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童言稚气(十五)

(2021-04-12 17:26:25) 下一个

     现在外孙外孙女兄妹俩经常有些小约定,小请求,小交易,小毁约。
晚上睡觉前,外孙要求妹妹同意自己到爸爸妈妈妹妹睡的那张大床上睡觉,妹妹居然拒绝了,外孙很伤心地哭了。像往常一样,没过多久,外孙又释然了。有时候,妹妹又要求哥哥在自己睡觉前到她的床边站着玩一会,因为妈妈晚上上网课,爸爸在忙其他事情。哥哥先前答应过妹妹的,临时又变卦了,这下又轮到妹妹伤心地哭了。哭累了,也就睡着了。这也不能怪哥哥,他自己已经被电视“磨得”东倒西歪,眼睛都睁不开了,哪里还有精气神兑现自己看护妹妹睡觉的承诺呢?
     但哥哥有时候又的确是爸爸妈妈不可替代的小帮手,尤其在妹妹大发雷霆时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午吃饭,不知哪一点惹恼了外孙女,她不好好吃午饭,坐到她妈妈身后的椅子空隙间。别人稍微讲点什么她就烦躁,命令别人都不要讲话。女儿忍无可忍把外孙女抱到楼上让她反省,主要让她冷静下来。外孙女在楼上房间里大叫大嚷,不停地爆发出“No-no-no”的抗议。这时候大人去劝反而会激怒她。虽然没有关门,但按惯例,没有谈判好,“被反省”“需要冷静”的孩子也不会自己离开规定反省的场所。后来女儿动员已经吃好饭的外孙去劝外孙女安静下来。我们再楼下都能听到:外孙上楼后对妹妹讲了几句话,很快外孙女就安静下来。女儿也跟着上楼,听到外孙问妹妹:“你不想让别人讲话,是想有一个安静的吃饭环境,对吧?”外孙女回答是的。据女儿分析,这是外孙给外孙女一个台阶下。后来外孙告诉外孙女现在没有人讲话了,你可以下楼吃饭了。外孙女果真自己走下楼梯坐到饭桌前吃自己的午餐,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女儿每周有2个晚上上网课,吃晚饭时她往往在楼上上课,课间休息下楼匆匆吃点饭,她的饭是盛好放在她的座位上的。外孙外孙女都争着给妈妈的碗里夹菜。有一次女儿临上课煎好3张葱油饼,她拿一块自己吃,留下2块给大家。我把这2块饼一分为四切成8小块。外孙女不知道妈妈已经吃过饼了。最后盘子里还剩下2 小块饼时,外孙女自己吃一块,给妈妈留一块,还碰碰坐在她旁边的姥爷,叮嘱道:“这块饼是留给妈妈的,你们都不要碰它。”我们既没有告诉外孙女她妈妈吃过了,以免扫她的兴,也没有碰这块饼。等她妈妈下了网课,我们告诉她她的女儿给她留了一块饼,还不允许别人碰这块饼。女儿感动不已,端着这块饼去感谢自己的女儿。
      最近外孙女放学回家上楼后翻翻自己的衣柜就哭闹,我问她妈妈是什么原因一放学就哭。她妈妈说:“要换衣服,没有一件满意的。就连最近带她买的衣服,她自己挑选的衣服都不满意,说没有彩虹,没有亮片。我有什么办法?”亮片、彩虹、公主冠是最近这边小女孩追逐的时尚。女儿给外孙女才买1条带彩虹的裙子,就是在天蓝的底色上斜配了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但是天气还不够热,妈妈怕她一大早穿条薄薄的裙子受凉,告诉她夏天才能穿。外孙女就天天拿着这条裙子问妈妈:“妈妈,今天到夏天了吗,可以穿这条彩虹裙子了吗?”有一天,女儿忍不住问外孙女的老师:“是不是小女孩子们互相评价穿着打扮?”老师说:“没有听说啊。有些小女孩爱打扮倒是真的。你看那个女孩,每天都戴着公主冠,身上的亮片亮闪闪的,手指甲染得红彤彤的。”女儿顺着老师的手势看过去,果真有一个带着公主冠的女孩,身上的衣服闪闪发光,手指甲通红通红。老师抱起外孙女说:“你很漂亮呀!长得好看,心灵也美。我们都爱你!”女儿给我看一个视频里有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正跟她爸爸辩论呢,说自己根本就不是公主,因为没有亮闪闪的手镯,怎么能算公主呢?看来这都是儿童电视剧的美育成果。现在外孙女经常穿着裙子熟练地转圈给大家看,顺时针、逆时针旋转都不在话下,她的裙摆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听到大家异口同声的夸赞,外孙女显得很高兴,很满足。
      外孙外孙女明显长大了许多。两个孩子分别学大男孩大女孩的样子。外孙动辄双手插进裤子口袋里,身子一晃一晃双肩一耸一耸地走来走去。后院靠北墙的一颗苹果树已经成了他的老朋友。只要到后院玩他都要爬爬这棵苹果树。苹果树紧靠北面邻居家栅栏,他在树上可以看到邻居家的院子。如果邻居家有人在院子里活动,外孙就会热情地和邻居打招呼、拉呱。邻居也像对大人一样耐心地和孩子交谈,外孙也没有辜负邻居的信任,他的交谈很流畅,长篇大论的。他坐在树丫上,腿不能随便动,但面部表情丰富,手势不断变换,肩膀还一耸一耸的,竭力表现他已经很大了,不是小孩子了。外孙女则喜欢踮起脚尖轻盈地走来走去,有时还扭来扭去的。哥哥像小男生,妹妹像小女生。他们幼儿园附近就有一所中学,外孙见到来来往往的中学生都喜欢跟他们打招呼。可能他心里也盼望自己快点长到中学生这么大吧。
