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家庭圈中的议论

(2025-09-10 02:58:52) 下一个

家庭圈中的议论

 

 

侄子:

 

关于中国文化,有一点我觉得是值得思考的,就是中国的文化是否还滞留在生产力低下不能满足社会基本生存需求的大环境之下,而与现今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严重脱节。而对于全球文化评价的问题则是我们的信息太闭塞,缺乏评价的依据。

 

复:

 

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不是工农兵的事;议论历史文化,是专门家的事,不是广大网民的事。这在欧美社会不言而喻。中国近百十年间,说中国靠谱的一是陈寅恪,一是顾准。就没了其他。这些是学问,不是有感而发,不是旅游观感,不是有一说一。

 

侄子

 

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公大于私,追求无私,而私是客观存在、公是虚拟的,不论其对错好坏,于私来说个人价值永远是不被认可的故个人总是会有不平和的心态,于公来说极易被人利用和具有欺骗性

 

 

从小孙女出生以来,西方文明走进屋檐。什么什么都在尺幅进深上,和看西洋景完全不同。所谓富裕程度,审美水平,生活认知,和自己接受的,完全不搭。有如自己在地中海游历,不在一个档次上的高度文明让自己瞠目结舌。你说的“公”与“私”的议题,在欧美,找不到位子给它。这还用想吗?

 

在外面几十年,除了学术讨论,没人议论什么中美,中俄…… 中国,就是筷子,春卷之类。所学历史,自己便常有历史追溯的爱好。听到网民开口闭口“内循环”“为什么不产生…”,像没听到。又没学过,没读过,扯什么呢?陈寅恪说陈寅恪说: “中国人几千年的创造发明,全是教人做坏事、陋事。 秦制、商君书、奴婢制、太监、小脚、妻妾、殉葬、灭九族、连坐制、妄议朝政杀、群起聚众杀、私刻出版杀……贯穿中国几千年黑暗历史,不难看出全是整人、害人、伤人、愚人之妙法,看不到半点人类文明的影子。”这话,我信,和自己读到看到的,吻合。

 

我主张溜掉,一了百了,去过正常的日子。不然就等着倒霉。我们家,祖上产业被剥夺,文革中,老大老二被关押,明凤小慧我下乡,险些全家下放。现在又来了,又要被解决“温饱问题”了。斗不过,躲不过的。国门尚开,有机会就跑。这时间不会长的。

 

现在迷惑人的是,退休人员拿到高薪的多,又轮上价格便宜,由此产生幻象,什么“国外没有国内方便”“养老还是国内好”。这些看法如果产生影响,蛮害人的。不干活的拿上万,上班的四五千,这和一九七六年只抓革命不抓生产一样的荒谬。怎么会久?对于个人来说,趁着未变,找自己的路子存活。

 

 

家庭圈里文明的议论

 

兄弟议及文明,复:

 

古希腊文明的起点是理性和抽象,公元2000多年前,就有了数学流派。这真是遥遥领先。在希腊罗马见到的当年遗迹,感受与其他地方见到的完全不同,明显的高一个水平。古希腊产生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中包含的数理元素,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   要紧的昙,这种理性科学的思维,当地的人上上下下都习以为常。这就厉害了。古罗马建国时,普遍请希腊人当家教,国教。知识学到一定的程度,会无一例外地成为希腊文明的粉丝。

 

中华文明,很低级,就如同汉语,在语言字里面处于初级阶段的语言,它的语境语义都粗鄙不堪。说起来不好听,但是就是这样的。小贝拉在她婆婆家那边玩,氛围之文明水准,只得仰望,各各操多国语言,各各是国际人,美感,见识,消费手脚,和自己在大陆见过的,没有可比性。

 

就审美,认知,中国人本来就处在末端。四九后,再下放一层。东方红,样板戏,红歌,走方阵,丑伤心,完全没有个人灵魂的垃圾货。

 

 

老妹寄来杨洁篪在中美会谈中的打嘴炮帖。复:

 

这是演戏。认识的一个干外交的说:他们离开会场后,杨洁篪和美国谈判代表拍肩,谈笑风生。

 

老妹复:

 

台上是正活。台下可不必太拘谨。

 

复:

 

杨的儿女在美定居。

 

妹:

 

孩子的路自己走。

 

复:

 

党代会人代会是外国留学生家长会。

 

妹:在怀疑自己的人生?

