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markya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马克谈天下(445) 从诺曼底登陆80周年聊起

(2024-06-06 15:40:00) 下一个

这一阵子的国际大事太多,一会儿是墨西哥总统大选,一会儿是印度大选,本来想要写一下有关印度的评论,但是今天看到有关诺曼底登陆80周年的新闻,不禁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个新闻故事,想要分享一下。

分享之前,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诺曼底登陆,很多人估计都知道这个历史事件,但是对于这个可能是改变二战最后进程的重大战役,我们不应该忘记。

诺曼底登陆80周年俄因侵乌不获邀请出席| 国际| 東方網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1944年6月6日,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在法国诺曼底滩头上演,这场登陆行动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英语:Normandy Landings),代号海王星行动(Operation Neptune),又通常称为D日(英语:D-Day),发生于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盟军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为霸王行动的一部分。这场战役在1944年6月6日展开,一天内15万盟军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是迄今为止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抢滩登陆战。诺曼底登陆开启了法国(以及后来西欧)的解放进程,为盟军在西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诺曼底登陆中作战的盟军军队主要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自由法军波兰军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也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挪威的士兵。

进攻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滑翔机降落(汤加行动)、进行大规模的空中轰炸海军军舰炮击,而两栖登陆战则在当地时间6月6日早上6时30分开始。在登陆前“D-Day”的军队主要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尤其在朴茨茅斯部署

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153万人。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

诺曼第登陆75周年美欧关系今非昔比_大公网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美英盟军共投入兵力45个师、各型飞机1.3万架、各种舰艇约5000艘,伤亡12.2万人。德军共投入兵力15个师、各型飞机约500架,各种舰艇500余艘,伤亡和被俘11.4万人。战役的胜利,为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奠定了基础,对于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大意义。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整个诺曼底登陆战从6月6日一直打到了8月25日,整个战场宽度只有约80公里。在超过两个月的战斗中,德军损失了约40万人的兵力,坦克飞机等战斗力损失无数。而盟军则付出了近150万人的伤亡。从伤亡比例上看,人数占绝对优势的盟军竟然和德军不相上下。

第一阶段的抢滩登陆,盟军共出动了37万名陆海空军官兵,分乘5300艘舰船奔袭诺曼底,首批15000名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步兵于凌晨6时30分开始抢滩,根据美国的战争历史中心的纪录是:有4900名美国士兵伤亡,盟军伤亡总数约6500人。

诺曼底登陆_百度百科

而先期空投到战线后方的空降部队损失更为严重,美军第82空降师伤亡率达76%,第101空降师副师长普拉特将军阵亡,但盟军总算占领了滩头阵地,并开始扩建登陆场。到7月初,盟军已上陆25个师,其中13个美国师,11个英国师,1个加拿大师,共100万人;到第43天时,从诺曼底上陆的共有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其中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师(种类明细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

D日的登陆行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盟军未能按计划在当天攻占卡昂和瑟堡两个要点,而清醒过来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从加莱甚至是苏德战场调兵驰援诺曼底,在卡昂的英军和加拿大伞兵遭到了党卫第12装甲师的拼死抵抗和反击,战况之惨烈远胜诺曼底滩头,战役一直持续到8月8日才告结束,卡昂已被炸成一片废墟,英加和波兰军队伤亡超过50000人。

诺曼底登陆日,参战士兵除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之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捷克、荷兰、法国、希腊、新西兰、挪威、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和波兰军队的陆海空支援。

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所藏的一幅法国二战时期宣传画,显示盟国击败纳粹轴心国的斗争。画中可见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国旗从1944年7月3日起进入战役第二阶段,盟军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登陆场正面德军约7个师发动猛攻,结果12天里才推进11.2公里,伤亡高达10000人,主要是前进的道路两侧都是沼泽,只能展开1个师的兵力进攻,在德军的猛烈阻击和遍布地雷和障碍物的道路上推进非常困难,盟军再也无力向前,双方陷入对峙。

直到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从侧翼击破德军防线,正面盟军才得以突破,其中为夺取圣洛也付出了近40000人伤亡的高昂代价。而随着圣洛的失守,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更为被动不利。到7月24日,盟军总计伤亡122000人,其中美军(29000人)、英军(11000人)、加拿大部队(5000)阵亡约45000人,而德军有近40万军队被粉碎,伤亡和被俘113000人。

战役的第三阶段是盟军冲出诺曼底德军防线的“法莱斯战役”,从8月10日开始美英军队开始合围诺曼底地区的德军主力,即德军“B”集团军群(新任司令莫德尔元帅)的基本兵力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至8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毙俘德军60000余人。实际上,整个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时间段,是以法莱斯战役结束后盟军渡过塞纳河为标志的,因此300多万盟军在诺曼底战役期间的伤亡总数应该在130000人以上。

