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我们开始上作文课。
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让大家回家做,主题是当时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我们找来报纸,从上面一段一段的抄。作文里出现的词句 “阶级斗争新动向”“温良恭谦让”“用心何其毒也”不知道什么意思,都是抄来的。
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写作出现了一个拐点,那次老师要我们写一篇中阿兄弟友谊的作文。
事情是这样的:隔壁班有个叫李广宁的同学,父亲是一名援助阿尔巴尼亚的工程师。援助项目结束回到国内,被校领导请来给大家做报告。报告讲到,一次他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受了伤,送进医院,急需输血。医院里一位阿尔巴尼亚女护士听说抢救中国工程师,二话不说,挽起手臂,将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他。
就这事,中阿友谊鲜血凝成,写一篇作文。
作文的开头,我写上这样两句,“兄弟之间,必有矛盾”,然后话锋一转,“中阿友谊胜过兄弟,亲密如同一人”。王老师看到我的作文,大大激动,连声叫好,随后做了三件事。一是将我的作文在语文组的老师中间传阅,二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三是当即做出点评。王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王老师点评说,这篇作文的开头用了两句格言式文体,意思说即使是亲兄弟也免不了会有矛盾,就像牙齿和嘴唇也会打架一样,但是中阿友谊却是胜过兄弟,亲密无间的。好,这个转折关系用的十分恰当。
我那时感到身子飘飘的轻了,走路一高一低老觉得地不平,神智恍恍惚惚过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
从那以后,王老师布置作文都让我先写,写好后拿去班里读,读过后同学们开始自己写。
那年代,全班同学的作文高度相似, 严格遵守一种“三段论”的模式。
开头: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一场轰轰烈烈的XXXX运动正在各地展开,在这场运动中,我校也不例外,在校革委的正确带领下,和全国一样形势大好,革命师生斗志昂扬。
中间:写正事,写作文主题。
最后表决心结尾:今后我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
老师定的作文题自然是每次都不同的,但大家的三段模式永不改变。有的同学在“全国形势大好”之后,意犹未尽,再写一句“不是小好”。还有的说完全国形势大好,接着说我省形势、我市形势,然后才是我校形势,层次更加分明。这样写的一般都是班里平时性格比较职守严谨的那几位。
从第一段“形势大好”到第二段写正事之间是这样过渡的: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我校迎来了XXXX。这XXXX就是老师布置的作文主题,可以是一次忆苦思甜教育,可以是一次春游活动、一次野营拉练、一次上街做好人好事,或是一次开门办学。如此起承转合,上下对接的天衣无缝。
前面的“形势大好”和最后的“今后我要”都是可以充实发挥的,这样就减轻了中间的负担,中间写主题的内容寥寥几句,糊弄一下就过去了,接着赶紧转到“今后我要”——今后我要学习雷锋好榜样,今后我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样的作文想写多长就可以写多长。有这三段论模式套着,我们班同学写作文从来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后来,班里功课好的同学觉得老这样开头有点乏味,总得有点新意吧,到了小学高年级,作文有了新意,“形势大好”改了,改成两句对仗工整的对联。开头是这样的:战鼓隆隆响,红旗舞东风。要不就是:凯歌震天,红旗烂漫。或者干脆用上毛主席诗词: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主席诗词是用不完的,所以我们的作文开头也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两句对联后接着就写: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XXXX。这就接上了正题。
再后来不少同学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开头不再跟形势有关,而变成: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样的开头让人感觉特别深沉,不像“形势大好”那样浮夸落俗。当时有个同学得意的把他刚写好的作文拿给我看,指着开头一句,人家都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不是,他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用词,颇有标新立异的创造。
高中第一个学期,社会上流行赛诗会。那时候,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工农兵学商全民写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同学那半年的作文都以诗开头,以诗结尾,以此为时尚,也是一种创新。比如作文主题是关于歌颂工宣队领导教学的,或是记一次开门办学,那开头四句诗就这样写:
工人师傅上讲台
开门办学就是好
学工学农又学军
教育革命开新花
结尾也是四句,随意编,格式首尾呼应:
从小学好德智体
长大接好革命班
红心向党永不变
我们都是向阳花
因为要写诗,这样的作文手法一般是班里几个班干部才会采用,其他同学没有这个实力,一时跟不上来,还是以三段模式不变。
在我的作文里,曾经使用过的最频繁的一个词大概就是“耳边响起”。起先我学到这个词语是在长征小学一次全校大会上,那时候学校经常开全校大会,学校不上课,师生都坐在操场上,半天半天的听校领导作报告,听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念发言稿。那次是一个高年级的女同学上台发言,那位女同学一身军装,皮带束腰,英姿飒爽,吐词清脆,京腔京调,稿子里念到一件什么事,危急之中“耳边响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亲切教导”,当时听得我感动的差点掉下眼泪,觉得这词也实在太好了。从此我的作文沉醉于“耳边响起”的描写,“耳边响起”成为我每次作文中的一个高光亮点。不管作文写的是什么,拐弯抹角的把意思往这个词上引。写到在街上做好人好事,帮工人师傅推板车过桥,“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写到见义勇为,和阶级敌人作斗争,“耳边响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或者“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写到祭扫革命烈士陵园,也是“耳边响起”——“耳边响起了庄严的国际歌,耳边响起了战争年代的革命号角”。一旦“耳边响起”,随后的行动就会变得果敢神勇,意志格外坚定。后来从“耳边响起”又延展到了“脑海里浮现”,“脑海里浮现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欧阳海飞身拦惊马”,如此写一件突发事件,先是耳边响起,再是脑海里浮现,冗冗赘赘写满大半页作文本,等到写够这些臆念,开始付之实际行动的时候,那个等着你去挽救的事态或许早已发生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