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钓鱼

看别人博不能发言、参加讨论,只好注册然后开个博。随心所欲,开开无轨电车,信马由缰。
正文

断断续续的回忆(4),(5)

(2018-08-30 07:10:45) 下一个

第四章  母亲去世,继父病重

母亲改嫁后,单独挑起家务重担。每日做饭洗衣甚是辛苦,一年后又生了小妹妹。1940年又搬到乡下一陈家桥(在歌乐山和青木关之间),因生活日渐拮据,母亲自己养猪种菜更为艰辛,方XX听闻李XX结婚从沪赶来吵闹。她和母亲长谈后倒是十分同情母亲,遂到重庆另外安家。不久母亲因操劳过度肺结核复发,开始吐血,继父终日奔波挣钱养家,母亲开始变卖手饰贴补。

此时我已小学毕业,大姐去了合川国立二中念书,我进了青木关中大附中初一。母亲病后我的相继休学,回家照料母亲和小妹妹。继父虽然和母亲感情很好,四处买药(那时盘尼西林很紧缺),买白木耳,虫草等补品,但也无回天之术,母亲病情日益加重,加之又怀着第二胎。1941年秋临产时病情恶化,继父请当时歌乐山的中央医院院长吴绍青(三婶的哥哥)及妇产科医生等来陈家桥抢救,也无济于事。母亲丢下我们这些孩子们和继父就撒手归天了,她和继父的婚姻仅仅维持了短短三年。我至今记得灵堂上友人送的一副对联:不惑竞登仙(母亲时40岁),携鹤哭梅伤李降(指继父),归真犹作客(客死他乡),巴山蜀水悼何琼(母姓何)。小小心灵悲痛万分又无处哭诉。时外婆一家已去西安,所幸母亲去世前请我的七姨来交待后事(何XX,远房堂姐妹),托了"孤"。一年后继父携全家搬去重庆下罗家湾七姨家安顿下来。

母亲死后继父也因操心过度大病一场,患上急性肝炎住进歌乐山中央医院,我和姐姐日夜在病塌前看护,半年余仍无起色,只好回家休养,后来靠中药一剂单方居然治愈。

 我和姐姐休学一年后分别去学校复学,那时感到只有好好读书日后能自立,才能活下去。继父多住重庆,连我母亲坟上的墓碑都是我在青木关二十里开外做好,找人送到陈家桥立在我妈坟上的。那时我不过12岁。

 

第五章  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成长

抗战后四年(1941-1945)我基本上是住宿学生。读完初一至初中毕业,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因迁校准备,又在青木关中大附中读完高一。至暑假方回到南京,(*中大附中全称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40年成立)那时中大附中分男女分部,女生部就在青木关街上江家院子,男生部在袁家沟山上。学校离重庆不算远,一、二百公里吧。但每学期只能寒暑假才回家。(青木关是一个关隘,位于重庆通往北培成都之间)。

全校师生千人以上,学生多是国民党政府官员和职员子弟。当时教育部就设在青木关。我们班上有军长、师长的子女,也有司长,处长或一般职员的子女。那时学生思想单纯,对抗日战争,都是同仇敌忾,团结一致。记得1942或1943年蒋介石为组织中国远征军,发出"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号召,学生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当参军学生乘卡车经过青木关大街时,欢迎人群几乎是万人空巷。桔子、鸡蛋...掷向汽车,车上车下的人热泪盈眶,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在抗战后方的国立中学一般学校的学生无需缴学费、膳宿费,一律享受贷款或补助(分甲、乙等级)但伙食极差,主食是发霉的"平价米"饭里夹杂着稗子、草子、石头子,还有老鼠屎……,学生称之为"八宝饭"。饥肠辘辘进饭厅,霉气冲天喷鼻至,不能不吃却难以下嚥。菜更是缺油少味,十天有八天是地瓜、南瓜、空心菜,数量还不足。好在那时同学之间互通有无,有些家近的同学常常带点菜,最好的是猪油炒盐巴或猪油炒辣椒粉。大家共享;炒点咸菜就是上品。周日上街吃一次"担担面"或"捞糟汤圆"那就是打"牙祭"了。日用品甚至零用钱也是互通有无,天寒地冻被子不够就几个同学挤在一张床上睡,不少人生了疥疮,长了虱子却也並不在意。

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师资却是一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很高。每天晚自习两人共一盏桐油灯灯草,光线微弱,却黑烟袅绕,鼻孔都是黑乎乎的。既使如此,也风雨无阻,那时没有胶鞋,我们都是布鞋、草鞋,常常一身上下淋得透湿也没有人缺席过。有同学生病缺了课,自有人帮忙给补上。

教师至少是中央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数学老师姓沙,解放后方知她是地下党(她丈夫是五、六十年代的徐州市委市记),讲课耐心细致。常自觉给学生补课。六十年代我曾去她家拜访过。语文杨老师年纪大些,常常把语文上的古诗词歌赋编成歌来教唱,他唱得情深意切,我们爱学爱记,至今我对长恨歌、木兰辞等仍熟记在心。班主任很负责,每天午睡来查岗,午睡后督促我们写半小时毛笔大小字,写得好的还贴上墙以资鼓励。由此也培养了学生们自学自律的严谨的学风。英语唐老师娇小纤弱,说一口北京普通话,发音很好听,教我们背诵"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等,(The little match girl)至今我记忆犹新。当然也有打架的时候,我记得袁家沟的男生曾经和附近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打过架。女生部因伙食大差,怀疑事务长贪污,有几个女生把他打了一顿。从此膳食委员会改为由学生代表负责管理。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中大附中迁回南京三牌楼,(现在的察哈尔路),原沙坪坝中大附中,青木关的中大附中男生部、女生部都合并成一个学校。校长由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兼任。高中部分成文、理两个班。师资、食宿条件都有所改善。开启了新的一页。我是初中毕业因成绩好免试直升高中的,高二就进了理科班。

如今70年过去,经常回忆起那段风遂东率,往歌西征长游万里创新生,相对读书灯,青木葱茏,巴山颜秀,一堂长乐春风(校歌词)艰苦而自强的日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