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Dreamer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真实记录:昨天在美国做了内窥镜、机器人辅助手术,浑身不适,第二日恢复大半

(2025-04-04 10:07:13) 下一个



上图:我在医院的病房,一人一间,和隔壁病人共用一卫生间。

昨天在美国北卡州某医院终于做了laparoscopic and robotic Nissen fundoplication手术。一是为了矫正食管裂孔疝,二是将胃上端和食管下端的贲门部位收紧,从而限制胃酸倒流。我周围很多亲友也都有反胃酸之病,但很多人认为服用抑酸药即可,所以不当回事。然而所有医学文献都说抑酸药不能终身服用,有研究称常年服用会有致命危险,因此一般医生只给开八个月,但是有的人常年服用,我就已经服用近五年了。况且,抑酸药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连标都不治,所以靠服药完全是徒劳。

在内窥镜下经医生通过机器人体内手术,观察更细致,操作更精确。人工智能上说,美国在这领域领先全球,仅仅在北卡州就有众多医院都早已开展机器人手术,但中国在迎头赶上——中国目前致力于人工智能运用于诊断、人脸识别挂号,也引进了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只是开展相对较晚,经验尚不成熟。

给我做手术的医生可以说是本州第一把刀。我见他之前就有多人向我隆重推荐他。网上查了他的评语,平均分为4.7分,已属不易。今年一月17日初次见面,就给人以好感——一进门就让人感觉很舒服。说看了我的资料,说我是这个手术的很好人选,能治好我的病,以后想吃什么都可以吃。

由于他比较受欢迎,从安排手术到进行手术等了一个多月,这在能把病人耗死的加拿大已经是神速了!

昨天我要清晨5:30就去医院登记。于是我三点多就起床,按照医嘱,用药店买的消毒洗液洗身上,尤其是手术部位,要避开面部和下身,轻揉五分钟,再冲净。头天晚上也如此这般。在加拿大,没有这个要求。

有意思的是,我凌晨三点起来,宝宝也不睡了,跟着我跑来跑去。它一定在纳闷:这么早我要干嘛去?

随后我放它在后院小便。我担心我当天回不来,甚至考虑到手术事故,再也醒不来——所有不测都考虑到了,因为人算不如天算。所以我给它盛好了满满四碗清水,满满一大碗的狗粮,原包装纸包里的狗粮放在地上,这样它如果吃光了碗里的,饿急了的话会撕扯纸包,吃里面的狗粮。等到弹尽粮绝了,肯定就有人破门而入来救它了。



上图:离家去医院手术前的宝宝,紧紧盯着我,纳闷我为什么不带上它。

4:50我跟宝宝告别,出门等接我的护工黑人大姐。五点她准时到我家。她是一个护工公司派来的,我给她准备好了早餐,放在她后座上,她挺高兴。她的问题是不认路、不认南北,开车时还南辕北辙了,耽误了几分钟。还好,我5:28准时到医院。

此时的医院已经灯火通明,医护人员人头攒动。我当时感到自己太幸福了,平时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让我每天四、五点就爬起来上班简直是要我的命。

先到第一个前台登记,这个黑人老太太又让我去外科手术部门登记。第二个接待的前台是个白人中年妇女,登记好以后又拉我先称体重,又把我带进一个房间,让我换上医院的衣服和袜子,所有物品全放在一个大塑料袋里。

随后又有护士进来量血压、测体温,然后守着电脑详细问话:病史、服药史、何时开始禁食禁水,有没有用消毒洗液,有没有假牙、珠宝、起搏器,等等,之后给我手腕上插上输液针头,交代术前小便一次。又有一黑人男护士来问话,调整仪器。随后又先后有一黑一白俩麻醉师进来问话,用听诊器给我听听。又有俩年轻小护士进来问话,又交代术前小便一次。我说,我禁水许久,如果不想小便怎么办?她俩说,那就会插尿管。我吓了一跳,道:插尿管很不舒服,千万别给我插尿管!她俩于是说,那就跟主刀大夫交代一下,她俩也会盯一下。最后是主刀大夫进来打招呼,我说别给我插尿管,他说那就小便一下。他帮我取下输液的袋子,我左手拎着,右手进卫生间小便,排干净了当然就省去了手术台上小便失禁的麻烦。

