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美君子

在美国生活了32年的谦谦君子
个人资料
谦谦美君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2020-04-14 08:03:56) 下一个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一部经典的老电影。俺也的确落伍:《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问世整整十五年还多了。它可是当年(1995)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国际十大影片”第一名的大片!实际上,这部电影最早出品的年代应是1993 年。而1993 – 1995年正是我人生事业最繁忙的一段,刚到美国不久的我在管理一家国企分公司外,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MBA,根本无心顾及它事。

《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北京某军区大院几个叛逆期少年成长的故事。它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较为黑暗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为背景,片名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属于典型的王朔(电影改编自他的小说)黑色幽默。王朔和导演姜文(处女作)均来自部队大院,年龄也与影片中的少年相仿,所以,他们其实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相信现在的年青人很难理解那时发生的事,包括我的老婆(文革开始时她不到6 岁)在内,而它在我身上却产生着极大的共鸣,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影片背景音乐的每一首红歌我都熟悉,它们早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了。毛是那个阳光灿烂年代的太阳,正像影片中的主角马小军说的:“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老莫” - 莫斯科餐厅。红太阳光芒四射,阳光灿烂。

文革初期(1966 年5月)一直到1969 年9月去北大荒(12 – 15岁),我在北京,生活在一个机关大院。除了没有影片中的战士站岗和室内游泳池之外,基本上也和部队大院差不多。院内有自己的礼堂,医院,商店,食堂,饭馆,幼儿园,灯光篮球场,足球场,也有假山,花园和河流。开始是“停课闹革命”,约一年半的时间无所事事;后一年半,是“复课闹革命”,就近上了初中;但光“革命”了,没上什么正经的文化课,以至于恢复高考时(1977年),我不得不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恶补六年的初中和高中课程,狼狈之极。但那时“天天读”(学习毛著和语录)可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课程。马小军的故事是70 年代之后(文革中后期)了,情况已经比我们那时好了很多。最起码看到他们上课开始时有了“老师好!”和“同学们好!”。而我们那时则是手举“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一起高喊“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四个伟大),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挥动两次小红本后,再衷心“祝愿他老人家的亲密战友林付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又再挥动两下。就像电影中介绍的那样,前苏联歌曲以及《外国民歌200 首》的歌曲在那时属于被禁的“黄歌”(黄色歌曲),但的确我们私下都在传唱,影片中响起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卡秋萨》等何其似曾相识呀。因岁数还小(我早上一年学,比同班同学都小一岁),“茬架”,“抽烟喝酒”,“拍婆子”等虽没有干过,但常见于大哥哥和大姐姐们。电影中几次出现的“老莫”(莫斯科餐厅),也是当时我们梦寐以求,哥们几个最想“撮一顿”的去处 – 这是当时全北京唯一一个对外营业的西餐厅。记得那7米高的大厅,镀金的大吊灯,青铜的大柱子,镀银的餐具,打腊的木地板,甚至俄式宽大洗手间的立式小便池。

《阳光灿烂的日子》真实描绘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估计,要放到现在很难通过审查或会被剪得乱七八糟。是啊,一帮青少年句句不离粗口,抽烟喝酒,溜门撬锁,打架强奸,怎么看也不是个“正能量”的故事。但这并不妨碍过来的人们去重温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可以让我们的后代知道那段人性被扭曲了的历史。

明天是我的生日,如果在北京,我最想去撮一顿的餐厅当属“老莫”。“老莫”于1954 年建成,正与我的生日年份相同。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四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yingjia 回复 悄悄话 拍的挺美的。这样的国产片太少。
一朵漂在异乡的云 回复 悄悄话 最喜欢的影片之一,永远的经典。
谦谦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尾归' 的评论 :
谢赐教。如有空,请海归尾看本人去年5/14 写的拙文 - 电影《蓝风筝》。
Jiushi60 回复 悄悄话 很像台湾导演杨德昌1991年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但杨的这部电影信息量要大得多,深刻得多。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高人一等的文革心态,让人不齿。
建议楼主去看田壮壮的电影1993年的“蓝风筝”,这不到现在在厉害国仍然是禁片。
问好。
泰安人 回复 悄悄话 姜文 王朔 冯小刚一类京痞子总把他们文革中北京部队大院的痞孩子的事,反个来倒过去,你说一遍,他扯一回,早让人恶心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