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陪伴孤独老妈的一周
我们全家在香港团聚并跨年之后,一月一日,我一个人登上了早班的飞机直奔北京,看望九十六岁的孤身一人住在养老院里的老妈。
除了疫情外,我之前每年至少回北京一次,每次都会把老妈从养老院接出来,和我住一段时间。去年把北京的房子卖掉之后,我今年就只能在外面租个酒店,把她接过来和我一起住了。
第一次入住也是第一次听说的亚朵酒店
请在北京的老哥在他的住处附近帮我找了一家酒店 -亚朵(ATOUR HOTEL)。房间有两张床,我和老妈在一起住了六个晚上,朝夕相处了七天。每天早上牵着老妈的手,乘电梯(我们住九楼)带她下去吃早餐。这家的早餐十分丰盛:油条,豆浆和豆腐脑,包子,粘玉米,红薯以及现煮的面条,米线和馄饨,也有西式的咖啡,牛奶,酸奶,沙拉,牛角包和各类糕点,切好的西瓜,哈密瓜,苹果,橙子等。她胃口不错,吃得比我都多,毕竟养老院只有简单的早餐 – 稀饭,牛奶和馒头。可惜,酒店不供应午餐和晚餐。但隔壁的“江西小炒”饭店提供的家常便饭也算不错,成了我们的“大食堂”,免去了老妈冒着“甲流”外出的风险。
酒店超乎想象的丰盛的早餐
老不回国,信息已经落伍。之前没有听说过的亚朵酒店目前属于国内中高端连锁酒店,市场占有率已经位于第一了。2022年11月11日,亚朵集团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新住宿经济第一股”。
第二天,带她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找了两家,老哥说68块钱太贵了,但我认为没有必要为了省几块钱,再推着坐轮椅上的老妈大冬天的在北京到处转悠了。再说了,她这个岁数,还能理几次发呀。
带老妈理个发,迎接新的一年
这个酒店的负一楼有免费的自助洗衣机和烘干机设备,连洗涤液也免费。我干脆帮她把她带来的衣服和外套全都在酒店的洗衣房洗了一遍。有件脏外套一遍洗不干净,我就先手洗再放到洗衣机里洗第二遍。洗衣房的小阿姨看我这般“孝顺”(她的原话),主动帮我洗并帮着烘干。
酒店自助的洗衣机/烘干机
她带来换洗的一件衬衣上有三颗扣子掉了,我试着找到酒店前台的小姑娘,请她们帮着找找有否相同的扣子并帮我钉上。这本不是她们份内的事情,但她们以及经理都非常热心。他们在针线包里找到了稍小一点但相同颜色的扣子,钉上后,他们再把相应的扣眼用针缝小一些,效果不错,还叠好装上袋子送到我们的房间。他们如此额外的贴心服务让我非常感动,下次有机会一定会再来住。
老妈带来的内衣又短又破,早就应该扔掉了,我知道她并不是没有新的,就是一辈子节省惯了,舍不得扔。我随身带了三件换洗的白色圆领衫,动员她试了试,胖瘦挺合适,就是长了一点。就有意想把它们留给她,因为即便我再给她买新的,她还可能不会穿。于是,我对她说:我明天回美国,懒得带回去了,让她帮我“废物利用”,这么一说,她倒是很高兴地接受了。但不知道她是否能听我的,真的会把那些又短又破的内衣丢掉了呢?