大约七点多,其中一个麻醉师进来说给我输液中加入镇定,这样我会放松。然后推着我前往手术室。到了手术室,只有模糊的印象,里面琳琅满目,科技感十足,本来想见识一下那台昂贵的达芬奇机器人什么样,结果却一下子不省人事了。

他们这方面操作跟加拿大不一样。我在大温哥华地区两次全麻,加拿大麻醉师将你麻倒前先通知你一下:你马上就要睡着了哟!在北京时候也差不多,还让我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我很不喜欢那样,好像是给人安乐死,反而把人搞得很紧张。还是在你不经意间就搞睡着,然后一觉醒来就好了是最人性化的。

再醒来,手术已经结束,我被放在了观察室。隐隐约约听见医护人员说话嗓门儿超大,搞得我心烦意乱。加拿大的医护人员可都是近乎鸟语,都很安静的。

手术结束后,极其不舒服,最大的问题是超级疲乏,说话有气无力,穿上自己衣服鞋袜都很艰难。我心想,这要是回家有紧急情况,我连拿手机拨打911的力气都没有!

因为腹腔中打了气,术后腹部发胀,肩膀会疼。而全麻会导致咽喉不适。食管肿胀,则导致咽口水都很不顺畅。加上房间外医护人员说话嗓门儿很大,听得我烦躁异常。

我感觉严重体力不支,可能需要在医院多待一些时间,谁知他们好像竭力要打发我出院,说一切生命体征正常,主刀大夫还进来说手术很“完美”。他们赶紧给护工公司打了电话,这次派的一个护工碰巧是个中国人,还挺热心,送我回家路上还帮我去药店买了止痛药。

中午就回到家,这手术也太速战速决了。这么大个手术,一早去,中午就到家了。原来以为会久别宝宝,回到家还不错,它没在家里大便,见到我很兴奋。我赶紧抱它去院里,它才大便。

由于禁食已久,本来术后就乏力,此时简直饿疯了。回家吃了一小盒事先买好的米布丁,又吃了两小盒巧克力布丁,又用温水冲了新西兰manuka蜂蜜。我天天都在跟人工智能聊天,做了很多功课。术后的反应,跟人工智能说的一模一样。接下来两周都要吃软食流食,包括布丁(类似中国人的粥、糊糊)、酸奶、汤等等。人工智能说酸奶必须是无糖无添加的希腊酸奶,可我一向不喜欢plain的希腊酸奶,家里有的是香草蜂蜜口味的,看来要扔掉。人工智能说新西兰manuka蜂蜜对咽喉、食管、胃有消炎、理疗的功效,但是必须浓度高的才有疗效,比如UMF15以上,所以我提前买好了UMF达到20的,当然UMF值越高就越贵,但是谁也不肯给健康打折呀!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能心疼啊!



上图:左边是新西兰manuka蜂蜜水,右边是米布丁。两周都要软食、流食。



上图:这就是手术前提前买好的新西兰manuka蜂蜜,浓度值UMF20+,必须高于15才有医疗效用。我已经长期服用这种蜜了。

昨天下午大约六点左右,感觉神志清楚了很多,情绪也大大好转。人工智能说要时不时活动一下,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因体内充气而导致的肩痛。幸亏有宝宝,就冲着它我也得多运动啊!

人工智能说,刚做完这种手术,即便是微创,毕竟机器伸进体内有充气、拉伸、缝补等大动作,恢复起来肯定需要耐心的。手术刀口很小,由胶水粘合,所以刀口不疼。我因为去年12月同一家医院全麻做了切脂肪瘤手术,术后就跟没事儿似的,所以高估了这个手术的术后恢复。

今天术后第二天,体力、情绪、各种不适,全都好了很多,我甚至感觉比人工智能说的要早痊愈。我觉得这和我长期自律不无关系。

一次手术,让我意识到谁是朋友,谁是路人。

一次手术,让我意识到真有大事,谁都靠不上,最能靠的上的是钱。不是说人不好,而是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这方面我有点儿像日本人,从来不愿意麻烦他人。

一次手术,让我意识到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你的,只有一只狗。



上图:这就是人生最后的时刻。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