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种中国文化(或者整个亚洲文化圈)缺乏,却在生活工作中很有用的教育(或者理念,方法):Be vulnerable。这个词似乎没有合适对应的中文翻译,并非是容易受伤的意思,所以我们就用英文表达。
西方近代的心理学社会学对于be vulenable的研究成果很多,在欧美文化圈很快就获得了广泛认可和传播,这和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观念有关,因为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很难be vulnerable。整个亚洲文化圈几乎和be vulnerable绝缘,因为亚洲文化圈一直沿用的教育方法就是一个“忍”字,听着就让人心里难受,受了不知多少苦的感觉,而且这个字意思上就含有人与人不平等的关系,最终“忍“不住就只好爆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教育会让人变得人格分裂。
“忍”文化简单的让人们表面上顺从乐观,就是要把最好的一面示人。但其实内心中的怨恨并不会因此改变,而是会不断滋长。表面的开心不仅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错过了最好的交流时间。内心的怨恨最后的爆发不可避免,并且一定是巨大并且互相伤害的。那一刻,除了自我辩护和互相指责,真正的交流是零。就婚姻而言,问题的真正原因可能双方吵到了离婚也不知道是什么。这一刻,您也许拥有了好强/要赢的面子,但留下的可能是一生的苦痛和怨恨。就工作而言,海外中国人常常能把具体工作做好,但却不会展示平等人际关系下的leadership,因为从小没学过。
Be vulnerable,需要分享自己的感受,包括自己内心的软弱,而不是转成对他人的指责(比如说我最近工作压力好大,因为项目期限很紧,而不是说你怎么就不能把家里的这些事情做好)。Be vulnerable,越早分享越好,一旦怨恨聚集起来,说出来的话就难免带刺儿了,别人都能感受得到。
Be vulnerable会增进双方的trust,但也需要双方的配合,如果一方的分享成了另一方的攻击目标(比如一方分享了自己对工作的fear,却成了另一方拿来嘲笑和认为无能的目标),那这种分享马上会停止并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互相尊重是be vulnerable能有好的反馈的前提,如果一个双方的关系里有很明确的一个强势另一个弱势,那强势的一方可能会因为缺乏对另一方的尊重而不会平等的分享交流,因为他(她)要保持自己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