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巅说

汇聚有趣的灵魂,讲述动听的故事!
正文

美食里的乡土文化记忆

(2019-02-27 10:47:52) 下一个

 

美食里的乡土文化记忆

 

“走遍大江南北。吃遍长城内外。”

 

是的!这是我登陆很多网站、app的签名。已经不记得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想法立下的flag了。不敢说走遍了大江南北,不敢说吃遍了长城内外,然而却在美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小时候在饭馆橱窗上看到的四大菜系京鲁川粤高间雅座,到八大菜系川、鲁、浙、皖、苏、闽、湘、粤,抑或十大菜系,抑或新疆菜云南菜藏餐蒙餐,吃过的越来越多,掌握的招式也日渐丰富。东北人有句话说得好——

 

“能动手,尽量biè吵吵!”

 

说起美食这个话题,其实一直是满心期待又一直不敢触碰的。

一来是这两个字就已然让人想入非非了,对毅力……哪有毅力来给你考验?再来是,这简直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实在是不容易。只是实在无力抗拒“美食”二字的诱惑,去涉猎各种美食类的书籍、节目。

 

 

《雅舍谈吃》是印象比较深的一本。梁实秋的文字有点意思,又很没意思。

先说有意思的地方。窃以为《雅舍谈吃》这本书名字中的一个“吃”字恰是精要之处。梁先生在这本“小吃”里坊间邻里家长里短中透出一股子馋劲儿。平实的文字默默然将一个老饕的形象隐在文字背后,若隐若现却又及其清晰,很有筋道,嚼劲儿刚刚好。倘若要想在梁先生的“爆肚里”找寻如何炮制一道又一道的美食,那恐怕要有失所望了。拿看菜谱的心思来看自然是没意思。

说菜谱没意思也不尽然,我就曾用菜谱做了一件诙谐的事情。吾友好书,纸书尤甚。某日聊哲学,不知怎地就拐到美食上来,于是我随手就把一份菜谱“递”了过去。

友诧异道:“你怎么啥书都有?”

 

 

存书有些算是真的,啥书都有就嫌夸张了。其实我那朋友也是委婉的吃家。某日在朋友圈里立下flag言说拔草,在深圳某幢大厦里有一酒家……一众菜名报过后,隐隐的却原来是思乡的情绪在作祟。是啊!在中国人隐忍的文化里,乡土文化从来都不曾缺席。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社会从基层来看是乡土性的。长老无为而治下的乡土社会,极低的流动性造就了稳固的熟人社会,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递无缺。而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则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描述没有故乡的人在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则回到故乡。

 

 

正是这种稳固的社会形态造就了不同饮食体系,家乡的味道留存在记忆里,不经意的触碰就像捅在了胳膊肘的麻筋儿上,伤不了人,却怎一个酥麻?而费孝通先生也曾在书中专章一笔《话说乡味》来《言以助味》。

 

 

梁实秋说:火腿、鸡蛋、牛油面包作为标准的早点,当然也很好,只是心里怀念的仍是烧饼油条。我想这就是吾友报菜名的缘由吧!

 

最难以触碰的不是远方,是梦里的故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虻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放大了一号嘿嘿
虻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夕阳影里一归舟' 的评论 : 谢谢!是的,这些大家关于吃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虻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吧!其实我有强迫症,觉得小楷好看嘿嘿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的文章。下回再写,请考虑是否可以适当的把“蚊字”放大些?~~
夕阳影里一归舟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不过瘾啊,再写长点:-)碗里的菜,其实是心里的相思,我在上次回国记里也提到过。梁先生的书,还有汪曾祺的,都有好文忆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