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斋

曹炳建,河南大学国学研究所、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学者,《西游记》研究专家。
个人资料
正文

《西游记》版本的流变

(2018-08-01 18:37:53) 下一个

 

《西游记》版本的流变

曹炳建

《西游记》的版本问题,向来是《西游记》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过去,由于资料的局限,除了祖本问题和朱、杨二本的关系问题之外,《西游记》版本研究很少有人涉及。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台湾天一和上海古籍两套大型小说影印版本的出版,《西游记》的诸多版本才得以被人们见到,研究也随之逐渐深入。在《西游记》版本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国外主要有日本的矶部彰和太田辰夫等,国内主要有吴圣昔、李时人、黄永年等。笔者不揣浅陋,在全面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游记》的现存版本和已佚版本进行系统研究,并绘制出《〈西游记〉版本流变图》。

《西游记》的版本,从大的系统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西游记》的古版本;二是《西游记》的明代版本;三是《西游记》的清代版本。

一、《西游记》的古版本系统

研究《西游记》的版本,当然应该以研究百回本成书之后的版本为主。但是,《西游记》长期流传、集体创作的性质,使我们不能不关心《西游记》的古版本问题。或者可以这样说,如果对《西游记》故事流变过程中的相关作品及其版本没有深入研究,百回本《西游记》的版本研究乃至文本研究也不可能深入。

张锦池先生认为,记载唐朝高僧玄奘生平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乃是《取经诗话》的故事摇篮”(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此外,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诸多神异故事,也对西游故事的流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现存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下简称《诗话》)残存有不少变文遗迹可以推知,晚唐五代已经诞生了讲述玄奘取经故事的变文——我们姑且称其为《大唐三藏取经变文》,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变相。由此进一步发展,便是《诗话》的问世。《诗话》现存两种版本:小字本即《诗话》;大字本题名《新雕大唐三藏取经记》(下简称《取经记》)。校勘证明,二者实为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本:《取经记》虽然文字优于《诗话》,却是在《诗话》基础上刊刻而成的。因为《诗话》中出现的京东路、陕西等行政区划,都是宋代至道三年才确定的,故其成书的上限当为北宋至道三年(997);再由于建于南宋嘉熙元年的泉州开元寺塔上,已经有猴行者等形象,故其成书的下限当在南宋嘉熙元年(1237)。

元代的西游故事表现为三大系统:平话本系统、杂剧本系统和绘画本系统。其中平话本已经亡佚,其残文见于《永乐大典》、《朴通事谚解》、《销释真空宝卷》和《礼节传簿》,我们分别称之为大典本、谚解本、销释本和礼节传簿本。但这些残文是否属于同一版本,遽难断定。杂剧本一部即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产生于元代前期;再一种即连台本《西游记》,大约产生于元末明初。至于绘画本系统,系指元代界画家王振鹏的《唐僧取经图册》。唐代当即有与《大唐三藏取经变文》相配合的取经变相。宋人董逌《广川画跋》卷四《书玄奘取经图》所记录的《玄奘取经图》,当是根据取经变相绘制的成套的绘画作品。王振鹏的《唐僧取经图册》,当是在《玄奘取经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

二、明代的《西游记》版本系统

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产生之前,就有《西游记》的版本流传。孙绪《无用闲谈》记载一种《西游记》,是写“唐僧不空取经西天”的,其中孙行者就被称为“心猿”——此版本可称为“孙绪所见本”。《明文海》记载耿定向小时候曾经听到“唐僧三藏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就有“辅僧行者,猿精也,一翻身便越八千里”的记载——此版本可称为“耿定向所闻本”。明代宝卷中也有许多西游故事,故学者推测明前期可能有《西游记宝卷》。程毅中、程有庆、张锦池、吴圣昔等,都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之前应该还有一种“词话本”。另,明人周弘祖《古今书刻》卷上,记录山东鲁府和登州府刻书都有《西游记》,被称为鲁府本和登州府本,但这两种本子很可能并非小说《西游记》。

