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钓鱼

看别人博不能发言、参加讨论,只好注册然后开个博。随心所欲,开开无轨电车,信马由缰。
正文

断断续续的回忆(21)转贴

(2023-10-25 10:45:38) 下一个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海南南繁

  

        我第一次承担全省海南杂交水稻南繁的任务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高昂激情中开始的,但院领导的安排却是十分愚蠢可笑的,记得那年10月中旬的一个上午,院长CJ和付书记DZX找我去谈话。佈置了农科院要承担1976一1977年冬季全省杂交水稻的南繁制种组织任务。统辖17个地市的南繁队伍约500余人,繁制种面积约1000亩。负责全体南繁人员的住宿,用地和技术指导,要在海南三亚找到合适的繁制田地。特别是要将我省的南繁指挥部从选址到建房尽快完成以便接待相继赴海南的各地市南繁队伍。这么繁重的任务,却只找了一名知青工人王XX负责,他是领导小组组长,但不懂杂交水稻技术,故"出了问题要我负责",我只是南繁领导的成员,另外派一名会计李XX(也是知青)还选派了两名我院农训班的农民学员,其中一名党员F某负责全体南繁领导组的思想工作。他们不是我院正式职工,只是有些文化的青年农民。我们一行五个人,算打前站,等一切就绪,即房屋建成,生活安顿好后再成立全省南繁指挥部,由我院植保所老所长候建尧和省农业厅种子站长陈前裕任正、付指挥。我当时心里真纳闷,如此艰巨的任务和派出人员的数量质量差距如此之大,难以想象怎么能完成。我提了一句,D院长却说"带着老三篇去,学习老三篇来解决问题",真够荒唐。什么具体办法不交代,只要"老三篇",4个工人农民,我一个干部,出了问题还要我负责。我心里暗自讽刺他们是"C(草)包司令"。反正只要能派我去南繁就够高兴的了,管它呢!去了再说吧。几天倉促准备,十月中旬就上路了,那时交通不便,从上海乘车到广州,再乘飞机到海口,乘一天长途汽车到三亚,从三亚改乘小火车到南滨农场足足走了一个星期。

        暂住在南滨农场招待所后,我们直接找南滨农场场长说明来意,请求帮助。南滨农场是国营农场很大,下属数十个连队,当时人少地多,非常欢迎大陆各省的人去开发,当时和我们共同选择了地址,场部承诺由该场基建科帮助购置基建用材,提供建筑图纸和材料、运输工具,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此后几个月我们每天忙建房,每天清晨就要到场部要车子,运黄沙石子,材料,车子无路可走,我们几人亲自去搬石头开路。至12月总算在该场十连盖起10间平房,另附厨房,盥洗室和厕所,购置必备的床、桌椅炊具,农具农资,等大批人马到时"南繁指挥部"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

        与此同时,我还要做好我院本身的南繁计划,繁殖5亩,制种约10亩,所有田块父母本的播种差期,穗期,花期预测等等,因我从来没有在三亚繁殖制种过,什么时期最适宜就摸不准了。虽到当地气象站调查,走访先来的省市技术专家,但没有实际经验,最终吃了亏。

        11月以后我们陆续接待十几个地市远道而来的南繁队,帮他们逐一落实住的地方,搭起棚子及至整地用地,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骑车跑数十里响沙地,常常夜里十一、二点钟才能回到住处。王XX负责基建每天5点钟就得起床赶到该场基建科,请他们安排当天的运输车辆和基建人员,督促基建进度。最可气的是那位C院长安排的党员"领导",自以为是"领导",什么事都不愿干,当"甩手大爷",令我们其余四人十分不满,根本不理睬他,他乃心怀敌意,居然开始搞破坏,先是把我们引进的新不育系南早A插到田里的根给剪掉了,数日后我只见秧苗日渐萎缩,拔起一看,全部根被剪掉,"B"倒是好好的。后又发现我插下去用以观察生长发育期的10株样本所作的红漆标记被剪掉了(标明叶片位数)这就明显是"故意"为之的了。问他,他根本不承认,只好补救。此事一直等到HJR所长到来,我向他汇报,他是老党员领导,直接找F谈话,方才承认,此后大家都恨透了;经调查原来他是C院长所在来安县委书记时,从来安直调到农训班来的学员。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至少是"仗势欺人"吧。后来他虽停止"破坏",但始终消极怠工,南繁结束回院我们向C院长汇报此事,C非但不批评,却说"他一个人能起多大的破坏作用呀?",不管怎么说,最终让他回老家去了。说明,当时D、C院长至少是十足的官僚主义,受四人帮影响至深,满脑子"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一窍不通,更不关心,DZX和当时付院长WJC家住对门,两个“院长”两家人都视同仇敌,整天吵闹,可见水平之低。为全院职工所不耻,WL同志来省主政后,才将C、D二个人调离了农科院。

        这一年的南繁任务历时8个月,于1977年5月结束。总体上十分园满,一、全体南繁队伍500余人全部安全归来。二、繁殖二九南A、V20A等不育系种子约300公斤,杂交稻种子约1700公斤,供77年正季种植1650亩。制种500余亩,收获杂交稻种子近2.6万公斤,平均亩产达到50公斤,1977年种植面积达到26500亩。是安徽第一批杂交稻亲本和杂交种的种源;三、总结了南繁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全省南繁提供了技术经验;四、为了日后全省南繁提供了稳定的基地,特别是临离开之前,我们开辟了一个院落,四周种上香蕉树和花草,提供南繁较为良好的环境。十多年后因该基地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只能放弃它作为水稻育种基地。我从1976年10月中旬去,到年5月回来,整整8个月,到家时体重竞减了近10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Nekono_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李滔1978' 的评论 : 袁隆平也有类似经历。那是1968年5月18日深夜,有人趁着大雨,将袁隆平他们辛辛苦苦培育的雄性不育秧苗全部拔光了。第二天袁隆平在一口水井里找到了幸存的5株雄性不育试验秧苗。他当时就奋不顾身跳进了两丈多深的水井,捞起了那5株“救命稻子”,其余的秧苗沉到了井底,三天之后抽干井水,发现秧苗全部沤烂了。这个恶毒的“5.18”案件,一直没有破获,如果破获,犯罪分子肯定要判重刑的。假如那5株稻苗,没有被袁隆平冒着生命危险跳下井去捞起来了,他们四、五年的心血就会白费了,也许杂交水稻就没有今天了。
李滔1978 回复 悄悄话 在中国搞科研,受到政治的压力,透不过气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