老妈自己洗澡已经很困难了,养老院有此服务,但她又舍不得花钱,每天自己用毛巾和热水慢慢的擦洗。我努力说服了她,在与她同住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做为儿子的我,不见外地帮她全身上下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看到她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那么开开心心的,我一直自责不能陪伴老妈的心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老妈连水龙头怎么打开都不会了
我上次给她的手表的表带坏了,她(也可能是老哥)用粗线缝上在凑合着用。我想换个表带还不如买块新表,司机和我在附近跑了两趟,居然找不到卖电子手表的,估计现在什么东西都在网上买了吧。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修表的,一付真皮的表带要价70块,我没还价,但小伙子似乎还很不乐意做给人换表带的生意,可能挣不了多少钱吧。
老妈在看新换上表带的手表
顾不上老哥关于“甲流”的警告,我每天都带老妈出去吃各种好吃的,朋友和战友的聚会也会带上她,她吃了爱吃的烤鸭,鳝鱼,黄花鱼,地道的湖北菜(藕汤,珍珠丸子,粉蒸肉),还有“冒死”才敢吃的河豚。。。她牙虽然掉了一多半,但胃口不错,像极了一个贪吃的孩子。一次饭后,还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唱起了《洪湖水,浪打浪》,看到老妈被哄得那么开心,我感觉这次就没有白回来。
多么希望老妈能天天这么开开心心的呀
老妈不得已住到养老院七年多了,已经混到了“老二”(指年龄),那里死气沉沉的氛围让她心情越来越压抑,因为每天见到的都是半死不活的老人。她告,有些人今天还打招呼,明天就“走”了。我知道她非常不愿意待在养老院“等死”(她自己的原话),她孤苦伶仃,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鲜的空气。她耳朵越来越聋了,脑袋也越来越糊涂,已经需要依赖她人照顾了。她盼望儿子的陪伴,我明明知道但又分身无术。我内疚,痛恨自己的“自私” – 我本可以陪在她身旁,让她天天开心的,但我却做不到,以至于害怕看到她那孤独无助的眼神。。。
一个礼拜很快就过去了,越来越衰老的母亲又要回到养老院“等死”,而我又不得不“忍心“再次离开。下次再来看她老人家时,也不知道是否她还能像一个生怕走丢了的孩子,紧紧拉着我的手,上上下下乘电梯,颤颤巍巍的自己走路。。。
二零二五年二月六日
所言极是,她这个岁数是“过一年,少一年”。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在准备六月份再回去给她祝寿。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疫情),这些年我都会这么做的。
谢谢理解。”养儿防老“在老妈那一代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前,她总说,她能理解我在美国做事。现在看,她根本就不理解。她没事就会说旧社会时,她的嫂子是如何伺候她的父母的。她满以为她的儿子和儿媳妇也会那样的。。。这就是她失落和我自责的地方。
谢谢,但我不是她眼里“孝顺”的儿子!这也是我经常不能原谅自己的地方。
是的,96岁的她还能生活基本自理,已经很不错了。老人家来美国两次,非常不习惯,那时,我们都上班,她一个人很无聊,又不会开车出去,说活又听不懂。死活都不愿意和我们住在美国。岁数大了,一个人住,我们又不放心,唯一的办法就是上个好一点的养老院。
很早就给她在朝阳医院配了一个丹麦进口的很好的助听器,那时,她用得不错,也常戴。现在,怎么说她都不愿意戴了,越老越固执,可能是越老越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用了。如果在她身边,我会每天耐心地帮她调好、戴好,可惜,我小家在美国,生意也要在这边打点,这就是我说的分身无术呀。。
多谢理解。我不认同尽孝。但人是感情动物,有人对你好,我一定会尽力回报的。纠结之处在于我做不到老妈那代人的要求,她始终不理解:我有儿子,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养大,你们还把我送到养老院,良心何在?我知道我已无法改变她的想法,只能听之任之,但每当我听到她这么有意无意地说出来的时候,我的心仿佛在流血。。。
谢谢。她目前还算是生活基本自理。如果再老,就要请全职的护工,那时洗澡就不会另收费了。现在是剪个脚趾甲,每天监督你吃药等都是要单独收费的,也算合理吧。
的确,居家养老以及脑袋清楚绝对是福分。但各家都有各家难念的经。。
哪里还敢显摆?我只是回顾、记录,更多的是自责、内疚。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待在海外的一代人共同的痛点吧。
她那么大岁数,早已习惯节省,强行扔掉她的破东西,她反而不高兴。要扔也要悄悄的,换种方式,过段时间她或许就会忘了。。
感谢理解。
谢谢,我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分享而已。
谢谢理解,我经常为“忠孝不能两全”而苦恼。。
我老妈九十岁开始见人就喊,不认识自己的儿女孙辈,晚上不睡,白天不醒。
海外的孩子除非把父母接到身边,回国见几次父母伺候几次,不算很孝,但是顺从了父母
帮助多少,都是孝心。
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