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 YouTube 看了一部老电影, AI 彩色还原, 高清的《太太万岁》. 78 岁的电影, 相信再过 22 年, 它一百岁时, 依然风韵犹存, 有看头. 经典中的经典, 张爱玲也.
把爱玲的长篇或短篇小说改编, 搬上银幕, 影视界每一次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一个怪圈, 极想做好但吃力不讨好, 制片投资方亏得慌. 侯孝贤说 "张爱玲的小说是不能拍的, 那是一个陷阱". 中文的腾挪精妙, 西方的老辣韵味, 谁有本事去碰? 导演们显然很是愤怒, 不甘心放弃 “张爱玲” 这个 IP. 看过李安导演的《色戒》, 许鞍华的《半生缘》 (改编自十八春), 《第一炉香》, 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还蛮喜欢的. 近来, 才知爱玲本人是影迷, 不止写影评, 还写过 11 部电影剧本,《太太万岁》是 1947 年写的, 与导演桑弧合作拍成神经喜剧片.
戏中的旗袍漂亮, 对白颇有张味. 丈夫在外面包小公馆, 思珍带着哭腔说:“妈, 我早知道了, 不过我想不要说破了, 这样他还有点拘束. 闹穿了, 他索性来个光明正大, 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那时, 女演员说话的腔调, 真好听! 年代久远的电影, 我入戏出戏, 来来回回. 然而, 读爱玲的文字, 被她的笔端诱发 “心绞痛”, 那种压榨性痛, 乃实笃笃的. “中国女人向来是一结婚立刻由少女变为中年人, 跳掉了少妇这一个阶段. 陈思珍就已经有中年人的气质了. 她最后得到了快乐的结局也并不怎么快乐” ---- 这个, 简直是现代都市女郎如我的梦魇.
遇见情, 遇见爱, 遇见性, 有什么稀罕, 稀罕的是遇见懂得. 也许爱玲就是这样, 在胡兰成的 “懂得” 中沦陷. 写这个剧本时, 正是张胡俩人的婚姻挫败之时, “兰成: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 这次的决心, 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彼时唯以小吉故, 不欲增加你的困难. 你不要来寻我, 即或写信, 我亦是不看的了". 思珍的心境与爱玲的心境, 可有重叠的迹象? “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 对着滔滔黄浪, 伫立涕泣久之”. 为了接济逃亡中的胡兰成, 她仍然把《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费 30 万元 (法币) 全数寄予他.
《太太万岁》喜剧收场, 丈夫归来, 思珍破涕为笑, 一个妥协的结局. 乒乒乓乓, 折腾一番, 各人认命, 各安天命. 在上海的小巷里, 每个房间都有像陈思珍这样的女人的身影. 张爱玲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焊死在房门上, 泠泠的.
感觉爱上爱玲的文字, 和爱上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有 taste, 尽管香雪迟, 却 “樱花落碗底, 是竹影扶风起”; 与此同时, 我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 ---- MUSIC. 可谓是, 风再大也吹不散我左拥右抱, 左锡锡右锡锡的福气.