也比老人强。我是拒绝老人带孩,更不要说长期了。咱们会和孩子一起烘培,过家家,捉迷藏,扔球,去公园 儿童children museum, 看电影,玩水游泳,读书,每天有规律有动有静。你见过中国老人做孩子 activity plan吗?都是照顾无微不至,但不太玩, 一天到晚充满了不许这不许那,什么都危险。喜欢静的孩子还行。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看的好心酸。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真应该一直在父母身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