诺曼底登陆日的奥马哈海滩

在整个西欧战役中,到纳粹德国宣布投降为止,美军共阵亡135000余人,负伤365000人,其中的73000人出现在诺曼底战役期间,美军兵力大约占盟军总兵力的57%,尤其是突出部战役基本是美军独立支撑的,因此承担了绝大多数伤亡。

从上面这个统计可以看出来,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全球军事组织是建立在它对于二战的贡献,以及它对于盟友的承诺基础上了,当年美国大兵在亚洲太平洋,欧洲平原,非洲荒漠浴血奋战,也是冲锋在前,不畏牺牲,给后来的世界带来了80多年的基本和平(没有世界大战)。

为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美国总统拜登于当日抵达法国,并将出席相关纪念仪式。另据法新社报道,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等都将陆续抵达,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参加6日在诺曼底的纪念活动。

今年纪念活动的背景,是欧洲即将举行议会选举、美国即将大选,以及俄乌冲突延宕。拜登于6月5日至9日开启访问法国行程,拜登在访法期间也再次强调跨大西洋团结的重要性。

除了出席历史相关的活动,在外交层面,拜登还将与马克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CNN指出,马克龙是拜登的关键盟友之一。俄乌冲突爆发后,马克龙是欧洲层面为此事发声的关键领导人之一。为此,法国的国防预算翻倍,并宣布将在2024年实现此前北约所要求的国防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本国军火商提高产能等。

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拜登还将在诺曼底地区与泽连斯基会晤,会晤正值乌克兰首次使用西方武器攻打俄罗斯境内目标之际。此外,两人本月晚些时候还将在意大利举行七国集团(G7)峰会上再次见面。

反观当年的抗击轴心国德国的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却成为了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历史如此的讽刺,但是却真实的反映了俄罗斯的基本历史观,就是一个以不断扩大版图和影响力为要素的国家。

好了,有点离题了,最后才是我j记得的重要历史事实。

鲜有人知的是,在这场美英主导的战役中,也有一批中国年轻军人的身影。他们为解放法国和最终击溃法西斯德国,在异国英勇奋战。

黄廷鑫是诺曼底战役亲历者。尽管已辞世多年,但他的口述历史记录,记下了二战时期唯一一批受中国政府派遣、在欧洲战场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的故事。

1942年,黄廷鑫与其他23位中国海军军官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参战。

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当时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既是为了“重建”遭受重创的海军,也是为了与盟友一道与法西斯作战。

在英国,中国军官们接受了系统的英语、鱼雷、枪炮、航海等课程。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他们就被派往各战区的军舰上实习参战。

“有人在航空母舰上,有人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还有的在战列舰上。”在黄廷鑫的回忆中,与他同去英国的中国军官全部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行动。

黄廷鑫当时登上了一艘轻型航空母舰,为登陆舰队提供空中警戒和掩护。在他的讲述中,也有中国军官在一线作战,炮击海滩,打击德军岸防设施。

还有资料显示,当时两名中国军人被抽调到最前方,指挥驾驶登陆艇,参加了诺曼底滩头残酷激烈的抢滩登陆行动。

在这场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的战役中,24名中国军人与异国战友一起冲锋陷阵,立下战功。60多年后,这段尘封的历史终于渐为世人所知。

2006年,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代表法国政府向89岁的黄廷鑫颁发了 “荣誉勋位骑士勋章” ,并向所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中国人致谢。

中国政府那个时候还是同盟国的一部分,现在却逐渐把自己纳入了“俄中朝伊”这种阵营,让后人也不禁唏嘘。人类历史上,有过非常多的战争,但是真正成为世界大战的只有两次,之后人类的军事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达到了可以互相毁灭几十次的水平,但是人类那种基于贪婪和欲望,而发动战争的动机却几千年都没有改变过,和平是如此的似乎不值一提,但是却是如此珍贵,这个可能也是我们从诺曼底登陆80周年可以记住的。

 

 

 

(本文大量文字来自于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JWang' 的评论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ugan' 的评论 :
历史其实离我们的现实并不太远
TJWang 回复 悄悄话 I watched the D-Day ceremony online yesterday, and the American soliders atteneding the 80-year celebration in France aged 98 (youngest) to 100+...
tuga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正想了解D-Day。
Parkbrooke 回复 悄悄话 日本德国意大利都是美国打败的,不服不行!没有美国,中国英国苏联全完蛋.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马克的文章都是个人观点,尽量客观公正,不带入自己的个人喜好,希望大家评论时也是就事论事,不要发表太多情绪化的留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