现存的明代《西游记》版本共七种,可分为三大系统:繁本系统、简本系统和删本系统。

繁本系统包括世德堂本和李评本。其中世本无疑是《西游记》诸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在世本之前应该已经有前世本流传。当吴承恩以荆府纪善的身份在荆府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后,应该在荆府留下一个抄本。盛于斯《休庵影语》所记载的大梁周王府的九十九回抄本,很可能就转抄于荆府。后来周府刊刻这个版本的时候,因其不满百回,故而增加一回,形成百回刊本。周府百回刊本之后是不是还有其它刊本则不甚清楚,但世本至少和周府百回刊本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因此,前世本的版本流变应该是: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周府九十九回抄本——周府百回刊本——(?)——世本。世本其实并不是世德堂独立刊刻的,而是和荣寿堂共同刊行的。此板片后来归于熊云滨之手,可能因为其中第十六卷板片损坏无法利用,于是熊云滨便按照原书的版式重刻了其中第十六卷,然后一并出版发行,因此台湾故宫博物院所存世本应该是熊云滨的补刻重印本。经过多次印刷之后,原板磨损严重,因此熊云滨不得不将原板进行个别修补,因此现在存于日本天理图书馆的世本,当为世德堂本的“补修重印本”。 阿英先生所藏的熊云滨重锲本的第十七卷,证明熊云滨亦曾单独刊刻过《西游记》。总之,世本刊刻流变过程大抵如下:世本原刻本(世德堂、荣寿堂共同刊刻,佚)——熊云滨补刻重印世本(台湾世本)——熊云滨补修重印世本(天理世本)——熊云滨重刻本。世本现存第九回开头带有“己巳”纪年错误的文字,当是作者为唐僧身世故事撰写的,后来在前世本的某一种版本中被因故删去。朱本中有关唐僧身世故事,大概是朱鼎臣根据杂剧本《西游记》改写的。至于清代证道本中的唐僧身世故事,又是在朱本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既不是朱本,也不是杨本,而是平话本,抑或是根据平话本再创作的某种早期《西游记》版本,如孙绪所见本、耿定向所闻本、学者推测的词话本等。

世德堂本之后,繁本系统又有李评本问世。李评本现存大概有十二种版本,说明李评本亦经历过多次刊刻印刷。李评本是《西游记》版本史上第一部评点本。其评点者虽然实际上并不是李贽,而是另一位下层文人叶昼,但其评点文字及卷首袁于令的《西游记题辞》,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李评本卷首《凡例》中的五条文字,是评点者的评点纲领。其中“总评处”和“碎评处”两条,主要阐发评点者的评点意图和形式。“批着眼处”、“批猴处”、“批趣处”三条,是评点者主要评点的内容。这三“处”,实际上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思想内容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和艺术特色研究。书中的评点文字,都是围绕着这三“处”展开的。至于李评本卷首所载袁于令的《西游记题辞》,虽然短小,却在李评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概括总结,提出了小说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小说创作中虚与实的关系问题,即小说创作中的虚构和想象特征问题;二是神魔小说创作中幻与真的关系问题,即神魔小说的创作要求“幻中有真”,“幻中寓真”。

简本系统包括朱本和杨本。朱本前后内容详略有别,比例失调;全书内容风格包括其节末诗和节目都极不一致;缺少了通天河等几个故事,结果造成内容前后矛盾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朱本是百回本的删改本。但是,朱本比世本多出了唐僧身世故事和个别字句,则说明朱本并非根据世本删改的,而是根据世本之前的某种百回本删改的。杨本和朱本一样,也存在着前后内容详略有别,比例失调的缺陷;且从杨本本身来看,其文字有不少脱落之处,因而造成情节上的前后矛盾、漏洞百出,说明杨本也是一种删改本。比勘朱、杨二本,朱本故事情节进展前慢后快,文字前详后略,全书极不协调;杨本后半部分虽然也嫌仓促,但相对来说,全书故事进展速度较朱本均匀,文字详略亦较朱本合理;同时,朱本不少矛盾失误之处,在杨本中有些得到了纠正和补充。有时杨本只是在关键之处,比朱本改动或多出几个乃至十几个字,就使朱本的矛盾讹误得到解决。这些都告诉我们:是朱本删改百回本的大量文字,不慎造成失误;杨本在抄袭朱本时,却并非简单抄袭,而是同时参阅了百回本,改正了朱本的一些失误讹谬。