    外孙长本事了,平时他喜欢节省一点爱吃的点心留着过一会再吃。现在他会用纸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到装点心的塑料袋外面,拿着塑料袋通知每一个人:“这是我的点心(并且念出自己的名字),你们都不能动它。”遇到商品外面的单词他会拼读出来问爸爸妈妈是什么意思。
      女儿在后院又添置了吊床和可以围绕支点旋转的跷跷板。有时候,2 个孩子坐在跷跷板上,大人缓缓地推着跷跷板转圆圈,哥哥闭着眼睛手指比划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的,模仿法师做法,还真像!妹妹则模仿哥哥“做法”,看着2个孩子的模样真可爱。外孙女在后院玩,谋划着自己坐在吊床上让姥爷摇晃自己,又担心她妈妈讲“No!”居然告诉妈妈要进屋加外套,然后径直走到姥爷跟前让姥爷跟着她走到后院,她坐到吊床上,让姥爷帮她晃吊床,“Push me”,她则悠哉游哉地享受着。我跟女儿讲:“她这么小就跟你斗智斗勇,再长大一点,够你管的。”
   我看外孙从攀援板登上滑梯,我说我也要从攀援板上,外孙用怀疑的眼光瞅我一眼。我因为身材瘦小,还算灵活,攀援板还不到我的下巴高,我不费吹灰之力登上滑梯平台。外孙还欣喜地鼓励我一句:“You did!”看看滑梯,我有点发怵了。前两天我试过一次滑滑梯,没有想到滑梯这么滑,像抹了油一样,我还没考虑好怎么用手把住滑梯的边,人已经滑到地面,双手本能地支撑住身体。手掌撞到地面,明显感觉到地面的反作用力非常强烈,手掌和手腕有点受挫的感觉。我很害怕,活动活动双手,还好,没有疼痛感,只是微微有点酸胀。我叮嘱自己:“这太冒险啦。今后杜绝这样的鲁莽举动。”所以从攀援板上到滑梯平台后,我对还站在滑梯平台的外孙说我有点害怕滑滑梯。外孙很体谅地、像大人一样用手指指旁边的梯子对我说:“那你从梯子下。”他顺着前面的滑梯而下,我从后面的梯子走下来。
     最近新闻上有段视频,是记录3月底一个熊妈妈带4个小小的熊孩子过马路 “A bear family crosses the road”的事情,很好玩。 我让外孙也看看这段视频:马路上已经静悄悄地停了一长串汽车都是为了给“the bear family”让路。硕大的熊妈妈带着她的4个和猫大小差不多的熊孩子们过马路。可是这些熊孩子真的顽皮不听话:这个跟着熊妈妈跑到了马路对面,另一个又哧溜跑回马路这边。那个过了马路中间的双黄线,另一个又跑回马路这边爬到树上玩耍。在这个视频里,“the bear family”无意中给人类演绎了一场动物世界的“母子秀”:只见熊妈妈慈爱地、极有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叼回这个熊孩子,又忙不迭地折回去叼那个熊孩子,那个熊孩子跑开了,又连忙叼身边近一点的熊孩子,反反复复,就是没有办法让4个熊孩子都服从命令听指挥地跑到马路对面。熊孩子则快乐地跑来跑去。好在这些熊孩子们还没有撒欢儿地在马路上乱跑,可能它们也有过马路的经验了,仅仅沿着马路对面和马路这边两点一线来回折腾。司机们很有耐心地安静地等“the bear family”过马路,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大团圆结局。所幸终于等来了警车,只见警车生怕惊吓了“the bear family”,缓缓开进镜头里。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 “the bear family” 很快会有大团圆结局的。但是视频到此嘎然而止,只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外孙一直微笑地着着视频,我也只是感到稀罕、好玩才喊外孙过来看看热闹,张张见识。视频结束了,我轻松地告诉外孙:“好了,结束了。”没想到外孙倒像时政评论员一样站在熊妈妈的立场进行了公允、理智、客观、中肯的评价:“它们像小孩子一样不听话!”大约他从熊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影子。嗬,真能举一而反三,见微而知著。
   周六晚上,女儿女婿带孩子们看露天电影,这边的露天电影和我们那边的露天电影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也是在露天放映,但人们各自坐在自己的汽车里,看的是外面大屏幕,听的是各自汽车里的车载音响放出来的声音。孩子们兴冲冲地跟着爸爸妈妈去看电影,但他们到地方还没有来得及看电影就呼呼大睡,女儿女婿怎么推啊晃啊喊啊都唤不醒他们。女儿女婿心想不能白交钱,何况女婿本来就对少儿片百看不厌,他们俩把电影看完带着2个熟睡的孩子回家了。周日一大早,2个孩子醒来就气恼得哇哇大哭,说昨天晚上没有看电影。女儿向他们解释是你们自己睡觉了没有看,不能怪别人呀。这时是孩子们宣泄感情的时候,对于理性分析根本不买账。幸亏女儿留一手,没有把看电影前买的爆米花吃完。她把爆米花分给孩子们,物质享受终于弥补了精神需求的缺失,爆米花跟电影关系密切,聊胜于无,孩子们破涕为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