 

复:

 

有道:检阅的,兜里揣着去日本观光旅游的票,受检阅的反日情绪高涨。

 

妹:

 

再卑微的国家都有她的优秀。中国是唯一没断代的五千年的大国。时间是公平的中国是有缺点,但有她存在的意义。

 

复:

 

人跌倒了,扶不扶的地方,不是卑微,是呵呵!

 

妹:

 

我旅游欧洲十个国家,进店看到许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这是“第一眼”,看第二眼第三眼,就两码事了。

 

妹:

 

这世界上再微小的食

事物都有她存在的理由

 

你的观点有失偏颇。别轻易否定一切

 

复:

 

鲁迅海归后,劝年轻人“少读或不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以我的经强,中国人当应去外国活,别在中国活。远离简中圈,是中国人的福气,离不开就倒霉。没得选。

 

在外的时间长于在国内的时间,我还偏颇?

 

 

就取鲁迅这段话吗?他还讲过许多话

 

复:这话说得到位。别人说不出。在大学我选修过鲁迅研究。他的基本思想就是:中国“并非人间”。

 

 

你出去太久了,且回来很少。不了解今日的中国了

 

复:

 

这样的地方有多少价值要去了解?够够的。

 

中国人喜欢说,你不了解中国,你不知道中国国情。德国人加拿大人美国人不这样说。中国人得反问:干嘛要了解中国,中国国情?

 

 

这世界哪里是净土?这世界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李奇微讲,武力赢得战争,文明赢得未来。中国军队是文明的部队

 

 

妇幼倒地,扶不扶还成国问的地方,没有资格谈净土脏土了。逃不掉的就活受,还能怎么着?

 

议论:

 

在简中圈,训练和显示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和高度,(有时也能影响人的品质的),常常脱不开“关心政治”。有句话说得有道理,在简中圈,你不问它,它来问你。

 

其实关心时政是需要知识阅历储备的。简中圈里的这种关心,始于国内国内,终于国内国内,没高度和广度。听李显龙马斯克说时政,好听得很。

 

生活经验:在简中圈,说素常的往往说得不好听,商情商拘得很。所以常聊大事,宏大叙事,说的是什么不重要,好看的是性格的舒放,品质的显露。

 

简中圈,很low,什么什么都low。关心时事,其实也很low。

 

自己是由认识到了老三篇,反对自由主义是山大王训啰啰的政治霸王语言,开始注意到简中圈中普遍说公家话的。由这样狭窄的角度产生点自己的认识,正是几代人的命运。如今,又活回头了,简中圈里的人要产生点真认知,又得在没有油管谷歌推特等的情况下,从狭窄的渠道中去分辨真伪了。今天,尼泊尔人上街游行,逼得政府全面开放了互联网。哪一天,这朵杜鹃花开了,就再没人讲时政这劳什子了。

 

 

“不烦了”“他们知道的比你少?”“人多,国家大,不好搞”“你怎么知道的”,诸如此类,是高退休工资人的自保和发挥余热闲帮帮。俗得很。宁愿听说教,也不看那样。

 

大姐

 

百闻不如一见,多回来走走看看就行了。

 

 

是看父母,不是看什么中国“变化真大”“大交通搞得真好”。父母不在,就没什么好看的了。昨天和隔壁邻居聊天,他说,家在英国。父母在还常回去,不在了,好多年不回去了。她老婆的妈还在,每年回去。

 

好看且舒适的地方多了去。看中国,轮不上。

 

侄:

 

慎言[嘘]

 

复:

 

知道。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