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东一点西一点, 点点撩人
正文

民国范儿的女子比较矫情

(2025-08-27 08:15:35) 下一个

看电影《美国往事》, 感受画面如何瞬间冻结了时间, 然而, 若试图解构它如何匠心独运, 精彩绝伦, 我宁愿选择失语. 谁来拍一部《民国往事》?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美国往事的智商角力和历久弥香, 我亦会以人情分搭够给出高分.

当今, 宛如文物一样的大家闺秀 / 淑女还存在吗? 有多少? 都是问号. 也许, 所谓的民国范儿, 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怀旧, 只存在于脑海里的想象中. 年年月月日日混圈子的, 躺平的, 谄媚的, 有什么范儿可言呢?

现代有风骨, 有气度的才子, 或多或少自带民国范, 内在的东西无疑比皮相更耐看, 有看头. 什么是民国范? 我不加思索的回答是: 与文化和书香唇齿相依的范儿. 按陈丹青的定义, 是一种趣味, 一种风尚和一种美学. 那么, 民国范儿十足的女子是什么样子的? 没打算坐一趟穿越回民国的文化列车, 然后整一篇有论点论据论证, 标题摘要关键词, 方法模型, 结论讨论, 参考文献等五脏俱全的论文. 亟说从月历牌 / 画里 / 屏里得到的第一印象, 那些人, 那些事, 那风情, 那掌故. 她们有一双眼睛会说话, 天使般的莹然浅笑, 率真的气息, 柔和的腔调, 写一手蕴藉婉约的文章, 画画的胆气和豪爽, 与男儿有一拼. 誓如画家关紫兰, 又誓如张学良口中 “我的姑娘” 的赵四小姐. 

古风飒飒的人像, 尤其民国范儿的女子, 让人看着顺眼, 舒服, 甚至心生敬意, 爱慕. 是不是美人, 另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 拍一拍脑袋瓜蹦出几瓣蒜, 我觉得, 着丝绸旗袍配紧身内衣, 或穿戴欧陆一战前后的时尚, 梳潮流发型, 餐桌礼仪, 家俱装璜, 起居聚会等等, 都是表象, 唯骨髄里的教养, 气节, 品质才是真格的星光灿烂.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既是清华校训, 亦是民国知识分子的特质.

自然, 有真民国范, 就有伪民国范. 自然, 鲜活的东西, 温度恒久远, 即使照片泛黄, 也是一望而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范儿.

新婚之夜, 梁思成有一个问题, 他说只问一遍, 以后不会再提: 你为什么选择是我? 新娘子林徽因说: 这个问我要用一生来回答, 你准备好听我的回答吗?

至此, 忽然有悟, 二十世纪民国时期 (1912-1949), 民国范儿十足的女子, 髣髴莎士比亚在《Antony and Cleopatra》里的台词 “你永远不老”, 或者像《美国往事》里面条说的 “Age cannot wither her”. 无论是纯纯的天然闺中女气 or 落落大方的女儿之态, 一律呈现一派入骨的斯文, 自主, 自在, 不张扬的烈性, 不刻意的娴静, 不造作的矫情. 《流金岁月》甄妮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