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每年都要反复看87央视版《红楼梦》?为什么央视和各地电视台重播了上千遍?为什么很少见到电视台重播89北影版《红楼梦》?
如前面所写,鉴于当时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条件,87央视版《红楼梦》不算制作精良,比起财大气粗的北影版,先天条件不足。但是由于遴选演员的成功,感觉每个人都被人物附体了。
由此证实了那句话:对于导演,只要选对了演员,这部戏就成功了三分之二了。
现在晒晒几个细节,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就知道为什么87央视版成了精品,而89北影版却被人遗忘——
看看元春省亲这一集。元春15岁入宫,远离家人,25岁才得以短暂省亲。
看看贾母——惜爱之情流溢面颊。演得太好了,比北影版的林默予到位多了!
元妃自幼为贾母养大,因此跟贾母最亲。贾母见多识广、城府颇深,荣华富贵都享尽,所以对孙女的亲情远胜过对孙女晋升凤藻宫尚书和贤德妃的骄傲。
而换到了王夫人,除了骨肉相连的亲情,还能看出作为母亲一分傲娇、欣慰。这个表演绝了,相当有层次感。比北影版的那个不着四六的王夫人简直强百倍。
而轮到了王熙凤,更绝。
只见凤姐盯着元春的凤冠——这恰好象征着具有控制欲的王熙凤对权力的追逐,对地位的渴盼。不知这一细节是王扶林教的,还是邓婕自己琢磨出来的。如果是后者,那说明邓婕的潜意识已经融入这个角色了。
这深度与内涵,北影版的刘晓庆一生都恐怕想都想不到。
到了李纨,真真一副“面如枯槁”、守寡守节的样子。
更耐人寻味的是,轮到了尤氏,元春停留极其短暂,几乎没有对视交流,就匆匆撇过。这一来说明元春本身和宁府就没太多深交;二来多半在宫中就听闻宁府的一些丑闻,自己既然以贤德得到皇上恩宠,那就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
轮到惜春,果然,小小年纪便有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眼神。
到了探春,明显表情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大姐是嫡出、自己是庶出的一分自卑;二是对大姐的成就感到兴奋和敬仰,预示着她有朝一日也会成为藩王王妃。
最后是迎春,果然,比较木讷,外加一丝腼腆,表情不像他人那么外露。
总之,不知是导演水平高,还是演员都入戏了,整部电视剧大多数演员表演都很精准到位,看起来很过瘾,曹雪芹九泉之下会欣慰的。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视剧我能每年反复看无数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