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虽然是网上虚拟江湖,但和现实中世界也有相同之处。既藏龙卧虎,但也有三脚猫,假大空,更不缺三教九流各色人物。注册登记,可比进秦城容易得太多。多年不衰,红了多少网友。一茬一茬,有常青树,也有一现昙花。长青自有长青的道理,过客也有过客的理由。文学城是美国公司,容得下,左,中,右各派,胡说八道,言论自由。但是,规矩还是有的,法制社会[
阅读全文]
第二十一章第一次海南南繁
我第一次承担全省海南杂交水稻南繁的任务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高昂激情中开始的,但院领导的安排却是十分愚蠢可笑的,记得那年10月中旬的一个上午,院长CJ和付书记DZX找我去谈话。佈置了农科院要承担1976一1977年冬季全省杂交水稻的南繁制种组织任务。统辖17个地市的南繁队伍约500余人,繁制种面积约1000亩。负责全体南繁人员的住宿,[
阅读全文]
在讨论中网友SwiperTheFox列出了一串所谓有生化知识背景的支持者,似乎这些人就摇身一变成了膜蛋白的专家,以貌似专业人士的口吻,复制,剪贴,拼拼凑凑,美其名曰科普。结果是漏洞百出,要不断地用新谎言新谬论去掩盖前面的谎言和谬论。说老实话这几位所谓的砖家,自已从来就没有发表过有关膜蛋白传送机理的文章,更不用说在细胞和自然这类杂志上发过其它文章了[
阅读全文]
第十章安大迁校重组我们重返校园1949年冬天,长江水位下退,安庆市内受淹的街道先后退水,安大也退了,但一片狼藉。经上级军管会决定,安徽大学决定迁到芜湖市与原安徽学院合并成安徽大学。下设文、理、农、法、经等系。安大军代表靳树洪等决定将原团训班入团的二十多名团员调回安大,作为建校骨干力量。我们在公安局工作的十多个同学当然愿意返校读书。但市公[
阅读全文]
第八章迎接解放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眼看大势已去,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加之金圆劵贬值,物价飞涨。南京城内人心惶惶,国民党大小官员纷纷筹划退路。继父自抗战胜利返回南京,一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下属的农经所所长,金陵大学教授兼任立法委员。属“战犯”之列。他的退路"前提"必然是跟着国民党走。但因我母亲生前曾在南京鼓楼峨嵋路81号[
阅读全文]
第六章冷漠的大家庭中历练
随着母亲去世,继父忙于公务,五妹乏人照顾。患结核性脑膜炎不到五岁就去世了,埋在重庆南岸。弟弟被丢在歌乐山中央医院(因肺结核住院),最后被院方赶了出来,进小学又无人管教。继父经常打他,有时用皮带抽,一抽他就逃跑,夜宿街头、数日不归,我和大姐到处去找,想起我妈在世那么娇惯他,连蔬菜都不吃,只吃肉松、牛奶,如[
阅读全文]
第四章母亲去世,继父病重
母亲改嫁后,单独挑起家务重担。每日做饭洗衣甚是辛苦,一年后又生了小妹妹。1940年又搬到乡下一陈家桥(在歌乐山和青木关之间),因生活日渐拮据,母亲自己养猪种菜更为艰辛,方XX听闻李XX结婚从沪赶来吵闹。她和母亲长谈后倒是十分同情母亲,遂到重庆另外安家。不久母亲因操劳过度肺结核复发,开始吐血,继父终日奔波挣钱养家,母[
阅读全文]
第二章“七七”事变,举家入川
1937年7月7月芦沟桥事变暴发,日军全面进攻中国,从北平迅速南下,8月份袭击了上海,“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悲壮牺牲爱国之举,一直传颂至今。南京作为国民党首府也危在旦夕,纷纷四出"逃难”。当时外祖父一家十几口人,逃起来谈何容易。母亲自父亲去世后,不得不长期寄居在外祖父家,自感是个“累赘&r[
阅读全文]
第一章童年的家
我生父沈XX留日医学博士,生前上世纪30年代在长春市吉长铁路医院任内科主任医师。生母何XX该院助产士,均系福州人。当时全家姐妹三人,我排行第二,有姐、妹各一人。除大姐外,我和妹妹均生于长春,家庭虽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1934年我五岁时,号称“沈菩萨”的父亲因积劳成疾,患上糖尿病无法坚持工作,遂携全家人入关投奔南京我姑外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