删本系统现存主要有三种,又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是世德堂本的删本系统,包括唐僧本和杨闽斋本。唐僧本和杨闽斋本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删节本,则不可确知。其中杨闽斋本在删节过程中,很可能参考了唐僧本。再一个子系统便是闽斋堂本,是以杨闽斋本为底本,再参考李评本,或者还参考了世本等其它版本,增删而成的一种删节本。

三、清代的《西游记》版本系统

现存的《西游记》清代版本共七种,也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系统,即删本系统、繁本系统和抄本系统。

我们先来看删本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和《西游记评注》。其中前四种我们分别简称其为证道本、真诠本、原旨本、正旨本。至于《西游记评注》,因其由含晶子评注,故简称其为含评本。

在清代诸版本中,证道本居于重要地位。清代所有的《西游记》版本,都与证道本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证道本所据以删节的底本,应该是李评本而不是世本;但其中唐僧身世的有关故事,却是以明代朱本为底本改写而成的。证道本是《西游记》诸删本系统中最优秀的删节本,但却并不是最优秀的《西游记》版本。此后的真诠本,当然和证道本具有重要的继承关系,但是真诠本也根据李评本增加了一些文字。再后的原旨本、正旨本、含评本,其文字基本上都沿袭了真诠本。

以上证道本、真诠本、原旨本、含评本,都持《西游记》主旨的“讲道说”,即都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宣扬道教金丹大道的“道书”。正旨本虽然号称《通易西游正旨》,但实际上其评点文字并没有超出讲道说的范畴。《西游记》主旨的“讲道说”由明代人肇其绪,由证道书开其端,由真诠本继其后,至刘一明的《西游原旨》达到了最高峰。此后的正旨本和含评本,只不过是其余声罢了。“讲道说”虽然对《西游记》主旨的认识是错误的,但其评点文字,特别是其中原旨本的评点文字,对我们理解《西游记》中的道教内容,却有着重要的帮助。至于这类评点本评点文字的文学理论价值,当以证道本最优——这与著名文人黄周星参与了证道本的评点有一定关系。如其中对《西游记》哲理性内涵的揭示,对《西游记》奇幻特征、戏谑笔法和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情节之美与结构笔法之妙等方面的揭示,都富有文学理论价值。

清代的繁本系统主要就是新说本。新说本的底本应该是李评本,但是其中唐僧身世的故事又系来自于真诠本。与“讲道说”不同,新说本的评点文字主张“劝学说”,即认为《西游记》就是注解儒家经典《大学》的,是证“圣贤儒者之道”的。这当然也并不符合《西游记》的实际,所以其评点文字也不免随意曲解《西游记》原文。但是,新说本的评点者把《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从社会学和人性的角度来看待《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西游记》“奇”、“幻中有真”等艺术审美特点,对我们理解《西游记》还是很有帮助的。

清代的抄本《西游记记》,是《西游记》版本史上唯一的一部手抄本,其文字主要是根据真诠本,但是却在真诠本的基础上再有删节。《西游记记》的评点文字颇有特色,不仅表现为夹批、眉批、回前评、回末评一应俱全,而且大量使用诗词曲赋的形式来评点小说,让人耳目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我们谈到的明清时期的十四种《西游记》版本,只是就其版本系统来说的,其实这里的不少版本,都曾经历了不只一次刊刻,形成大的版本系统下的小系统。如现存的十二种李评本,又可分为眉批本和夹批本两个系统,每一系统下又有不同的版本。再如清代的真诠本,今存世者大概有二十余种版本,各种版本之间亦有文字上的差异。这些细微的版本流变的研究,因为很难目了全部版本,所以对其的研究也就只能俟诸异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